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經驗交流 ![]() |
|
把景區建成生態文明展示地
日期:2008-06-11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張岳炎 我要評論()
風景區作為生態產品的主要提供者、生態文化的重要創造者和生態文明的集中展示地,在踐行“生態文明”這一先進理念的過程中負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建設生態文明新景區,首先必須明確什么是生態文明新景區。生態,簡單來講就是指生物生存的狀態。生態文明,則重點強調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是人們在改善和優化人與自然的關系方面所取得的成果總和。應用到景區,我們提出建設生態文明新景區,就是指景區自然環境優美,植被豐富,人的活動與自然環境相協調、人與人在景區內和諧相處,景區的發展充滿生機和活力。它應該具有以下幾個特征: 一是原生態。風景區是人與自然和諧的重要紐帶,是直觀感受優美生態的主要場所。保持優美的生態環境,既是生態文明新景區的首要特征,又是風景區對社會的核心價值所在。我們強調“原生態”,是為了區別于以人造景觀為主的景區。人工可以創造綠色,但很難創造自然。一個完善的生態循環系統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如果不靠自然演化,人工是永遠無法復制出完美的生態環境的。因此,優美的生態資源是大自然賜予風景區的寶貴財富。作為景區的管理者,要全力維護好風景區內的一草一木,遵循自然界的規律對生態環境進行精心管理,讓游客在風景區真正有回歸大自然的感覺。 二是文明。文明一詞的含義非常豐富,主要指人類社會發展所創造的物質、精神和制度成果總和。作為生態文明新景區的特征之一,文明主要強調運用人類社會的力量,對自然進行的適當改造和管理,以滿足人類社會親近自然、享受自然和欣賞自然的需要。具體來講,主要表現為景區的基礎設施完善,具有人性化的特點,同時與自然環境相協調;主要景區衛生干凈整潔,綠化景觀營造符合人的審美觀念;人的活動既符合人之間的道德禮儀規范,同時也不對自然環境造成破壞。管理方式文明禮貌,游客之間和睦相處,充分體現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狀態。 三是可持續發展。自然界經歷了數以億計的漫長歲月才進化到我們今天所處的生態環境。我們講生態文明,就是要讓生態環境可以遵循自然進化的固有規律繼續優化,而不至于為實現當代的短期利益而導致生態的徹底破壞。因此,可持續發展是“生態文明新景區”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特征。景區在發展的過程中必須留有空間和余地,能夠根據不同時期游客的不同需求,對項目進行不斷的優化,在滿足當代游客要求和景區未來發展需要之間找到平衡。 四是有強烈的時代感。生態保護是風景區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在“生態文明”概念提出之前,風景區的建設也遵循了“生態文明”的基本要求。那我們所講的“生態文明新景區”到底應該新在何處呢?我覺得主要是指景區的建設和管理應該更加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與時俱進,不能目光短淺,固步自封。風景區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區域,如果不主動跟上時代的發展步伐,就很容易被邊緣化。風景區跟上時代步伐必須找準發展定位,在建設生態文明的過程中,也要發揮自身特點,用前瞻性的眼光規劃景區的建設發展,在保護生態日益成為主流價值觀的當代社會,努力成為環保、健康、簡樸等現代生態文明觀念的積極倡導者和踐行者。 五是有朝氣和活力。“生態”一詞天然地含有生生不息、生機勃勃的涵義,生態文明應該是一種極具朝氣與活力,能自我更新,自我發展的文明形態。作為人類社會繼農業文明、工業文明后的一種最新的文明形態,其朝氣和活力還表現在生態文明所具有的包容性和發展性上。生態文明的價值在政治、物質、精神等領域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在政治領域,形成了新的執政理念和法律關系;在經濟領域,形成了新的科學技術和產業體系;在精神領域,形成了新的價值觀念和生態倫理,而且這一切還在不斷地發展與完善當中。這就要求我們在建設生態文明新景區的過程中要把握和體現這一重要特征,把創新意識貫穿在景區建設發展的始終,在管理、保護和建設方面,不斷有新的思路和新的舉措。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熱點推薦
企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