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內動態 ![]() |
|
專家熱議:園博會十年輾轉更待創新
日期:2008-06-20 來源:中國花卉報 作者:李穎 我要評論()
“園博會的規模不斷擴大,參展城市財政壓力越來越大,以后的申辦城市將如何超越現在的水平?”,“參展城市大多只是做微縮景觀,我們是不是一直按這種模式走下去?”近期舉辦的一個園林會議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建司副司長陳蓁蓁向參會的園林專家征求建議。其實關于中國國際園林花卉博覽會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業內人士亦有改革呼聲。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委委員、風景園林專家組成員朱建寧表示,舉辦城市都希望選到一個有山有水的廢棄地或荒地,最好面積夠大,交通夠便利,但是在多數城市這樣的地方很難找到。農田征用和拆遷都不是好的解決辦法,雖然廈門在選址上有獨到之處,但朱建寧表示圍海造地將會對生態環境產生影響,海水倒灌等后續問題不但使植物生長困難,也給后期養護帶來諸多不便。 作為主辦方的建設部也在努力扭轉申辦城市的觀念,陳蓁蓁指出,建設部已經對第七屆濟南園博會提出建議,不要在增加面積上下功夫,而是要發揮齊魯大地的文化優勢,將其融入園博會中,辦出一屆有特色的園林盛會。另外,很多城市認為舉辦園博會是讓其他城市花錢幫自己搞綠化,這絕不是園博會舉辦的目的,主辦城市應該是做貢獻的,所以不要想利用園博會帶動城區發展乃至某塊地產升值,不能只算收益。 “面積大小不應該成為衡量展會成功與否的標準。”廈門植物園原主任、園林專家陳榕生指出,園博會完全可以像很多國外園林展會一樣,將展會分成永久保留和可拆除兩部分,展后保留核心部分,其他則拆除,這樣既可以保證建園質量,也減輕了以后的經營負擔。現在深圳和廈門兩個園子的經營都存在困難。廈門園博園年初閉幕之后,已經門庭冷落。深圳園博園也是在改為不收費公園之后才熱鬧起來,但是5億元的投資如何收回來已成為問題。 一些專家認為可以通過改變組織形式解決上述問題。到目前為止舉辦城市都是第一次承辦園博會,經驗相對缺乏,最多是向已舉辦過的城市咨詢。建議由建設部組織建立一個相對穩定的籌委會,由參與過前幾屆園博會的工作人員組成。這一轉變有利于提高舉辦水平,并校正地方政府的觀念偏差,也為后續經營打下好基礎。 在何時確定舉辦地及辦展周期方面,專家也提出了意見:“園博會兩年一屆,一般都是這一屆舉辦完宣布下一屆的舉辦城市。兩年的準備時間,對于風景園林這個特殊行業來說確實有點短。”朱建寧表示,這對設計和施工水平都有很大影響。可以考慮提前一屆公布舉辦城市,這樣就有近四年的時間做準備。另有部分專家表示可以適當降低舉辦頻率,將時間調整為三或四年一屆。 調整園博會定位創新是關鍵 園博會是檢驗一定階段內行業發展成果的展會,但部分業內人士開始質疑,園博會為何越來越像微縮景觀展,再多辦幾屆以后,會不會各處都是似曾相識的園博園? 在此疑問下,主題的確定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點,它是展會內容的核心所在和價值導向,但是很多專家表示每屆園博會的主題過于空泛,比如“和諧社會”、“生態”等概念太廣,最終導致有主題和沒主題沒有區別,各參展單位都想以濃妝艷抹的方式登臺,力求把每一面都表現到最好,但往往最終效果事倍功半。其實從一個小角度比如“節約型園林”、“水景處理”、“環境友好材料”等入手,也許主題的指導意識會更明確。 廈門園博會“青年風景園林設計師園”被普遍認為是一種很好的創新嘗試,雖然對該園的創新理念存有爭議,但卻在小范圍的主題創新上做出了有益嘗試。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院長王浩表示,一些申辦城市已經考慮延續這種思路,有意繼續舉辦類似的資深風景園林設計師園,或是未來風景園林設計師園,讓在校學生參展,都是很好的創新選擇。現在的園博園大多還是各地園林局和一些企業在做,以當地的代表性景觀為原型,這是一種表達方式,但肯定不是唯一的。朱建寧則提議完全可以請植物、生態、規劃、建筑、美術、環藝等相關行業的設計師參與進來,這些行業之間有一定的互通性,設計師之間思想火花的碰撞將會對行業發展大有益處。 朱建寧還呼吁提高展會的公眾參與性。此外,解決“微縮景觀”式造園的方法就是讓企業成為展會的主力,這樣能減輕政府的參展壓力。現在也有少部分當地企業參展,但并不是特別熱情,因此如何提高企業的積極性應該成為下一步思考的重要問題。另外,培養建立供業余愛好者、中小學生參展的園區,也是提高公眾參與性的途徑。“他們也許沒有很多的專業知識,但卻是園林行業發展的基礎和動力。”朱建寧說。 作為園博會園林觀賞植物組的評委,陳榕生參加了全部六屆展會,并在前五屆擔任了觀賞植物組評委組組長,但是他卻發出了無植物可評選的感嘆。陳榕生表示,既然名為園林花卉博覽會,園林是一部分,以花卉為代表的園林觀賞植物也應該是重要內容,但是從第一屆起,造園就是博覽會的主要內容,雖然每次都號稱園內種有多種植物,但新品種很少。不僅是新品種,新園林技術、新植物造景應用形式等都應該在園博會中看到。 自1997年第一屆大連園博會以來,園博會由小到大,已經成為國內園林界的盛會,為諸多城市綠化發展做出貢獻,也為行業交流提供了交流平臺。陳蓁蓁表示,園博會要想更好地傳承和發展,需要行業內各界人士集思廣益,創新是園博會永恒的主題,需要有足夠的勇氣突破以往的思路,不斷超越自我,才能為行業發展做出貢獻。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相關新聞
園博會
熱點推薦
企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