蒙草首個城市生態修復"PPP"項目在臨河落地
1月22日,巴彥淖爾市臨河區政府與蒙草公司聯合舉行“首單生態建設PPP項目暨長期合作協議”簽約儀式。臨河區區委書記李理與蒙草董事長王召明出席儀式并講話,臨河區副區長彭玉堂與蒙草副總經理張文寧共同簽署協議。
蒙草公司以PPP合作模式成功中標“臨河區鏡湖生態修復工程和金川南路生態景觀大道工程”,項目由鏡湖生態修復工程子項目和金川南路生態景觀大道子項目組成,分別采用BOT(建設-運營-移交)和TOT(移交-運營-移交)的模式運作。該項目是蒙草公司采用“PPP”模式成功介入城市生態修復領域的首個項目,也是內蒙古首家,這將為未來蒙草乃至整個內蒙古開展生態環境工程、區域合作等在合作方式及市場拓展方面具有很強的示范效應。
蒙草倡導用當地的植物修復當地的生態,因地制宜使自然環境形成自我修復功能,實現可持續性發展。蒙草在西北地區生態修復行業深耕二十多年,積累了大量生態修復建設技術、資金保障、品牌信譽等實力,具備為區域生態空間建設、生態環境修復等提供規劃設計、落地實施、運營保障等綜合建設及運營解決方案的實力。借助上市公司的平臺,將更便于整合社會資本,開展與區域政府合作,形成生態治理的長效機制。
臨河區區委書記李理表示,當地正在打造宜居臨河,實現“五城同創”目標,近年在生態修復方面有廣泛需求。本次與蒙草公司開展PPP合作,正是看重蒙草在生態修復及運營方面的綜合實力。本項目的成功落地,在將為臨河區在城市生態建設領域的意義深遠:
首先,引入PPP模式,政府與社會資本可以取長補短,通過優化項目風險分擔和引入市場機制,發揮各自的優勢,提高項目總體效率。
其次,采用PPP模式可以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建設,增加公共服務供給。同時,將政府的短期支付壓力轉化為中長期支出,有利于平衡財政收支,降低政府債務風險。
第三,采用PPP模式運作有利于項目融資,現有政策框架下,銀行等金融機構將優先考慮PPP項目的融資需求,貸款利率可適當優惠。
當下,“PPP”合作模式正快速發展,蒙草公司多年的技術和資金沉淀,在西北地區生態修復方面開展“PPP”模式合作具有特別優勢。此外,在現代草業方面也走在全國前列,蒙草在呼倫貝爾和錫林郭勒以“PPP”模式建設并運營,目前中國唯一的兩個天然牧草進口運營口岸。
臨河區區長王肇晟,副區長高義昌,區財政局、林業局等相關單位領導,內蒙古財信集團總經理高迎明,興業銀行呼和浩特分行副行長才智斌,蒙草副總經理樊俊梅、劉虎、張文寧等共同出席簽約儀式。
編輯:jiaoliting
相關閱讀
資金鏈緊張 東方園林多處PPP項目建設停滯
在資金鏈如此緊張的情況下,東方園林的PPP項目進展如何?【詳細】
PPP項目清理漸入尾聲 規范發展利好龍頭企業
一度被冷卻的PPP市場又出現回暖跡象。上證報記者注意到,近日,東方園林、鐵漢生態、蒙草生態等PPP【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