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內動態 ![]() |
|
北京奧運:綠色中國的新臺階(圖)
日期:2008-08-15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 我要評論()
本周奧運點擊熱門:
荷花掩映的國家體育場“鳥巢”。 奧運盛會大幕已經拉開,云集北京的各國運動員和記者通過親身體驗,對北京在改善環境方面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顯著成績所發出的贊美之聲愈來愈多。 綠色奧運體現了中國可持續發展理念。7月28日,有關國際環保組織發布了一份獨立評估報告,對北京奧運會籌備中的環境成果表示了肯定。北京在過去幾年出臺了一系列環保政策和措施,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穩定甚至減少了污染物排放,改進了基礎設施建設,留下了一筆可觀的奧運環境財富。 評估報告認為,采納世界最嚴格的尾氣排放標準、引入可再生能源以及擴大公共交通系統等一系列長期措施,都代表了北京正逐漸向可持續發展模式邁進的決心。 這些成績的取得,正源于北京對綠色奧運的承諾。有努力就會有收獲,正是綠色奧運理念的貫徹實施,讓北京邁向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綠色奧運已在我們身邊,綠色北京已經上了一個新臺階,今后,我們將繼續上臺階,而不是從這個臺階上退回來。”北京市環保局新聞發言人杜少中說。 碧水藍天綠樹邁向宜居城市 北京2001年申辦奧運會時,就綠化指標向世界作出了七項承諾。今天,我們欣喜地看到,北京已超額完成了申奧承諾的全部綠化指標。 北京市環保局新聞發言人杜少中表示,從2001年到2007年,北京城市園林綠地增加了1萬公頃,樹木增加了2271萬株,草坪增加了4653萬平方米,全市林木綠化率達到了51.6%,山區林木綠化率達到了70.5%;建成了長度1000余公里、綠化面積2.5萬公頃的“五河十路”綠色通道和農田林網等生態防護林;建成了1.26萬公頃的城市綠化隔離帶,城市中心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3%;自然保護區面積達到全市國土面積的8.2%,基本建成了“城市綠化隔離地區、平原、山區”三道綠色生態屏障。 綠色奧運作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的三大理念之一,其內涵就是以保護環境、保護資源、保護生態平衡的可持續發展思想籌辦奧運會,并通過舉辦奧運會,促進城市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改善,廣泛地開展環境宣傳教育活動,提高公眾的環境意識。綠色奧運和生態文明建設、節能減排一脈相承,與我國經濟社會長期發展政策取向是一致的。 2005年10月13日,北京奧組委收到了中環聯合(北京)認證中心頒發的環境管理體系認證證書,標志著北京奧組委正式通過了ISO14001:1996環境管理體系認證。該體系覆蓋了北京奧組委綠色辦公、賽事路線規劃、場館規劃、合作伙伴選擇、簽約飯店選擇、宣傳報道及環境管理等7個方面的相關工作。 碧水藍天綠樹,一直就是美好自然環境的象征。今天,我們能說,北京可以做到。 正如北京市發改委有關負責人所表示的,綠色奧運的理念正引領北京向著宜居城市的目標邁進。 節能減排循環垃圾變廢為寶 綠色奧運向世界表明,中國將轉變發展方式,向低耗、循環、節能、綠色的目標進發。這符合人類文明的共同認識,也將提升中國的形象。 7月28日,作為奧運重點配套工程的北京第一座垃圾焚燒發電廠——高安屯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點火試運行。該廠每年將焚燒處理生活垃圾53.3萬噸,解決朝陽區一半的垃圾處理量,余熱每年可發電2.2億度。 這僅是近年來北京在綠色奧運理念指引下“變廢為寶”的一個例子。在朝陽區的小武基轉運站,記者看到,生活垃圾在此被篩分為3種粒徑,中粒徑的垃圾因富含有機物質而被制成堆肥。這樣既實現了垃圾處理的資源化、減量化,又達到了無害化的要求。這個由中德合作建設的轉運站是北京市南城垃圾處理系統的子系統,負責處理北京市的宣武、崇文兩區和豐臺、朝陽部分地區的垃圾,處理能力為2000噸/天,服務人口達250萬。 城市垃圾全部進行安全處理,垃圾資源化率達到30%,分類收集率達到50%;奧運會垃圾全部分類收集、集中處理,回用率達50%;這是2001年北京申辦奧運會時作出的莊嚴承諾。7年后的今天,北京用扎實的行動兌現了自己的承諾。 有關數據顯示,北京已在全市居住小區、單位等地安裝廚余垃圾就地處理設備500多臺,全市建設再生資源回收站點4800多個,市、區政府為垃圾分類地區配置了50多輛分類運書車,全市垃圾分類收集覆蓋率達到52%。目前,北京市通過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設施轉運和終端處理,實現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量22萬噸,再生資源回收系統實現資源化的城市生活垃圾量為289萬噸,資源化率達到35%。垃圾的循環利用,是資源再利用、提高環境質量的重要舉措。同時,北京還更加注重生態環境的建設,開辟生態涵養區,在五環邊興建環城郊區公園。 在北京高碑店污水處理廠的基礎泵站,50歲的馮德玉在污水的環繞中經受著最艱苦的考驗——他是工作組的組長,負責監控水泵的正常運轉,而且還要處理可能阻塞整個流程的垃圾。馮師傅說,“現在,所有的中國人都希望為舉辦一屆成功的奧運會作貢獻,我也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向世界展示真正的‘綠色奧運’。” 馮師傅所在的污水站負責處理北京40%的污水。這還只是北京計劃中的14個污水處理站中的一個。到去年年底,北京一共建成9個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率達到70%。 據介紹,“十一五”期間,北京將在城中心建設11個新的污水處理廠,每年北京市產生13億立方米的污水,如果能全部利用,就相當于多了一個密云水庫。 此外,北京從履行綠色奧運承諾到提出構建可持續發展城市目標,均十分重視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此前,2008北京國際新聞中心組織中外記者到北京太陽宮燃氣熱電有限公司,現場采訪北京綠色能源利用情況。有關人士介紹,北京市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生物質能、太陽能、地熱能、風能和小水電等。據初步統計,2007年北京市可再生能源利用量約120萬噸標準煤,占全市能源消費總量的2%。北京市已提出目標,到2010年力爭實現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利用量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達到4%。 參與綠色奧運營造綠色未來 綠色奧運并非一時之需,它也是北京建設宜居城市的要求。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百姓對環境要求和期望會越來越高,這是社會進步的表現。正如有關專家所說,舉辦綠色奧運符合北京市長期發展取向,更是國家長期發展戰略的要求。 綠色奧運,不僅是指生態綠色,環境綠色,而且還指與自然和社會發展相協調的思想和做法。市民廣泛參與,就已成為綠色奧運旗幟下北京環境治理中一道美麗景觀。 去年8月,一項名為“綠色奧運行動計劃”正式啟動,簽署這項計劃的是北京市政府和20家民間組織。如今,北京居民樓里時常傳來稚氣的聲音:“阿姨,您家有廢電池嗎?”這是83萬中小學生開展的“綠色天使”活動。 有著七年環保志愿者經歷的“環保女孩”葉璐的一席話讓眾人動容:“2001年申奧成功后提出綠色奧運理念,作為學生我們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是宣傳這個理念,從現在開始,廢舊電池不亂扔,垃圾丟棄要分類,空調開到26度以上,用自己的行動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環保女孩”說出的是許多尋常百姓對綠色奧運的理解。綠色奧運,就是要將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貫穿于整個籌辦、舉辦及賽后利用的過程中;綠色奧運,需要我們每個人的支持和參與,需要我們關心身邊的綠色,選擇綠色生活。“環境保護是全社會的事,最易達成社會共識和社會共贏。”環保部副部長潘岳說,對政府部門而言,把環保工作深入到社區、鄉村、學校和全社會,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具體體現;對大學生而言,從年輕時代就參與可持續發展的實踐,是培育積極公民精神,實現中華民族生態文明的希望所在。 綠色奧運已經使北京上了一個新臺階,一個綠色環保的中國還在大步繼續前行! 更多奧運資訊盡在奧運專題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熱點推薦
企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