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建設廳黨組成員、總規劃師周日良
一、認真學習貫徹建設部總結表彰會的主要精神(略)
二、五年來我省風景名勝區綜合整治工作的經驗
(一)加強部門協調,理順體制機制。
各地政府高度重視風景名勝區工作,不斷完善管理體制機制,逐步做到了統一規劃、統一管理。杭州西湖、普陀山、雙龍、溪口、南北湖等近二十個國家級、省級風景名勝區先后設立管理委員會,加強對風景名勝區的綜合協調管理。一些風景名勝區推行了綜合執法,有效地提高了執法效率,推進了風景名勝區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各景區按照《風景名勝區條例》規定,對管理職能進行了整合,大多數風景名勝區實現了政企分開。省里專門設立了城鄉規劃聯席審查會議制度,由建設廳牽頭,發改委、國土、交通、水利、環保、林業、旅游、文物、宗教等九個部門組成,對各地政府審查后上報省政府審批審查的總體規劃進行集中審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建設項目實行的“三委四局”審查制度,也值得推廣。為促進風景名勝區精神文明建設,省文明辦、建設廳、旅游局在國家創建“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示范點”以及“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的活動的基礎上,開展了創建省級文明風景旅游區活動并制定了規范性文件。各地風景名勝區以文明創建活動為契機,對照標準找差距,加大力氣搞整改,使風景名勝區綜合管理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二)加強法規制度建設,加強對風景名勝區保護和利用工作的依法管理。
繼1996年省人大頒布《浙江省風景名勝區管理條例》,目前,以“一區一法”的工作有了新氣象。新的《西湖風景名勝區管理條例》已經頒布實施,《普陀山風景名勝區管理條例》即將頒布,方巖和江郎山風景區借助丹霞地貌捆綁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的時機,正在研究制訂管理法規,其它風景名勝區也分別制定了政府規定。我們還開展了風景名勝區特許經營管理研究,以加強對風景名勝區經營管理實踐的指導。我們要通過地方性法規和規章制度的不斷完善,進一步加強規范對風景名勝區的資源保護、規劃建設、行政管理和旅游服務等各方面的工作。
(三)完善風景名勝區規劃體系,強化規劃監管工作。
經過近幾年的努力,我省17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均已完成了總體規劃的編制或修編工作,原有35個省風景名勝區已有32個完成了總體規劃編制或修編工作,2006年批準的5個省級風景名勝區也基本完成了總體規劃編制。所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新編制總體規劃的省級風景名勝區均劃定了核心景區。同時,為加強全省風景名勝區的整體保護和發展,我們已委托省林學院開展了《浙江省風景名勝區體系規劃》研究,初稿現已通過專家論證。五年來,風景名勝區詳細規劃編制工作穩步推進,有效指導和保障了風景名勝區規劃的實施。規劃建設管理力度加大,開發建設行為逐步得到規范。以核發“一書兩證”為核心內容的城鄉規劃管理制度得到全面推行,全省風景區建設項目納管率達95%以上。省級以上風景名勝區內,對按規定需上報省廳和建設部審批的選址項目,我們都組織專家進行了現場考察論證,否決了一些違反規劃、破壞景區環境的建設項目,并對重大建設項目設計方案進行審核,以確保選址的科學和合理性,加大風景名勝區資源與環境保護的力度,有效防患了建設性破壞行為的發生。
(四)大力整治違法違規建設,改善風景名勝區環境。
五年來,我省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普遍加強了對各類破壞風景名勝資源和環境的違法違規事件的查處力度。據不完全統計,各國家級風景區共處理違章案件4169起,共拆除違章建筑20.83萬平方米,關閉非法采石場、挖沙點、墓地共計303處,其中絕大部分是歷史遺留問題,新增違章案件較少。這些有力的整治舉措,改善了風景名勝區的生態環境,保護了風景名勝資源的真實性與完整性。
(五)建設監管信息系統,改善資源保護手段。
我省17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監管信息系統建設工作全面完成。采購遙感數據近四千平方公里,監測面積覆蓋國家級風名勝區的核心景區和其它重要景區。風景名勝區監管信息系統的建設和運用,提高了現代化、科技化、信息化、數字化的管理手段,強化了各級管理部門對風景名勝區保護的監管力度與效率。同時,杭州西湖和普陀山風景名勝區還通過試點工作,逐步推進以“資源保護數字化、經營管理智能化、產業整合網絡化”為目標的數字化景區建設,不斷提高保護管理的科學水平,并使數字化景區管理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六)規范設置標志標牌,提升風景名勝區的整體形象。
根據建設部關于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標志設置的有關規定,各風景名勝區在景區主要入口均已設置了醒目規范的標志。目前全省共設置標志50個,標牌6015塊,標牌數量基本符合實際需求,標牌的形式和內容也進一步得到規范完善,基本形成了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標志、景點景觀介紹牌、古樹古木保護牌、公益事業宣傳牌、公共設施標志牌、交通導引牌、森林防火警示牌,游覽安全提示牌等功能齊全、美觀大方的標志標牌引導體系,標牌系統總體上設計美觀、選材生態、與風景區環境相協調,內容符合要求且比較人性化,既強化了管理,又方便了游客。
總之,通過五年的綜合整治工作,我省風景名勝區面貌煥然一新,形象全面提升,管理顯著改善,廣大干部、職工的凝聚力、創造力、戰斗力明顯增強,風景名勝區走上了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三、進一步推進風景名勝區發展的幾項工作
按照黨的十七大精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四位一體的建設,協調發展,進一步貫徹落實《風景名勝區條例》,鞏固風景名勝區綜合整治成果,全面推進風景名勝區事業健康的發展,對今后一個時期工作,提以下幾點要求:
一是要認真學習貫徹落實《條例》,全面提高景區的管理工作水平。
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風景名勝區條例》,認真學習貫徹即將實施的《城鄉規劃法》,增強依法行政的能力,把貫徹好“一法”、“一條例”,作為當前風景名勝區的重要工作抓實抓好,把《條例》規定的各項制度、措施和要求切實地落到實處。貫徹《條例》,重點努力方向:一是立法,要大力推行“一區一法”的法制框架。西湖、普陀山已經立法,其他十五個國家級風景區都應向這個方向努力。江郎山、永康結合申報世界遺產,要加快立法進程,其他國家級風景區要有立法計劃,爭取三至五年完成。二是逐步建立具有獨立執法權的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雙龍風景區管委會許光明主任的報告,對該區委員會的機構設立,在開展風景區的保護和利用、協調風景區內外的關系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我們認為有推廣意義。要努力抓好制度化、規范化建設,抓緊建立和完善項目規劃管理、監督檢查評估等各項規章制度。依靠科技手段,進一步搞好風景名勝區監管信息系統建設,配合建設部實現三年內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監管信息全覆蓋的目標,并力爭將這項工作延伸至省級風景名勝區。要加強資源保護監管,完善杭州西湖和普陀山并積極推進其它有條件的風景區的數字化景區建設,全面提升風景名勝區現代化管理水平。要強化基礎性研究,開展風景名勝區資源普查工作,并對重要景觀進行調查、鑒定,制定相應的保護措施,建立專門檔案,形成完整的資料,為風景名勝區科學研究工作提供第一手資料。要加強教育培訓和國內外合作,為我省風景名勝區事業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撐。下一階段,還要積極指導協調方巖、江郎山丹霞地貌聯合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工作。作為有望實現我省世界遺產零的突破的項目,方巖和江郎山要加強基礎研究、立法、保護規劃編制、環境整治等方面工作,力爭在2009年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全面提升我省風景名勝區的資源管水平。
二是規范風景名勝區建設行為,加強規劃監督管理。
搞好風景名勝區工作,規劃是前提。風景名勝區規劃是駕馭整個風景名勝區保護、建設、管理的基本依據,是在一定空間和時間范圍內對各種規劃要素的系統分析和統籌安排。我們要高度重視風景名勝區規劃的龍頭作用,逐步建立和完善以規劃管理為核心的風景名勝區管理體系。《條例》規定,風景名勝區設立兩年內應編制完成總體規劃,沒有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依據,或者規劃未經審批的,不得進行任何建設。下一階段,各地要繼續加強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編制(修編)工作,有效落實保護措施。個別尚未完成總體規劃編制的省級級風景名勝區,要在明年年底完成總體規劃編制工作。
風景名勝區是一個生態相對脆弱的區域,建設項目選址不當或超容量的開發利用將會很容易對其生態穩定性和景觀完整性造成破壞,因此,在對規劃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進行嚴密論證的基礎上,強化對建設項目的規劃選址工作是規劃管理的核心環節,這是直接關系到風景名勝資源的保護好否利用效果的關健。下一步要運用遙感技術和信息技術等先進手段,加強風景名勝區規劃監督管理,以促進各風景名勝區各類建設行為。最近建設部已運用景區監管信息系統,通過核對圖斑變化來提高監督效率,強化風景名勝區開發建設活動的控制與管理。風景名勝區的各項建設管理活動必須嚴格按照規劃進行,切實做到科學編制規劃、認真實施規劃,使風景名勝區保護、利用和管理切實有章可循。
三是強化保護意識,實現風景名勝資源永續利用。
搞好風景名勝區工作,保護是核心。各地要認真貫徹落實《條例》,把科學發展觀在風景名勝區管理領域的實踐落在實處。在工作中始終做到資源保護優先、開發服從保護,使風景名勝區的珍貴資源得以永續利用。在當前城市化進程加快、旅游經濟迅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必須克服只顧短期和局部利益、忽視長遠和全局利益的錯誤傾向,防止風景名勝區開發利用過程中急功近利、過度開發的錯誤行為,認真解決景區城市化、人工化、商業化的嚴重傾向,統籌兼顧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的關系。要進一步提高全社會的風景名勝區保護意識,通過各種媒體,廣泛宣傳風景名勝資源的獨特性、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宣傳保護風景名勝資源、發展風景名勝區事業的重要性。在風景名勝區內,要采取多種形式向游客宣傳自然和歷史文化知識及保護的要求。風景名勝區內所有機關、單位、居民都要愛護風景名勝資源,遵守有關規定。要動員全社會都來關心、愛護和支持風景名勝區的事業,通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使國家寶貴的風景名勝資源實現永續利用的目標。
四是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落實管理責任。
做好風景名勝區工作,管理是關鍵。加強風景名勝區依法行政,首先在于落實管理責任。風景名勝區是多種資源的有機的綜合體,為了科學、合理地配置各類資源,充分發揮風景名勝資源的綜合功能,避免資源的破壞,必須實行統一管理。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是風景名勝區管理的主體,也是第一責任單位。要建立健全風景名勝資源的各項管理制度,切實履行管理職能,不得將規劃、管理和監督等行政職能委托給企業,更不得從事以贏利為目的的經營活動。對保護和管理不力,造成資源破壞的,要限期整改,逾期仍無好轉的,要給予通報批評,對違法建筑應該堅決予以拆除。 《城鄉規劃法》將在明年的1月1號開始生效實施,這個法作為《風景名勝區條例》的母法,把拆除違法建筑的權力直接賦予了地方政府。所以,各級風景名勝區管理部門,從明年1月1號起,就有了這樣一項執法的權力。權力是與相應的責任對等的。對繼續出現違法違規建筑、破壞景區資源的,要依法處理,同樣對姑息養奸、縱容破壞景區資源的,風景名勝隊伍中極個別的不負責的主管領導和直接責任人員要依法給予處分,構成失職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這是“一法”、“一條例”所規定的。
五是加強風景名勝區行風建設和安全管理,促進風景名勝區事業健康發展。
各級主管部門和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要加強風景名勝區行風建設,構建文明、和諧景區,樹立行業形象,促進風景名勝區事業健康發展。要強化風景名勝區社會管理和社會服務職能,強化風景名勝區干部職工隊伍建設和管理,倡導誠信優質服務,妥善處理社會矛盾,統籌協調各方面利益關系。注意保護和兼顧風景名勝區利益相關方和區內原住民的合法權益,我們在景區整治過程中,就住戶搬遷問題要按和諧社會建設的原則。實現風景名勝區“保景”與“富民”的雙贏目標,著力構建生態文明的風景名勝區。各風景名勝區還要加強安全管理。安全工作事關社會穩定大局,也是決定風景區工作成敗的基本方面。風景名勝區地形和環境復雜,游人集中,管理難度大,容易發生安全事故,而且一旦發生事故往往是重大惡性事故,社會影響特別巨大。因此,各風景名勝區主管部門要樹立高度責任意識,加強領導,建章立制,措施到位,把安全工作作為一項重要任務抓緊抓好。
同志們,依法加強對風景名勝區的保護和管理,是歷史賦予我們的神圣使命。我們一定要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樹立生態文明的觀念,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目標,進一步貫徹實施好《風景名勝區條例》,依法保護和合理利用風景名勝資源,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促進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為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