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內動態 ![]() |
|
創建國家森林城市 建設生態文明新鄉
日期:2008-11-17 來源:《 人民日報 》(2008年11月14日 13 版) 作者: 我要評論()
推進林權改革,增強林業生態建設的活力 新鄉市積極探索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目前全市已完成林改3485個村,占總任務的97.6%,林改面積達到9.6萬公頃,回籠資金9585萬元。通過林改,解決了長期以來制約新鄉林業發展的體制問題、機制問題、投入問題、管理問題,實現了“林農增收、林地增效、社會安定、多方共贏”的目的,林業發展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發揮地域優勢,打造林業“6655”工程 新鄉市擁有太行山區、黃河故道區和黃河灘區,在實施林業生態建設中充分發揮地域優勢,打造特色林業,強力推動林業“6655”工程(即六大經濟林基地、六大生態園區、五大防護林帶、五條綠色長廊)。同時,以貫穿市境、縱橫交錯的鐵路、高速公路、國道、省道為主體,建成了十縱十一橫的通道防護林生態體系。 堅持依法治林,加大森林資源保護力度 新鄉先后制定了《新鄉市城市綠化實施細則》等規章,通過強化管護,落實責任,實現建管并重,保持城市綠地穩步增長。目前全市建立各級森林公安機構14個,木材檢查站4個,森林專業消防隊3個,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站7個,通過嚴格執法,確保森林資源安全。為依法保護古樹名木,新鄉制定了《新鄉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辦法》,對古樹名木進行登記、編號、建立檔案,明確責任單位和責任人,落實管護措施,使古樹名木得到有效保護。 弘揚生態文化,建設新鄉生態文明 新鄉積極探索當地人文文化、歷史文化、自然文化與生態文化的有機結合。在此基礎上建設完善了太行山國家級獼猴自然保護區、黃河濕地自然保護區和現有森林公園,在全市建立了10個生態科普教育基地、5個生態文化知識教育基地、4個生態文化展覽館,以此加強生態文化的基礎建設。 新鄉積極倡導植綠、護綠、愛綠、興綠的社會風氣,廣泛開展栽植紀念林活動,大力發展生態游、鄉村游和山水游,充分挖掘黃河文化、太行山文化、森林文化、花文化、濕地文化、野生動物文化、旅游文化、園林文化等生態文化潛力,發展生態文化產業。 采取有力措施,確保創森工作順利開展 新鄉市委、市政府把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列入重要工作日程,成立了以市委書記吳天君為政委、以市長李慶貴為指揮長的新鄉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建設指揮部,形成了創森工作強有力的組織保障,確保了創森工作的順利進行。 新鄉市通過各種媒體,進行形式多樣的創森宣傳,深入普及森林和生態知識,在全市上下形成了植綠、護綠、愛綠、興綠的新風尚,市民對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知曉率達90%以上,支持率達95%以上。 在森林城市建設中,先后制定了《新鄉生態市林業發展規劃》、《新鄉市林業產業發展規劃》等林業發展規劃。在此基礎上,聘請專家編制了《新鄉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暨現代林業發展總體規劃》,為開展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工作提供了科學依據。 新鄉市將創森任務分解到各個單位和部門,明確責任,強化督察,抓好落實。目前,創建活動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下一步,新鄉市將以更加完善的措施推動工作,以更加超常的力度抓好造林綠化,為建設生態新鄉、幸福家園而不懈努力。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熱點推薦
企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