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園林學習網 → 學術會議動態|園林新聞 | www.www.kstxie.cn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上海交大成立植物科學研究所 開學術研討會
12月3日上午,上海交大植物生物學學術研討會暨植物科學研究所揭牌儀式在閔行校區農業與生物學院報告廳舉行。原北京大學校長、中國植物生理學會理事長許智宏院士,上海交大副校長鄭成良教授,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陳曉亞院士,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洪孟民院士、沈允剛院士、林鴻宣院士,以及來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復旦大學、華東師大、上海大學、上海師大、上海農科院等兄弟院校的專家和農生學院的師生出席研討會和揭牌儀式。研討會由農業與生物學院院長唐克軒主持。揭牌儀式前,校黨委書記馬德秀、校長張杰分別會見了許智宏院士。 鄭成良副校長代表學校向植物科學研究所成立和植物生物學學術研討會召開表示祝賀。鄭成良指出,植物科學領域的研究是我國農業科技創新體系中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是直接關系到國家農業安全和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戰略問題。鄭成良表示,我校將一如既往地重視植物科學研究,并以植物科學研究所成立為契機,促進交大現有的植物科學研究力量和資源的整合與集聚,推動我校植物科學的快速發展,并為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貢獻力量。 許智宏在講話中指出,目前,我國在植物生物領域的研究還存在一些瓶頸,特別是對園藝蔬菜植物生物學的基礎研究尚處于相對薄弱的狀態,許多植物的原產地在我國,而這些植物品種和產品卻需要從國外進口。隨著當今生命科學的發展,我國植物科學研究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進展,成為推進農業基礎研究和農業科技進步的重要引擎,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前景。上海交大地處上海,無論從地域經濟領域還是從國家長遠戰略需求來看,開展植物科學領域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都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許智宏希望上海的科研院所能夠搭建平臺,匯聚專家學者的智慧,積極開展交叉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為中國農業科學發展貢獻力量。 許智宏院士、鄭成良副校長為上海交大植物科學研究所揭牌。許智宏院士被聘為學術委員會榮譽主任。鄭成良為學術委員會成員頒發了聘書。 據悉,《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中明確提出,生物產業作為國家在“十二五”期間重點培育和發展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成為我國未來創新發展的先導產業和支柱產業。植物科學作為生物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成為國家未來重點發展的關鍵性領域。國家將“著力培育生物育種產業,積極推廣綠色農用生物產品,促進生物農業加快發展”。 上海交大植物科學研究所的建立既是為對接國家農業科技領域的這一重大戰略需求,也是為適應農生學院改革工作的一項重要舉措。 從我校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農業與生物學院黨委書記周培教授處了解到,今年上半年起農生學院就圍繞組織結構、學科方向、團隊組建等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戰略性結構調整,以前瞻性的謀劃,贏得跨越式發展的歷史機遇,使學院的學術組織和管理模式更加符合現代科學研究發展的需求,更加適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對重大科研的需求。學科方向上,學院以未來國家農業產業發展的重大科技問題和戰略需求為導向,瞄準國內外科技發展前沿,圍繞農業生物技術、都市現代農業、食品科學與營養三大板塊進行凝練,將重點圍繞植物科學與技術、都市園藝、動物科學與技術、風景園林、農業環境與生態、食品安全與營養、農業規劃與工程七大領域進行建設并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優勢。學院將利用薪酬體系改革的契機,積極推動教師的分類建設和管理,重點打造“頂天立地”兩支農科隊伍,瞄準農業科技創新和農業科技成果推廣,圍繞國家戰略需求,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上海交通大學植物科學研究所的成立,將有效配合農業與生物學院在學科和團隊上的結構性調整,優化整合我校現有的植物科學研究力量,集聚優勢資源,瞄準植物科學研究領域前沿關鍵的科學問題和關鍵技術難題進行攻關,對接國家農業科技重大戰略需求,推動我校植物科學的快速發展。據介紹,上海交大植物科學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植物發育的分子機理、植物抗病蟲的分子機理、植物代謝與基因工程、植物分子育種和植物栽培生理等。 上海交大植物科學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楊洪全表示,將通過引進優秀人才,在加強以模式植物為研究對象進行基礎研究的同時,大力開展園藝植物的突變體群體的創制和基因克隆工作,利用模式植物的研究方法和技術手段開展園藝植物發育與代謝、抗病抗逆和品質決定的遺傳與分子基礎研究,同時將基礎研究的成果應用于園藝植物的品種改良和育種實踐。 揭牌儀式結束后,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林鴻宣院士作了“水稻抗逆性狀遺傳調控的機理研究”,復旦大學生命科學院王學路教授作了“油菜素內甾醇的信號轉導與植物發育”,上海交大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張大兵教授作了“水稻花粉發育的分子機理”的學術報告。 上海交大農業與生物學院在植物學相關研究領域具有厚實的基礎和鮮明的特色,曾在花卉、特色水稻品種、園藝植物的品種選育與基礎研究方面取得顯著的成果。上世紀80年代中期在我國首先提出特種稻的概念,也培育出享譽全國的小昌蘭、風信子、矮牽牛、黃瓜等新品種20多個。目前在植物功能基因研究與分子育種、次生代謝調控與基因工程、抗病抗逆機制,以及栽培生理等多個研究方向形成獨特的優勢與特色,在國家許多重大農業基礎和應用研究上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編輯:零度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