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國濕地 | www.www.kstxie.cn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讓城市之腎永遠健康
濕地與森林、海洋并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被譽為“地球之腎”。浙江省的天然濕地類型比較齊全,杭州市北部杭州灣灘涂更是全國八大區域濕地之一。今年2月,杭州市有關部門與全球環境基金會(GEF)達成了建設濕地保護區并享受有關資金補助的意向;今年3月,杭州市人大領導又與市旅游局、市人大教科文衛工委有關負責人,專程考察了杭州西溪濕地保護建設情況;今年4月,浙江省政府批準了景寧畬族自治縣望東垟高山濕地為省級自然保護區,這是浙江省第一個高山濕地類型的保護區。一系列的行動表明,浙江人正積極投身到一場保護濕地的運動中來。 杭州:西溪濕地“一曲溪流一曲煙” 近年來,杭州市全面開展了西湖、西溪濕地、運河、千島湖綜合保護工程等,通過“禁燃區”、“禁養區”、市區工業企業搬遷等一系列整治工作,著力打造親水型“宜居城市”,城市環境面貌煥然一新。 西溪濕地位于杭州西北方,總面積約50平方公里,明清時期,西溪就是一個著名的風景區,與杭州西湖、西冷并稱為“杭州三西”,并且有“副西湖”的美譽。正是由于西溪濕地作為全國大中城市中惟一的一塊城市濕地,水資源、多種植被和水生動物資源保存完好,在今年2月,被國家林業局認定為國家濕地公園試點。 隨著杭州城市發展的快速西進,西溪濕地逐漸被蠶食,面積從歷史上的60平方公里減少到目前的10.08平方公里。很多房產項目也在爭奪這個地盤。人類生存和生活使部分水域遭受污染,生活、建筑垃圾隨處可見,河道阻塞,生態環境受到破壞。此外,還有居民建筑雜亂,風格不協調,歷史遺跡遭嚴重破壞等許多問題。2003年,杭州市政府正式啟動了西溪濕地綜合保護工程;2004年,《西溪濕地保護區總體規劃》被杭州市政府正式批復。根據這一規劃,西溪濕地分為核心保護區、外圍保護地帶和周邊控制區三個層次,其中核心保護區總面積為10.08平方公里。整個保護工程預計投入資金為30億~40億元,分三期實施。目前,總投入約15億元,面積為3.2平方公里的一期工程已于5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 西溪濕地的開發總策劃、杭州師范大學區域文化與經濟研究所所長周少雄教授見證了有“杭州之腎”之稱的西溪濕地整個開發過程,并以很文人化的四字概括了西溪濕地的特點:“野、忍、優、雅。”在他眼里,國際著名的高品質生活大都市都應該有一塊濕地,比如著名的倫敦濕地中心、香港的九龍海塘、上海的崇明濕地等等。“濕地不僅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新鮮的旅游目的地,還有著為城市凈化空氣水體、提升城市生態品質和確保城市生物多樣性的作用,在推進品質杭州的過程中,合理開發西溪濕地是不可缺少的一環。” 周少雄在談及西溪濕地的保護開發工作時說:“目前側重提出的有緩解洪水,補充地下水,防止水土流失,凈化水,調節氣侯等十個功能。我們現在西溪進行建造杭州之腎,也是通過西溪里面的水質的恢復,水生態系統的功能的完善,然后讓他起到凈化水,保護水的作用。我們在濕地里種植了大量的植物,比如我們請日本專家來做項目,他們吸取倫敦濕地的經驗,在這里種了大量的蘆葦,因為蘆葦有著‘天然凈水器’的作用,吸收了大量水體富營養化物,這就可以從一定程度上徹底優化西溪水體和部分城區水體。” 周少雄認為,開發保護西溪濕地所帶來的好處是長遠的:“城市生態環境好了,市民居住在這里就會很舒服。這樣也可以提高杭州的知名度,每個市民都可以在這里享受新鮮空氣,享受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休閑的氣氛。” 紹興:浙江首個國家城市濕地公園 2005年底,在紹興鏡湖的沼澤地上,掛起了浙江省首個國家城市濕地公園的牌匾。這個占地15平方公里的濕地,擁有65科132屬、151種植物,豐富多彩的浮游生物,河湖底還有近1米的泥炭層,自然條件無可挑剔。而為了這張生態名片,紹興人累計用了3年時間,投入了近9.4億元。 然而,在這一片全國罕見的城市濕地周圍,卻被紹興越城、柯橋、袍江三大地方的工業區包圍。如何保護、利用好鏡湖濕地,并最大限度地發揮其生態效能,無疑是一大考驗。為此,紹興市從2002年起,對濕地規劃范圍內,污染嚴重的化工企業毫不留情地進行搬遷;2003年又對1萬畝水面進行清理,并啟動了城中村改造工程,建起了7個安置小區;同時,合理設置濕地景觀區、鳥類觀賞生態區、濕地農業示范區、濕地生態教育基地等區域,將大片低洼易澇農田、養殖水面逐步恢復改造成河流、湖泊、灘涂等濕地地貌,高為林木,低為水面,高低之間水草叢生,由此形成了獨特的“山體、水域、荷葉地”的地貌。 鏡湖周圍,一邊是古老的城市,一邊是無垠的桑田,“蘆錐幾頃界為田,一曲溪流一曲煙”,北側的犭央犭茶湖是紹興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東側的梅山是白鷺棲息之地,西鄰東浦古鎮,南部河湖交錯,宛如一片片荷葉飄浮于水面。中國城市規劃協會常務副會長、原建設部規劃司司長鄒時萌這樣評價它:“國內獨一無二。”他認為,在世界上,只有荷蘭的“城市綠心”能與紹興的鏡湖濕地相媲美。 其實,鏡湖濕地只是過去5年紹興生態環境得到改善的一個剪影。在時空的變遷中,一曲更加動人心弦的綠色樂章,早已在8256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奏響。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節水型城市、中國魅力城市……與生態相關的“桂冠”接踵而至,在國家統計局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城市最新排名中,紹興環境類指標得分居浙江省首位。 作為全國首批生態市建設試點市之一,紹興政府高度重視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把打造生態紹興列入“推進率先發展,實現富民強市”戰略目標的重要內容,形成自上而下的生態氛圍。如今,全市各縣(市、區)紛紛打生態牌,走生態路。“生態立市”、“生態立縣”、“生態富民”,成為每個紹興人的共識。 保護濕地,開發濕地,是世界各國科學家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浙江省政府明確提出,今后要堅決制止隨意侵占和破壞濕地的行為,凡是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和國家重要濕地名錄,以及位于自然保護區內的自然濕地,一律禁止開墾占用或隨意改變用途。爭取到2010年,使濕地面積萎縮和功能退化的趨勢得到遏制和初步扭轉,基本形成自然濕地保護網絡體系,初步建立起濕地保護的管理、法制、科研監測等體系;到2020年,濕地保護與利用步入良性發展的軌道,形成完善的自然濕地保護網絡體系,努力實現濕地保護事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編輯: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