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規劃設計頻道 → 理論探索 ![]() |
|
以土地的名義:對景觀設計的理解
日期:2008-06-03 來源:園林學習網 作者: 我要評論()
1.景觀(Landscape) 景觀(Landscape):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間和物體所構成的綜合體。它是復雜的自然過程和人類活動在大地上的烙印。 景觀是多種功能(過程)的載體,因而可被理解和表現為: 風景:視覺審美過程的對象 棲居地:人類生活其中的空間和環境 生態系統:一個具有結構和功能、具有內在和外在聯系的有機系統 符號:一種記載人類過去、表達希望與理想,賴以認同和寄托的語言和精神空間(俞孔堅,2002) 2.景觀設計學(Landscape Architecture) 景觀設計學(Landscape Architecture):是關于景觀的分析、規劃布局、設計、改造、管理、保護和恢復的科學和藝術。 景觀設計學是一門建立在廣泛的自然科學和人文與藝術學科基礎上的應用學科。尤其強調土地的設計,即:通過對有關土地及一切人類戶外空間的問題進行科學理性的分析,設計問題的解決方案和解決途徑,并監理設計的實現。 根據解決問題的性質、內容和尺度的不同,景觀設計學包含兩個專業方向,即:景觀規劃(Landscape Planning)和景觀的設計(Landscape Design),前者是指在較大尺度范圍內,基于對自然和人文過程的認識,協調人與自然關系的過程,具體說是為某些使用目的安排最合適的地方和在特定地方安排最恰當的土地利用;而對這個特定地方的設計就是景觀設計。 景觀設計學與建筑學、城市規劃、環境藝術、市政工程設計等學科有緊密的聯系,而景觀設計學所關注的問題是土地和人類戶外空間的問題(僅這一點就有別于建筑學)。 它與現代意義上的城市規劃的主要區別在于景觀設計學是物質空間的規劃和設計,包括城市與區域的物質空間規劃設計,而城市規劃更主要關注社會經濟和城市總體發展計劃。盡管中國目前的城市規劃專業仍在主要承擔城市的物質空間規劃設計,那是因為中國景觀設計發展滯后的結果。因為,只有同時經過掌握關于自然系統和社會系統雙方面知識、懂得如何協調人與自然關系的景觀設計師,才有可能設計人地關系和諧的城市。 與市政工程設計不同,景觀設計學更善于綜合地、多目標地解決問題,而不是單一目標地解決工程問題,當然,綜合解決問題的過程有賴于各個市政工程設計專業的參與。 與環境藝術(甚至大地藝術)的主要區別在與景觀設計學的關注點在于用綜合的途徑解決問題,關注一個物質空間的整體設計,解決問題的途徑是建立在科學理性的分析基礎上的,而不僅僅依賴設計師的藝術靈感和藝術創造。 3.景觀設計師(Landscape Architect) 景觀設計師是以景觀的規劃設計為職業的專業人員,他的終身目標是將建筑、城市和人的一切活動與生命的地球和諧相處(西蒙茲,2000)。 景觀設計師的稱謂由美國景觀設計之父Olmsted于1858年非正式使用,1863年被正式作為職業稱號(Newton, 1971)。Olmsted堅持用景觀設計師不用在當時盛行的風景花園師(或曰風景園林師)(Landscape gardener),不僅僅是職業稱謂上的創新,而是對該職業內涵和外延的一次意義深遠的擴充和革新。 景觀設計師有別于傳統造園師和園丁(Gardener,對應于Gardening),風景花園師(或稱風景園林師)(Landscape Gardener對應與Landscape gardening)的根本之處在于:景觀設計職業是大工業、城市化和社會化背景下的產物,是在現代科學與技術(而不僅僅是經驗)基礎上發展出來的;景觀設計師所要處理的對象是土地綜合體的復雜的綜合問題,決不是某個層面(如視覺審美意義上的風景問題);景觀設計師的所面臨的問題是土地、人類、城市、及土地上的一切生命的安全與健康、及可持續的問題。他是以土地的名義、以人類和其他生命的名義,以及以人類歷史與文化遺產的名義,來監護、合理地利用、設計腳下的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間和物體。 4.發展中的景觀設計專業 與建筑學一樣,景觀設計職業先于景觀設計學的形成,在大量景觀設計師的實踐基礎上,發展和完善了景觀設計的理論和方法,這便是景觀設計學。 農業時代中西方文化中的造園藝術,前科學時代的地理思想和占地術(在中國稱為風水),農業及園藝技術,不同尺度上的水利和交通工程經驗,風景審美藝術,居住及城市營建技術和思想,等等,是寶貴的技術與文化的遺產,它們都是現代意義上的景觀設計學的創新與發展的源泉。但景觀設計學決不能等同于已有了約定俗成的內涵與外延的造園藝術,或園林藝術,也不能等同于風景園(林)藝術(Landscape gardening)。 正如算術之于數學,中國的針灸之于現代醫學,不能同日而語一樣,任何一門源于農業時代的經驗科學或技藝,都必須經歷一個用現代科學技術和理論方法進行脫胎換骨的過程,才能更好地解決大工業時代的問題,特別是城鎮化帶來的人地關系問題。早在1858年, 美國景觀設計之父Olmsted就認識到了這一點,而堅持將自己所從事的職業成為景觀設計(Landscape architecture),而非當時普遍采用的Landscape gardening(風景造園,或譯為風景園林),從而為景觀設計專業和學科的發展開辟的一個廣闊的空間,綿延100多年。 同樣的理由,Olmsted給這個專業和學科定義的空間決不應是景觀設計學科當今發展的界限。早在上世紀60年代,另一位美國景觀設計學科的領袖人物McHarg就是針對當時景觀設計學科無能應對城市問題和土地利用及環境問題,而扛起生態規劃的大旗,使景觀設計學科再次走到了拯救城市、拯救人類和地球的前沿。又有半個世紀過去了,城鎮化的深入和蔓延,信息與網絡技術帶來的生活方式的改變,全球化趨勢,都將提出新的問題和挑戰,都將要求重新定義景觀設計學科的內涵和外延。可持續理論、生態科學、信息技術、現代藝術理論和思潮又都將為新的問題和挑戰提供新的解決途徑和對策。我們既沒有必要用新瓶子去賣老酒,更不應該用老瓶子去裝新醋。 但無論學科如何發展,景觀設計學科的一些根本的東西是不變的,那就是熱愛土地與自然的倫理(天地)、人文的關懷(人)和對待地方文化與歷史的尊重(神)。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熱點推薦
企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