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名勝 → 名勝動態 ![]() |
|
武夷山在生態旅游發展之路上穩步向前
日期:2009-01-06 來源:三亞晨報 作者: 我要評論()
國家旅游局日前決定將2009年全國主題旅游年確定為“中國生態旅游年”,可對武夷山來說,生態旅游發展之路已經走了將近30年,近年來,武夷山生態旅游發展的“步伐”更加成熟、穩健。 生態旅游發展之路走了近30年 說起生態旅游,武夷山旅游集團總經理余澤嵐興致盎然,他認為,對生態旅游要有正確的理解,廣義的生態旅游應當具有自然生態和人文生態兩方面屬性。對一個旅游區來說,不僅要擁有良好的生態旅游資源,而且要做到“科學規劃,合理開發,嚴格保護,永續利用”,簡單來說,發展生態旅游,就是要處理好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既要充分發揮生態資源的優勢科學發展生態旅游,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又要強調保護生態資源不受破壞和損害,能夠永續利用,還有就是生態旅游發展要處理好發展經濟與改善當地居民生活的關系。
武夷山旅游集團總經理余澤嵐 余澤嵐說,回頭看改革開放30年來武夷山旅游發展所走過的歷程,其實都是在圍繞生態旅游做文章。雖然當年對生態旅游概念的理解未必有達到今天這個深度,但所做的工作都是圍繞生態旅游主題來展開的。圍繞申報世界雙遺產,武夷山對生態環境進行了長期不懈的保護,聯合國專家指出:武夷山具有獨特、稀有、絕妙的自然景觀,是人類永續利用自然的突出例證。原世界旅游組織執委會主席巴爾科夫人在武夷山游覽后欣然題詞:“未受污染的武夷山風景區是世界環境保護的典范”。 1979年7月,國務院批準設立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現有總面積565平方公里,保存了地球同緯度最完整、最典型、面積最大的中亞熱帶原生性森林生態系統,已知植物種類3728種,幾乎囊括了中國中亞熱帶所有的植被類型。已知動物種類5110種,是珍稀、特有野生動物的基因庫,享有“世界生物之窗”、“蛇的王國”、“鳥的天堂”、“昆蟲的世界”、“猴子的樂園”、“天然植物園”的美稱,是“研究亞洲兩棲和爬行動物的鑰匙”。1987年武夷山自然保護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與生物圈”世界自然保護網成員,1992年又被聯合國列為全球生物多樣性A級自然保護區。從文化的角度來說,武夷山具有豐富發文化遺存,有受到嚴格保護的漢代古城遺址、有充分利用有效發展的茶文化,又有不斷提升的環保意識和熱情純樸的民風,這些可以說都是武夷山良好的人文生態環境。 余澤嵐談到,生態旅游資源的保護開發,打造了武夷山國際品牌。最近在日內瓦舉辦的一次旅游論壇活動中,武夷山更是被評為中國最佳綠色生態景區。作為1982年國務院批準設立的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武夷山的碧水丹山見證并成為人類永續利用自然的突出例證。 發展生態旅游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余澤嵐說,發展生態旅游促進了整個城市居民生活質量的提升和改善,武夷山過去是貧困縣,以農業、林業為主。通過發展生態旅游提高了當地居民生活水平,促進了就業,帶動了其他產業的發展,比如原來幾十塊一斤的茶葉,現在幾百塊、幾千塊一斤。 武夷山旅游業現有直接從業人員有3萬多人,相關產業從業人員有5萬多人,而目前武夷山市人口總數為25萬多人。據統計,到2007年底,武夷山市城鎮居民人均GDP為18509元、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3068元、人均住房建筑面積為42.79平方米。 綠蔭遮蔽九曲溪 發展生態旅游促進社會全面進步 余澤嵐介紹,武夷山品牌的打造,使得交通、文化、教育等方面發展都獲得大幅提升。武夷山旅游年接待人數達500多萬人次,全市擁有各類賓館230多家,床位 2.5萬多張,旅行社61家。已形成鐵路、公路、航空交通網絡,開通北京、上海、廣洲以及香港、澳門旅游包機等25條航線。橫貫武夷山的橫南鐵路是福建省第二條出省通道,公路干線四通八達,穿過武夷山境內的衢南高速已正式通車,全市現有餐飲、娛樂服務行業經營單位近千家,通訊廣播、旅游購物以及園林綠化、文化娛樂等旅游城市功能設施建設日臻完善,形成吃、住、行、游、購、娛配套完善的旅游服務網絡,使武夷山生態旅游經濟發展具有廣闊前景。武夷山還新建立了全日制地方本科綜合性高校——武夷學院,這既是旅游教育的收獲,也反映了武夷山文化旅游事業的發展與提高。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熱點推薦
企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