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發展林下經濟謀脫貧
今年以來,海東市平安區充分利用森林資源和林陰空間,建立以林為主,同時兼營林下種植、林下養殖、林下相關產品采集加工的立體林業經營模式,開辟出了一條“不砍樹也能致富”的綠色發展新路子,在興林中富民,在富民中興林,實現可持續扶貧開發。
為早日實現三年攻堅脫貧任務,加快脫貧致富步伐,實現精準扶貧,今年,平安區以“公司+貧困戶”、“合作社+貧困戶”的經營模式,大力發展林下土雞養殖業,加快脫貧步伐。由青海綠雛富硒農畜產品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出資500萬元,流轉林地2000畝,帶動洪水泉鄉建檔立卡貧困戶230戶,以分紅的形式發展林下土雞養殖;同時,該區充分利用產業幫扶資金,與平安區合眾生態土雞養殖專業合作社簽訂幫扶合同,在古城鄉扎門村投資68.58萬元,扶持建檔立卡貧困戶43戶127人發展林下土雞養殖業,預計今年年底將按照投資額的8%進行收益分紅。
此外,該區林業部門聯合三合鎮瓦窯臺村共同實施的2016年林下食用菌種植實驗項目初見成效。該項目由平安區林業局投入資金15萬元,在平安區峽群林場的石板灣林區實施,種植面積50畝,六月上旬種植的食用菌已進入進入采摘階段。截至目前產量已達到3000斤。項目種植全程由專業技術人員負責指導,貧困村民有償提供勞力。由貧困戶采摘后自行出售,在增加農戶收入的同時,激發了群眾脫貧致富的積極性。
編輯:lianqi
相關閱讀
推進農業綠色發展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農業農村部7月26日舉行新聞發布會,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長廖西元表示,將進一步做好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打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推進農業綠色發展。【詳細】
國際風景園林與綠色發展交流會在秦皇島舉辦
來自美國、法國、新加坡、韓國等國和中國的20多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研討風景園林與城市發展之路,探索濱水城市、海綿城市、特色城鎮的景觀設計與實踐【詳細】
我國綠色發展應遵循哪些路徑?
黨的十九大做出了【詳細】
生態文明建設應重視發揮碳匯作用
生態文明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內容,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事關“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