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專題 → 專題資料 ![]() |
|
中國21世紀初可持續發展行動綱要
日期:2008-10-24 來源:新華網 作者: 我要評論()
五、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 實施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開展流域水質污染防治,強化重點城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加強重點海域的環境綜合整治。加強環境保護法規建設和監督執法,修改完善環境保護技術標準,大力推進清潔生產和環保產業發展。積極參與區域和全球環境合作,在改善我國環境質量的同時,為保護全球環境作出貢獻。 --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大重點河流和湖泊水污染防治力度,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富營養化湖泊治理、面源污染控制;推行清潔生產,進一步減少污染物排放量;實行流域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提高污水處理率,在一些行業推行污水零排放;繼續加大城市污水和垃圾處理設施的建設力度;優化產業、產品結構,發展環保高技術,加快研發和推廣適合國情的重污染行業污染治理技術工藝,提升我國整體產業水平和水污染治理水平。 --海洋污染防治。完善全國海洋環境監測網絡,強化海洋污染及生態環境監測;逐步減少陸源污染物向海排放和各種海洋生產、開發活動對海洋造成的污染,實施污染物入海總量控制制度;開展重點海域的環境綜合整治,加大海岸帶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力度。 --大氣污染防治。控制致酸物質、有毒有害工業氣體排放,防治酸雨、可吸入顆粒物、光化學煙霧和室內空氣污染。 --環保產業發展。規范環保產業市場,優化環保產業結構,通過推進污染治理市場化、企業化、產業化,構筑面向市場的環保技術服務體系和良好的市場運行機制;制定引導環保產業發展的配套政策,加強環境保護關鍵技術和工藝設備的研究開發,提高高效實用環保設備的生產能力,促進重大環保設備的成套化、系列化和標準化;通過環境標準、技術政策、示范工程和重點實用技術等引導環保產業發展;實施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環境標志產品認證制度,大力加強環保中介、環保技術和工程服務。 六、能力建設 建立完善人口、資源和環境的法律制度,加強執法力度,充分利用各種宣傳教育媒體,全面提高全民可持續發展意識,建立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與監測評價系統,建立面向政府咨詢、社會大眾、科學研究的信息共享體系。 --可持續發展的立法與實施。加強可持續發展立法,完善有關法律制度;以可持續發展為原則,制定和完善人口、資源、生態環境、自然災害防治以及信息資源共享和利用等方面的法規;根據市場經濟運行規律和世貿組織的規則,修訂相應的法規。建立健全可持續發展的法律實施保障體系,嚴格依法行政,加強執法監督,切實保證可持續發展的各項法律制度得以實施。 --可持續發展的信息共享。建立公共基礎數據、人口、社會經濟、資源、生態、環境和災害等信息庫,實現基于高速網絡基礎上的、面向社會各界的、具有數據分析與處理能力的信息共享和信息服務體系;建立適應于政府決策的信息共享網絡。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熱點推薦
企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