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內動態 ![]() |
|
花木產業沐浴政策春風
日期:2009-01-08 來源:中國花卉報 作者:寇亞琴 我要評論()
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正當一場席卷全球的金融風暴襲來,讓人們在這個冬天備感寒意的時候,我國政府緊急出臺的一系列改革方案及應變措施,不僅有效緩解了金融風暴給我國經濟帶來的沖擊,也給花木產業帶來一縷溫暖的政策春風。 土地制度:產業環境有望優化 新一輪土地制度改革,一時間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也成為花卉界熱議的話題。即將陸續出臺的新土地流轉政策對花木產業究竟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2008年10月19日,黨十七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了今后的土地承包關系長久不變,農民對承包的土地將依法享有占有權、使用權和收益權等。如同給農民吃了“定心丸”的土地政策,使農民更加珍惜土地,并且愿意在土地增加投資,土地流轉將趨于規范和高效,從而獲得更高的收益。 “農民流轉土地的積極性高了,這為花木產業連片種植,統籌發展創造了條件。”不少業內人士表示,花木產業要形成整體競爭優勢,就必須擺脫現有的分散種植、小規模經營、一家一戶單打獨斗的現狀,而逐步向規模化、產業化、集約化方向發展,農民可以通過加入合作社的形式,與有實力的龍頭企業結成利益共同體,將手中現有的土地發揮出更大的效益。 這種以土地流轉而形成規模化、集約化生產形式在我國云南、浙江、江蘇、廣東等花木主產區已經非常普遍,僅云南省就先后出現了玫瑰聯合體、百合聯合體、非洲菊聯合體、黃鶯產銷合作社等120多家花農合作社,種植規模占全省鮮切花種植面積的半壁江山。這些合作組織的出現,為云南進一步確立國內鮮切花基地地位發揮了重要作用。而隨著新的土地流轉政策的出臺,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花農合作組織出現,花木產業在不斷提升的同時,也讓農民得到更多的收益。 信貸支持:融資困境有望擺脫 中小企業融資難已成為束縛企業持續發展的重要瓶頸,而花木業者,特別是規模較小的個體農民種植戶對融資問題更是可望而不可即。“我們也想把企業做大,但沒有資金支持根本無從談起。我們也多次向銀行申請貸款,但銀行認為花木企業規模小、信譽低、缺乏擔保和抵押,特別是花卉植物無法給予合理的抵押價值評估,貸款風險大,因此很難貸到款。”像北京一家花卉企業負責人張先生的這種抱怨在花卉行業中絕對不在少數。 然而,近年來,隨著中央相繼出臺的一系列有關中小企業融資辦法,特別是針對“三農”問題推行的小額信貸政策,使農民貸款難問題逐步得到化解。前不久,江蘇省東海縣雙店鎮農民劉飛,依靠當地政府發放給他的3萬元小額貸款,蓋起了大棚,購買了花卉種球,搞起了花卉生產。據了解,這正是得益于2008年東海縣政府與銀行聯合出臺的為扶持農民種花而專設的1000萬元貸款項目。幸運的遠不止劉飛一個人,目前全國各地各級政府都在積極探索和實踐為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的問題。 難怪一些經濟學者斷言,在我國現行的農村金融體制下,按照商業運作模式,借鑒國際上小額信貸成功經驗,大力發展小額信貸,必將成為破解農民融資難題的有效途徑。“而另一種融資渠道也值得中小企業關注,那就是發展行業性的互助擔保組織。”國家發改委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姜長云研究員表示,花卉企業多數屬于中小企業,僅憑單個企業的力量不僅貸款難,而且風險也大,如果將幾個企業聯合起來成立一個互助擔保公司,一方面增強了企業在銀行貸款的信譽度,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單個企業的投資風險。 擴大內需:重大機遇有望出現 眼下一場橫掃全球的金融危機已經波及我國多個經濟領域,為抵御國際經濟環境對我國的不利影響,國家緊急出臺了擴大內需措施,包括加快民生工程、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建設和災后重建,提高城鄉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水平等,以此促進我國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這十項措施,預計到2010年底約需投資4萬億元。 國家擴大內需的政策出臺后,全國各地的投資熱潮空前高漲,在很短時間里,帶動地方投資意愿高達十幾萬億元。其中,投資規模較大的北京、上海、廣東、云南等省市,也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擴大內需的投資項目。 面對全球性的金融危機,有人只會在危機中看到風險,而有人卻能在危機中預見商機。在這些看似與花木產業不沾邊的投資數字背后,細心的花卉業者卻從中看到了巨大的商機。“無論是鐵路、公路、機場建設,還是生態環境建設,國家用于擴大內需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有相當一部分會落在配套園林工程項目上,這就意味著,花木產業將在這次大規模的政策資金拉動下贏得發展機遇。”不少看到商機的花木企業對未來幾年充滿希望,有的已經開始苦練內功,積極迎接新的機遇和挑戰。 地方扶持:區域優勢凝聚花鄉 在花木產業中已經形成明顯優勢的江蘇、浙江、廣東、云南、四川、河南等省,多年來憑借自身良好的自然條件和區位優勢,以及在政策、資金、服務、引導等方面的大力扶持,花木產業發展迅速,現已成為當地農業經濟中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 隨著近年來土地、能源、勞動力等生產成本的不斷上漲,花木產業發展陷入困境。“如果再像以往那樣,僅靠擴大生產面積來發展花卉業,那將是死路一條。國家為了糧食安全,提出要守住18億畝耕地這條紅線。我們必須要在現有的土地上創造出更大的效益,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要盡快實現四個轉變。”中國花卉協會會長江澤慧在2008年年初召開的中國花卉協會五屆三次常務理事會上指出:新形勢下,我國花卉業的發展必須要由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轉變,由資源依賴型向創新驅動型轉變,由數量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由傳統花卉業向現代花卉業轉變。 “作為花木生產大省,政府將不會在鼓勵擴大種植面積上給予更多的扶持和投入,而是把扶持重點放在標準化和機械化生產項目上。”浙江省花卉協會秘書長駱文堅表示,隨著花木產業優勢在浙江省農業經濟中日漸凸顯,政府每年都會給花木產業相應的政策扶持。2009年,省政府將著力對農業機械化生產給予大量資金補貼,相信花木企業也能夠從中受益。云南省作為我國鮮切花生產大省,2007年鮮切花銷售額達到了15.7億元,不僅滿足了國內市場需求,還出口到了歐洲、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云南鮮切花品種在國內始終處于引領地位,這與該省實施的《云南花卉進口免稅扶持政策》不無關系。為了鼓勵花卉企業走科技創新之路,該省每年還拿出專項資金獎勵新品種研發企業。在這些政策的激勵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月季、康乃馨、非洲菊等新品種層出不窮,為我國花卉產業提升了核心競爭力。而一些新興花木產區,如北京順義區、寧夏興慶區、江蘇連云港等地區,政府不僅給予政策和資金的大力扶持,而且其花卉產業規劃也是高標準、高起點,力求將花卉產業打造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無論是國家政策的引導拉動,還是地方政府的“特殊優待”,對花木產業發展無疑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相信我國的花木產業將在各種利好政策的春風沐浴下,茁壯成長起來,真正成為能夠帶動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朝陽產業。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相關新聞
花木產業
熱點推薦
企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