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經驗交流 ![]() |
|
評論:花木市場放開 體系有待完善
日期:2008-12-09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作者:陶澤文 我要評論()
隨著我國花木生產供應能力的逐步提高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花木市場逐步放開,目前已經形成了一個以批發市場、集貿市場為主導載體,以花木經紀人、運銷商販、中介組織、花木企業為主體,以產品集散、現貨交易為基本流通模式,以原產品為營銷客體的初級現代花木市場體系。 花木市場成為花木的重要集散渠道。隨著花木生產商品化、專業化、區域化程度的提高,在一些花木集中產區,批發市場成為生產者出售花木的主要渠道之一。目前,全國已出現一些知名的花木市場,如浙江蕭山花木市場、夏溪花木市場等。國有、個體、合作、中外合資、外資獨資等多種所有制形式的流通主體迅速發育生長,競爭日趨激烈。全國性流通障礙基本消除,為真正形成全國統一市場奠定了基礎。盡管地方、行業保護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但從總體看,多數產品已經能夠在全國范圍內正常流通。 花木市場體系的建立和發展,沖破了條塊分割和地區封鎖,使交換的范圍擴大,使封閉的地方市場向統一的、開放的全國市場和國際市場擴展。 但從總體上講,我國花木市場體系還需進一步完善。 花農進入初級市場的合約化和組織化程度很低。目前,花農在生產前與流通者簽訂購銷合同的不多,多是先將產品生產出來,再尋找收購者,銷售行為分散,有組織的行為很少。這決定了花農在交易過程中的談判地位很低,利潤分配向中間商傾斜。 政府對花木市場運行的引導監管過于薄弱。政府在花木批發市場發揮物流、價格發布、信息引導功能等方面的幫助有限,目前的作用僅限于定點交易和一般性的植物檢疫方面。此外,目前全國多數花木市場之間的信息電腦聯網尚未實現,信息共享的困難較大。事實上,全國主要花木供求信息的收集、分析和發布條件已基本具備,如果予以適當整合、傳播,完全能夠形成比較準確、及時的權威性花木信息網絡。但目前政府部門在這方面所做的工作幾乎近為空白。 由于各種原因,目前我國仍然保留對一些少數品種的計劃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整個花木市場體系的形成,這對近幾年花木供給過剩、價格持續下跌具有推動作用。 有形市場建設落后,“硬件”設施較差。雖然目前我國各類花木市場數量不少,但設施較為齊備、完善的很少。絕大多數市場的建筑簡陋,大棚式、露天市場不少,植物檢測、保鮮設施很不完善。這不僅不利于批量花木的交易,也為假冒偽劣花木的產生提供了客觀環境。 針對目前花木市場體系存在的問題,建議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建設完備、發達、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花木市場體系。 重視花木的標準化生產,組建花木合作社,注重產品營銷的理念,以市場為導向,以銷定產。 鼓勵發展產、銷一體化,大力提高花木的商品率和市場占有率。在市場約束和風險加大的情況下,采用以銷定產的理念發展花木生產,花木收購企業直接向農民發訂單,用合同的方式來組織生產和收購花木,農民按照市場要求的品種、規格和數量來生產。例如發展“訂單農業”模式,使花農與企業之間結成“風險共擔,利益均沾”的共同體,真正形成雙贏的局面。 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建設一批帶動力和輻射力強的花木專業批發市場。優化花木市場環境,多建綠色通道,采取政策傾斜和資金扶持等措施,鼓勵花農進入市場領域。 在花木集散地重點發展區域性或全國性的批發市場,積極探索配送中心等新的流通方式。完善信息收集和發布制度,向花農提供及時準確的市場信息。健全市場法規,維護市場秩序,反對封鎖和壟斷,加快花木的流通體制改革。 建立完善的現代化大型花木批發市場,形成以中心批發市場為龍頭、區域性批發市場為骨干、初級批發市場為基礎的縱橫交錯的花木市場網絡。建立健全花木市場交易規則,完善花木批發市場的功能,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 加快涉農部門職能轉變,搞活花木市場。按照“誰建設、誰管理、誰受益”的原則,加快花木市場體系建設。建立健全花木市場信息網絡和穩固的營銷網絡,及時準確地收集、發布花木市場信息,確;緺I銷暢通。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熱點推薦
企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