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內動態 ![]() |
|
蕪湖發展迅速 城市規劃“量體裁衣”
日期:2008-12-18 來源:大江晚報 作者: 我要評論()
蕪湖市1983年總體規劃圖 蕪湖市1993年用地布局圖 蕪湖市2006年用地布局圖 蕪湖改革開放30年來發展迅速,在這背后,有3個城市規劃為蕪湖的發展“量體裁衣”。記者從市規劃局了解到,我市分別在1980年編制了1983-2000年的城市發展規劃;在1990年編制了1993-2010年的發展規劃;進入新世紀后編制的最新規劃,則對2020年之前蕪湖的發展方向作了規劃。這三個規劃中,蕪湖中心城區的規劃面積由50平方公里,擴展到195平方公里。 首個城市規劃 打造五大組團 記者從市規劃局了解到,我市從1957年就開始編制城市總體規劃,還在1963年、1965年先后作了兩次修改和補充。但是十年動亂期間,我市的城市規劃工作處于停滯狀態。1978年,蕪湖市在原有規劃基礎上,重新編制了城市總體規劃。1983年,蕪湖市對城市總體規劃再次作了調整和修訂,并于同年經省人民政府批準實施。這是蕪湖市第一個正式經批準實施的城市總體規劃。 根據這一城市規劃,蕪湖市當時確定在2000年發展為水陸交通樞紐和內外貿易港口,以輕紡工業、商業為主的城市。計劃到2000年,城市人口控制在50萬人以內,用地規模50平方公里。當時規劃蕪湖的城市布局為大小不等、各自獨立的五個組團,即以煤港為主的裕溪口區,以紙版、發電、冶煉、化工等大中型工業為主的四褐山工業區,以貨運外貿港口為主的朱家橋、齊落山區,市中心及近郊工業區,以及青弋江南岸地區。 第二個規劃 三大功能分區 蕪湖市的第二個城市總體規劃從1991年開始編制,即《蕪湖市城市總體規劃(1993年- 2010年)》,這一規劃于1996年經省政府批準實施。此后,蕪湖市還在2000年對規劃進行了局部調整,形成了《蕪湖市城市總體規劃(2000年- 2010年)》。 根據最后形成的規劃方案,蕪湖市規劃在2010年前發展為長江中下游重要交通樞紐、安徽省現代化工貿港口城市;計劃到2010年,城市人口控制在110~130萬人,流動人口25~30萬人,城市用地規模130.37平方公里。 在整個城市的建設上,城市總體上規劃分為三大功能分區:一是城南行政區,以行政中心、體育中心、會展中心、大型生活區為發展方向,形成城市行政、文體中心和生活副中心;二是城中商貿區,以鏡湖風景區為中心,形成全市商貿、旅游中心和居住中心;三是城北工業區(含裕溪口的江北煤港及城市工業新區),長江大橋以北地區共同構筑蕪湖市未來發展的主要工業區。整個城市建設用地的組團結構為五個片,即四褐山片、銀湖片、赭山片、城南片、裕溪口區。 最新的規劃 展望蕪湖未來 今年11月,我市最新的城市總體規劃經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批準實施。這一規劃是在2003年啟動編制的,最終完成方案為《蕪湖市城市總體規劃(2006年- 2020年)》。 這一次蕪湖的發展定位有了明顯變化:到2020年,蕪湖市發展為長江中下游地區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區域性經濟文化中心和先進制造業基地,濱江特色旅游城市;中心城區城市人口規模195萬人,城市建設用地規模195平方公里。 根據這一規劃,蕪湖市在未來十多年的發展中,將中心城區建設為“五大組團”。其中城中組團為城市商貿、商務文化、旅游服務中心;城北組團則以蕪湖經濟技術開發區為龍頭打造先進制造產業區;城東組團建設為以現代工業、居住為主導的綜合型新城區;城南組團定位為以文化科教、高新技術產業為主的城區;三山組團則是規劃為以臨港工業、能源產業為主導的綜合型新城區。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熱點推薦
企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