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內動態 ![]() |
|
周干峙:繪出西安市首張城市藍圖
日期:2008-06-25 來源:新華網陜西頻道 作者:實習編輯 韓元龍 我要評論()
周干峙,原國家建設部副部長,兩院院士,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理事長,中國風景園林協會理事長。50年代,西安市首次進行全面城市規劃與建設,周干峙就是當時的規劃總圖負責人。作為新中國最早的城市規劃權威,他和同仁一道為西安勾畫出了城市藍圖,用智慧和遠見保護了西安的歷史文化遺存,保留了至今仍令世界矚目的古城風韻。 近日,周干峙先生與多位專家一起到西安曲江新區參觀考察。他們一一走過曲江規劃館,曲江池遺址公園,大雁塔北廣場……,看到的是一個正在還原歷史的文化景觀群落,亦是一個正在復蘇的城市生態園林區。見證了西安半個世紀的城市發展,周干峙先生對西安充滿了感情;短短的考察期間,面對曲江如新月異的變化,周干峙先生也多次流露出感懷和期許。他對曲江發展提出專業建議,希望這座新區能夠完成歷史賦予它的責任,為城市加分為市民造福。 保護古城的"歷史文脈" 古城西安是人類文明和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有著3100多年的建筑史和1100多年的建都史,周、秦、漢等都在此建都,素有"十三朝古都"之稱。大氣、莊嚴、富饒的古都長安,曾經是古代世界的中心之一。大明宮,芙蓉園,大雁塔……雖然間或也有"長安米貴,居不易也"的喟嘆,但那舉世無雙的繁華依然吸引著四海來客,影響著千百年后的世人…… 作為曾經的世界上最大都市,漢、唐時期的長安城"城市規劃"在哲學上嚴格地執行著封建禮教制度,實為中國古代城市的典范。尤其在唐朝的時候,西安就形成了一個很完整的規劃格局,形成了蔚為壯觀的城市格局。總結歷代西安的城市建設和近半個世紀以來西安的幾次總體規劃,可以看出,西安在幾千年的城市建設過程中,在城市空間布局,建筑風格上,一直是沿著中國傳統文化的脈絡在發展。保存相對完整的歷史文化脈絡,是西安最為突出的城市特色核心。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文化走向趨同的今天,如何把打造出屬于自己的獨特風格,成為世界上許多城市生存與發展的關鍵。對于西安來說,在發展的過程中,如何通過城市的總體規劃,來挖掘城市的歷史內涵,傳承歷史文脈,凸現古城的特色,無疑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 新中國建立初期, 周干峙具體負責編制了西安市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為我國早期城市規劃的編制樹立了樣板。在當時拆墻成風的情況下,周干峙創造性的提出了完整保護西安古城墻的建議,為延續西安的歷史文脈保留了一個最為有利和直接的樣本。 周干峙認為,在我國向現代化邁進的過程中,同時要注意搞好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世界發達國家有一個發展規律,就是在進行現代化建設的同時,都注意搞好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到了任何一個發達國家看它的城市,在看新的城市的同時,必然要去看它的老城區。 近年來,西安針對自身特點提出了"古代文明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老城區和新城區各展風采、人文資源和生態資源互為支撐"的思路,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并寫進了城市總體規劃里。在實踐中,西安市努力將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和現代化建設有機結合。為了解決保護與發展的矛盾,西安采取了"新老分治"的建設方針,老城區以保護為主,凸顯古城風貌;新城區為居住、經濟發展提供空間,凸顯現代城市形態。新老城區又以歷史文脈為內在聯系,這樣就形成了新老和諧共生的城市特色。例如:西安古城墻風貌保護中的環城公園建設,大雁塔周邊的唐文化旅游區建設項目以及最近啟動的大明宮遺址公園和由它拉動的城北新市區興建的大型保護和開發工程等等,取得了專家認可、群眾滿意的效果。 周干峙說,保護歷史文化名城任重道遠,西安作為一個歷史比較長、規模比較大的古城更是如此。按照新條例的要求,首先要做好規劃,而做好規劃的基礎是要總結過去的經驗。西安在這方面是搞得比較好的,已經有了自己系統的經驗。特別是把文化保護工作和經濟結合起來,這方面的經驗是比較有內涵的。西安這幾年重視了文化基礎設施的建設,特別是提出了"文化產業"的發展已經形成了氣候,積累了經驗,進一步又推動了文保工作。 以開發促進保護的"曲江模式" 城市是文化的結晶,文化是城市的靈魂。如何從西安的文化源頭、文脈足跡中尋找推動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使過去在地下的、書里的文化走上來、走出來,成為可視、可感、可消費的文化產品,無疑是西安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作為這一課題的一個重要探索,西安曲江新區近年來在以"文化立區、旅游興區"為立意,以盛唐文化為特色,提升城市價值,促進區域整體開發,以大策劃大項目為帶動,以"文化+旅游+商貿"的模式,實現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區域基礎產業開發、文化產業發展三個體系的并進發展和跨躍式發展。 曲江曾是中國歷史上久負盛名的皇家園林,興起于秦漢,繁盛于隋唐,是中國古典園林的典型代表,也是歷史留給西安最為寶貴的一份文化遺產和旅游資源。隨著歲月流逝,曲江只停留在文學家和歷史學家的口頭筆下,距離現實似乎越來越遠了。 為了復興這樣一個文化圣地,曲江新區近年來開創了一條文化產業發展的新路徑: 第一步:2002年以前,作為城郊旅游度假區,啟動了部分基礎設施建設; 第二步:2002年-2003年,作為以旅游為主導產業的開發區,開始規劃實施以大雁塔北廣場、大唐芙蓉園為標志的一批重大旅游項目; 第三步:2003年-2005年,作為以旅游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產業的城市新區,投資5億元建成了大雁塔北廣場、投資13億元建成了大唐芙蓉園、投資3億元建成了曲江海洋館。按高標準要求配套建設了城市基礎設施,形成了車水馬龍、燈火通明的街景。在此期間成功申報了三個國家4A級景區; 第四步:2005年-2006年,作為以文化產業為主導的城市新區,成功組建了曲江文化產業投資集團,確立了旅游、影視、會展和演藝四大文化產業領域作為發展方向。 第五步:2006至今,初步形成陜西、西安文化產業發展的核心區。曲江新區相繼組建了影視集團、會展集團、演藝集團和旅游集團,在做大做強文化產業的同時,曲江文化產業開始向外輻射和延伸至法門寺佛文化旅游景區、樓觀臺道文化展示區、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及其周邊改造項目,陸續建成一系列城市公共文化服務場館設施。 2007年,曲江新區游客2080萬人,旅游業總收入5.41億元,房地產業銷售收入34.22億元。2007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2.8億元;新區財政收入15799萬元。經過近五年的快速發展,曲江新區形成了以盛唐文化為特色定位,充分挖掘歷史文化內涵,塑造盛唐文化品牌,構筑起盛唐文化風格的城市新區和系列文化旅游項目,將歷史與今天、傳統與現代、歷史文化與時尚生活有機結合起來。 未來:凸顯生態文明復興 因塬成濕地,曲水映彩霞,垂柳戲白鷺,紫蒲藏睡鴨。 夕照千千樹,疊水層層花。曲徑溢笑語,信步入酒家-- 這是2007年7月8日,在曲江池遺址公園奠基之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建筑大師張錦秋即興的佳句。那一天,繼成功建設大雁塔南北廣場、大唐芙蓉園等重大項目之后,曲江新區又一全力打造的國內首家以盛唐文化為主題的大型生態遺址公園--曲江池遺址公園正式宣告開工啟動。曲江池遺址公園位于曲江新區東南部,地處隋唐長安城龍脈六爻之地,獨占水口"生門"。工程投資20億元,總占地面積1500畝,因循山水格局,建造八大主題景區。而由瓊樓玉宇、橋廊軒榭組成的三十處景點,更如璀璨星宿,交相輝映,形成一幅云蒸霞蔚,蔚為大觀的曲水勝景圖。一時美不勝收,令人目不暇接。 整整一年過去。張錦秋筆下的園林立體畫卷已經呈現在古城市民面前。2008年6月,曲江池遺址公園開始注水,古城市民,傾城而動,舉家勝游,爭相一睹碧水與青林齊秀,長橋攜綠島共舞亭的獨特美景。預計到7月1日,曲江池遺址公園池水將蓄滿,它將作為城市遺址公園免費開放,為西安市民提供一個尋根歷史、感受人文、享受美食、購物體驗、養生休閑和旅游觀賞的又一標志性景點! 曲江池遺址公園的建設,對于曲江新區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繼2005年成功建成并開放大雁塔北廣場、大唐芙蓉園等一批重大文化旅游項目后,曲江新區管委會作出了根據"文化立區、旅游興區"戰略,在漢唐曲江池遺址周邊實施開發建設,建設人文、生態、宜居城市新區的重大決策。 2006年2月,曲江新區管委會把辦公地址搬遷至相對落后偏僻的曲江池遺址周邊,正式拉開了曲江池遺址公園建設會戰的序幕。經過組織省內外文物、文化、旅游、城建、環保等方面專家進行考察論證和調查研究,結合對文物的普探和對歷史遺跡的勘察考證,明確了曲江池遺址公園的文化定位,確立了建設西安第一個大型山水園林式遺址公園的指導思想。委托中國工程院院士、建筑設計大師張錦秋擔綱總體規劃設計。同年10月,曲江池遺址公園作為"大水、大綠、大文化"建設的典型項目被列為西安市重大建設工程。 曲江池遺址公園,更加注重以人為本,力打"人文生態牌"。其秉承的發展理念是:現代城市理應是生態城市、自然城市和人文城市,而西安自古以來就是人文與生態俱達之地,周秦漢唐四大王朝之所以定都于此,皆源于西安有山水之利。建設人文西安,勢必要跟生態西安的建設融為一體。因為如果沒有必要的生態作底,所謂人文根本無法體現。 以曲江池遺址公園建成為標志,曲江新區用了六年的時間來實現"八水繞長安"、"山水城市"的城市理想,城市規劃目標的實現經歷了三個歷程。 塔標高境,水流梵音:大雁塔景區率先做開篇文章,雍容大度,開闔有序,空間格局充滿了大唐氣象。 曲水丹青,唐韻盛景:大唐芙蓉園鋪開錦繡畫卷,匝地瓊樓,大唐花舞盛世春,奠定了曲江的山水大格局。 水滿千樹,人閑鶴舞:曲江池遺址公園建成后,曲江歷史水系和典型景觀全面形成,山水長安曲江篇,香溢氤氳,宛如天成。 周干峙說,曲江的生態概念提得非常好。歷史上古長安就有良好的生態。過去關中平原是最富裕的的地方,環境最好的地方,所以人們來這里開發。長安不缺水,周圍森林茂密,生態環境非常優美。現在我們更應該講生態,因為建設得快,生態環境破壞的也就快。損失了生態,破壞容易修復難。一個城市,既有它的文物古跡,有歷史,也有生態,那才是好的方向。 曲江是盛唐文化的薈萃之地,其成為唐都長安的標志性區域也就成為必然。今天的曲江新區堪稱西安最有活力的地區,由他們自信抒寫的曲江池遺址公園也定然會成為人文西安的標志。其所形成的嶄新的曲江文化,肯定會迸發出豪邁、開放、青春、自由、創新、融合、與時俱進的感召力,體現出盛世文化的精氣神。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熱點推薦
企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