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偉:湖城一體化協調發展
對策與建議
針對發展理念而言:一是要全面深入理解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深刻解讀協調、綠色發展的重大戰略高度和深遠意義,要從社會經濟發展的協調度、發展度、可持續度考量我們的健康與發展,正確處理好保護與發展的長遠關系。
二是要從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正確對待衡水湖濕地的保護與利用問題。真正做到全面與統籌,科學與理性,不冒進,不急功近利,不任性決策老變路子,真正做到一張藍圖繪到底。
三是科學規劃空間發展。深入領會黨的十八大精神實質,深刻解讀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的精神實質,借鑒發達國家空間發展與空間治理成功理論與經驗,在發展中立足,不斷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堅持綠色發展不動搖,合理規劃三生空間,優化布局,提升功能和城市的整體發展力:經濟的、生態的、人文的,提高效率,放大效益,不斷化解人地關系的矛盾,全面形成可持續發展的社會治理體系。真正讓衡水市成為宜居、宜業、宜商、宜游、宜養的風水寶地。
四是建立濕地空間網絡,合理配水,限制性有序開發,不要一哄而上。建設主城區與衡水湖濕地通道體系,實現濕地與城區水循環流動一體化。科學評估與調配生態用水資源,開發中水資源。濱湖帶的開發要嚴格進行規劃和生態環境評價。
針對決策者而言:
一是領導者或決策者要高瞻遠矚,要有國際視野,正確的把握國情和區情、市情,要順應和適應當代和未來發展的大趨勢,突出綠色優勢,服務長遠發展,克服短期行為和浮躁式、急功近利式的發展,樹立正確的發展觀點,多做點經得起歷史考驗的事情,真正能夠造福一方。
二是匯集專家智慧,真正做到科學研判和診斷,精準的把握問題,深刻的解析,給出系統解決問題的知識、方案和工具,真正為當地的發展提供科學決策依據和指導。
針對公眾理念、行為引導而言:
一是保育濕地,綠色引領,湖城一體,共生發展,應該成為衡水市公眾信守的理念。
二是進一步加大濕地生態、可持續城市發展的科普宣教體系建設力度。
針對產業的選擇而言:應該堅定走生態產業興市強市富民的道路,建設和發展生態工業園區,加大綠色產業集聚,促進生態經濟體系興盛與可持續發展。著力發展公共服務事業。充分利用衡水市優質的生態環境,大力發揮教育事業顯著優勢與基礎,建設區域性高中教育基地,對接國家和世界知名大學,積極與知名大學校合作,推動分校(學院)設立和建設,形成高中教育與高等教育對接的教育發展體系,成為精英人才成長的搖籃。
借鑒成功的經驗:(四川省)西昌市邛海濕地的發展做得特別好,作為川南地區,特別是在烏蒙這樣一個貧困地區,由濕地的打造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成為一個很重要的城市名片,帶來的魅力、親和力,使經濟得以騰飛和發展,這是非常好的案例。
幾點認識歸納:
1.城市濕地是城市系統重要的生態組分與生態空間,功能與價值是多樣和不可替代的,日益受到關注和重視。
2.衡水湖濕地是衡水城市系統的生命符號,是城市河湖生態水文體系的調節器,是華北生態屏障的重要組成部分。
3.構建湖城一體化發展的生態命運共同體,務求做到整體協調,統籌國土空間功能,優化開發格局。
4.堅持綠色發展,科學規劃,率先“多規合一”,集聚生態產業,引領生態城市的發展。
5.全面加強衡水湖濕地保育,提升湖城多樣功能,促進可持續發展。
編輯:dengzhuzhu
相關閱讀
趙泰東:都市廣場的生態健全性和活性化方案
2017年9月3日上午,在河北衡水舉行的濕地園林與生態城市建設研討會上,亞洲園林協會副主席、韓國國立江陵原州大學環境造景學科教授、韓國綠地生態學會會長趙泰東先生發表了題為《都市廣場的生態健全性和活性化方案-江陵市交通廣場為例》的主題演講。【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