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工程頻道 → 精品工程 ![]() |
|
2002人居環境獎之江西省三清山風景名勝資源保護與管理
日期:2009-01-16 來源:中國人居環境獎辦公室 作者: 我要評論()
獲獎時間:2002年 獲獎項目:江西省三清山風景名勝資源保護與管理 項目概況:三清山位于江西省上饒市境內,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核心景區71平方公里,最高峰玉京峰海撥1816.9米。三清山山高谷深,連綿起伏,森林覆蓋率高達87%,形成了特殊的山區氣候,為野生動、植物的棲息繁衍和生長提供了優越的自然環境,據1982年資源調查,珍禽異獸共300余種,自然分布植物達157科,1088種,不少為珍稀動植物。三清山道教人文景觀歷史久遠,景區內的道教勝跡和歷代道教古建筑種類繁多,石像、石雕、石刻等文物230處,多為唐宋時代的藝術形態。 資源是發展旅游的基礎和命脈,風景名勝資源的保護和管理一直是三清山風景名勝區管委會的核心工作之一,始終堅持“以開發促發展,以發展促保護”的資源保護方針,使風景名勝資源的開發、利用、保護之間形成良性循環,讓風景資源得到永續、最佳的使用。 重視規劃,嚴格貫徹執行。風景區認真貫徹執行“嚴格保護、統一管理、合理開發、永續利用”的方針,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和制度。自80年代開發以來,組織力量進行總體規劃編制工作。1987年,委托江西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三清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1991年對總規進行了修訂。為了進一步利用好三清山風景區土地資源,使歷史文化遺產得到有效的保護,更加有效地保護森林資源,專門編制《三清山風景名勝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三清山風景名勝區文物保護和維修總體規劃》、《三清山風景名勝區森林防火基礎建設規劃》。 規范管理,健全規章制度。一是設立相應的管理機構,負責景區的規劃、建設、管理工作。專門成立了規劃建設土地管理局,主要負責三清山風景區開發、規劃、建設項目審批,區內資源保護,景區景點建設以及土地開發綜合利用等工作。二是制定規章制度、法律法規,完善手續,使管理規范化。為提高規劃管理水平,結合景區實際,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制定了《江西省三清山規劃建設、土地管理、資源保護、林政管理暫行規定》、《三清山風景名勝區古建筑保護和管理暫行規定》、《關于加強基本建設投資管理的暫行規定》等。 加大投入,保護生態環境。一是投入資金,新建改造了6.9公里的游步道和3600余米的懸崖棧道。在建設過程中遇到古樹名木時,都會采取保護措施,留出空隙,讓其自由生長,棧道建設基本做到了“宜藏不宜露”,起到非常理想的效果。二是對三清山奇特花崗巖峰叢石林景觀進行保護。我們會同省地質調查院,共同協作,提出了《三清山地質遺跡保護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已經上報國土資源部。三是投入200余萬元建設了3個高標準旅游公廁,在景區游步道沿線設置了 150余個垃圾池,同時把景區內所有固體垃圾運出景區進行處理,對各賓招設施的污水要求進行五級化糞處理,從而使景區的環境衛生得到有效的整治。四是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專門下達對景區森林資源進行保護決定,要求對景區內所有天然林進行全面封禁,嚴禁砍伐,同時對中心景區外圍的人工林砍伐進行了有效控制。對宜林地加快了植樹造林,為野生動物的棲息繁衍和生長提供了優越的自然環境。五是制定實施《古建筑保護與修繕制度》。設立了專門的古建筑保護部門,編排人員做好保護工作值班記錄,并定期對各文物保護單位進行巡回檢查。對三清山古建筑群中的演教殿、飛仙臺等進行整修,取得了明顯效果。對未列入保護等級的歷史建筑物如八石祭龍潭廟,東坳坪溪橋,金沙所在地幾座古橋都得到妥善的保護。保護和維修后的古跡、文物,不僅完整保留了真實的歷史遺存,還完全保持了這批古建筑唐、宋、明時期的歷史風貌。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相關新聞
人居環境
熱點推薦
企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