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內動態 ![]() |
|
長白山保護區建別墅接待各級領導 1400棵樹被砍
日期:2008-12-31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 我要評論()
管委會利弊之辯 在長白山,“保護”和“開發”是永遠糾纏在一起的兩個話題。 2006年1月22日,吉林省成立長白山保護開發區管理委員會。“保護”和“開發”被并置在一起,這被當地媒體稱作“長白山區域發展歷史上的一個拐點”。 管委會的級別是副廳級,地位與一個地級市相當,負責管理長白山保護區及周邊共6718多平方公里的范圍,并接管了過去的保護區管理局。 與過去單純保護的職能不同,新成立的管委會帶著更多任務。當時,吉林省一名副省長曾在講話中強調,管委會的成立,意義在于“促進全省經濟發展的迫切需求”,“促進吉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并“拉動地方經濟發展”。 盡管“先保護,后開發”,是管委會的官員喜歡掛在嘴邊的話。然而人們在管委會發布的官方講話和文件中,能看到的更多是與“開發”相關的內容。 在這些文件中,“貴賓接待中心”作為重點工程,多次出現。一起被提到的,還有長白山機場高速、環長白山公路、重要景區建設等。許多工程都與旅游和基礎建設有關,公路、電纜、辦公樓、賓館等建設項目,在其中反復出現。 管委會駐地,在原先的安圖縣二道白河鎮,如今已更名為池北區。過去貧窮而安靜的小鎮,因為管委會的到來而發生改變。令許多居民高興的是,道路變好了。兩年多來,鎮上新修了8條寬闊的柏油路,建成了兩個“金牌小區”,道路兩旁,隨處可以看到塔吊和施工項目。 管委會的到來,也徹底改變了許多人的觀念。為了進行棚戶區改造,管委會讓一些住平房的居民拆遷,剛開始,所有人都不愿意住樓房,不得不為他們專門蓋了現代化的平房。第二年再拆遷時,人們就開始搶著住樓房了,甚至根本排不上號。 過去800元每平方米的樓房,如今漲到了1700元。過去冷清的街道,如今有了城市的繁華模樣。一名負責宣傳的官員回憶,連當地的三輪車夫,要價也從兩元漲到了10元、20元。 “項目”成為一些官員津津樂道的話題。驅車走在鎮上,他們會有些自豪地告訴來訪者,哪里是新修的車站,哪里的路花掉多少錢。他們甚至能清楚地指出,幾位著名電視主持人,或者國家某部委的干部在這里購買的樓房,位于哪個小區的哪一棟樓。 據介紹,近3年來,通過來自國家、省里的投資和世界銀行的貸款,管委會獲得的資金近40億元人民幣。而一名官員透露,在此期間,管委會為保護投入的資金是10個億。 建設項目中,許多直接與保護區相關。長白山的西坡,過去旅游業并不發達,如今新修建的機場已經在這里開始運營,人們無須再轉乘6個小時的汽車才能領略長白山美景。西坡的旅游開發,漸進高潮。 “沒有項目是很難發展的。”當地一名官員感慨。說這話時,他正經過一處緊靠著保護區的沿河地段。這里已被出售給開發商,正在建設一個投資數億元的高檔住宅區。 不過,并非所有項目都是那么順利。一名管委會官員抱怨,盡管有省里的協調,這片土地上還是形成了三方共管的復雜局面。 除了新來的管委會,原先的行政區劃還殘留著辦事機構,而圍繞著保護區的大大小小十幾個林業局的管轄范圍,也與它們交雜在一起。 當涉及開發和利益時,各方的矛盾開始凸顯出來。 新修的公路就引發了不少紛爭。在管委會主持修建的環區公路對面,是林業局的管轄范圍,管委會相關人士說,他們只能眼看著林業局大興土木,卻又無力阻止。而林業局對管委會也有意見,據透露,有一次,某林業局的公安局長以“濫砍濫伐”為由,將管委會修路的負責人抓了起來,多虧上級領導部門出面說情才放人。 面對長白山的開發,不同立場的人們給出了不同評價。吉林省領導在管委會最近一次會議上表示,管委會的工作使“各項指標實現大幅增長,區域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值得充分肯定。 而沈孝輝則表示:管委會到來之后,長白山從局部開發變成了“全山開發”,旅游開發進入了緩沖區,使保護區經濟化,這非常不利于保護。 “管委會是一柄雙刃劍。”沈孝輝字斟句酌道,“如果用于保護,則依靠行政力量,將比以前更加有效。但如果是用于開發破壞,同樣會被行政力量強化,造成比以前零星破壞更嚴重的后果。” 他接著分析說:“在中國,因為沒有保護區法,管理保護區的相關法規太軟,根本無法保護。而一旦像長白山地區這樣,被確立為新的行政機構以后,對保護區的管理又變得復雜了,找不到一個明確的對口部門。” 行政化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地方只需要經過重新規劃并通過批準,就可以輕易改變保護區土地的用途,從而進行合法地開發。所以,在中國全面加大開發力度的情況下,沈孝輝覺得“成立管委會弊大于利”。 “針對長白山新一輪開發的號角,已經吹響了,‘保護’只是一塊遮羞布。”他憂心忡忡地說。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熱點推薦
企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