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國濕地 | www.www.kstxie.cn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西溪西區——西溪國家濕地公園的完美收官
前省委書記薛駒、市委書記王國平等領導在西溪
中央檢查小組在西溪
西溪施工現場 西溪晨練
女排老將陳招娣在西溪 西湖游罷西溪去。西溪與西湖、西泠并稱為杭州“三西”。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位于杭州市區西部(西湖區蔣村街道和余杭區五常街道境內),是罕見的城中次生濕地。這里生態資源豐富、自然景觀質樸、文化積淀深厚,是目前國內第一個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濕地、農耕濕地、文化濕地于一體的國家濕地公園。 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項目分三期實施,一期和二期工程已分別于2005年5月1日、2007年10月1日實現了開園,三期工程也就是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西區),東與西湖區接壤,西以繞城高速為界,北至文二西路(文新路),南至五常大道,面積3.353平方公里(其中保護區面積為3.15平方公里),已于2008年國慶有限開園,到目前為止,五常民俗文化村和大眾休憩村已經對外開放,西溪農耕文化體驗村和藝術集合村將于2009年完成主體建設。西溪國家濕地公園項目的實施,使杭州不僅以西湖著稱于世,而且以西溪聞名天下,邁入了“雙西共舞”的新時代。 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西區作為西溪三期綜合保護工程,是浙江省、杭州市的重點工程,也是中央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新增計劃投資項目之一。西溪國家濕地公園西區,也是余杭旅游實施“1569工程”、爭創旅游經濟強區的主要項目之一。 西溪西區的過去—— 典型濕地 歷史積淀深厚 西區區域水網屬太湖水系,區內多碟狀洼地,以水域沼澤為主,有著獨特而迷人的自然風光,深厚的歷史文化,濃郁的田園水鄉風情。區內水田、河道、水塘稠密,主要水域景觀有:溪流、河蕩、澤地、沼澤、灘涂、水堤、島嶼等。區內蕩中有島、島中有塘,港叉縱橫。區內植被種類獨特,綠化覆蓋較好,有兀星生長無序的河柳群和一些生長較好的竹林。區內除周邊有農居外,其余均為“三基”(桑基、柿基、竹基)魚塘,魚網穿插交織而成的較為典型的水網濕地形態,并且該區域處于杭州建成區與西部鄰區的過渡地帶,是城市居民近郊游覽,遠足休閑的好去處。 西溪國家濕地公園(西區)歷史文化積淀深厚,其中最大亮點就是洪氏文化。洪氏家族歷經宋、明、清三代,自古聚居西溪五常一帶,800年間人才輩出,有“宋朝父子公侯三宰相,明紀祖孫太保五尚書”之說。宋代以有“宋之蘇武”之稱的洪皓,以及他的三個兒子洪遵(錢幣學家)、洪適(金石學家)、洪邁(著有《容齋隨筆》、《夷堅志》)為代表;明代以官至尚書后歸隱五常,創立五常十八般武藝、倡導龍舟勝會的洪鐘為代表;清代以著有《長生殿》的洪昇為代表。明朝太子太保洪鐘晚年退隱西溪,組織鄉民賽龍舟,為西溪龍舟活動的開端。 西溪西區的現在—— “西溪速度”成佳話,西溪特質得以體現 根據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總體規劃,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西區)建設定位是以保護、改善區域生態環境為根本立足點,以五常水鄉文化、洪氏文化為內涵,是西溪國家濕地公園中具有濕地水鄉特征的重要功能區塊,規劃建筑面積11.5萬平方米。工程建設秉承“生態優先、最小干預、修舊如舊、注重文化、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六大原則,進一步落實了“功能化、差異化、整體化、一體化”的“四化”方針。 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世紀精品,傳世之作”的總體要求,余杭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于2007年4月抽調和選派了23名區管領導干部和30名中青年干部組建成立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三期工程建設指揮部,具體負責實施西溪濕地三期工程的保護、開發與建設。同時,區委、區政府作出重大決策,通過西溪濕地三期工程的實施,同步帶動五常地區的城市化建設,進一步加快五常的城市化推進步伐。 經過前期大量艱苦而細致地組織、宣傳、發動工作,在市、區領導的高度關注和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指揮部全體成員、五常街道(社區)干部共同努力,先后完成了兩場漂亮的大規模集中動遷簽約。2008年以來,指揮部一班人又迅速將重點轉移至有限開園區域的工程建設工作上來。克服原材料價格上漲、燃油短缺、高溫停電、施工人員不足等制約因素,指揮部及時調整工作策略,加快決策速度,加大執行力度,通過啟動“百日會戰”等行動載體,全力以赴加快工程推進節奏。針對西溪濕地三期工程有限開園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的特點,指揮部在充分考慮眾多不可預知因素基礎上,制訂出臺了相關應急工作預案,科學組織,周密部署,全力推進,進一步加快工程建設進度,確保西溪濕地三期在2008年國慶順利實現有限開園。 歷時16個月,完成了西溪綜合保護工程的“收官”,“西溪速度”、“西溪精神”成為佳話。西溪三期工程保護了西溪濕地大量的桑基、柿基、竹基魚塘的生態環境,凸現了獨具西溪特質的“生態西溪”、“人文西溪”、“藝術西溪”等3大功能。根據史料記載,西溪西區以文化傳承為特色,通過洪氏宗祠、錢塘望族等布展景點,展示了洪氏家族的忠義、民本、重學精神以及五常十八般武藝、龍舟勝會等民俗文化,目前已建成開放的是五常民俗文化村和大眾休憩村,包括洪園隱秀、蒹葭泛月、長生曲韻、五常龍舟、柿林秋色等主要景點,還有西溪國家濕地公園中最美最長的堤——長達5400余米的“壽堤”,展示了與洪氏家族有關的名人文化、書院文化、水鄉文化等,優美的濕地自然景觀在這里得到保護與體現,人與濕地和諧共處的發展模式也在這里得到最大彰顯,在景區內,游人可自由漫步,或可乘上景區內的電瓶船,親近美麗的濕地。 西溪西區的未來—— 造環境,形成新商圈 余杭組團經濟社會不斷發展 作為中國第一個國家濕地公園,西溪正日益吸引著天下游人,而西溪西區,不僅以返樸歸真的濕地景致,更以千年的深厚文化積淀,展示其不朽的精神內涵。目前,西溪農耕體驗文化村與西溪藝術集合村兩片“村落”、民居博覽區及生態節能示范建筑的建設陸續啟動,預計將在2009年底前完成主體工程建設。 西溪西區位于杭州城西板塊余杭組團片區內。西溪西區的建設為周邊地區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氛圍,目前,毗鄰西溪西區的余杭創新基地,已經擁有了中都科技孵化器、杭師大有機硅重點實驗室、浙江大學“教育部計算機輔助產品創新設計工程中心、浙江大學數碼紡織科研中心等科研機構和阿里巴巴、恒生電子,浙大億科,聯強國際,聯盈科技等眾多高新技術企業。加上城西區住宅的迅速發展成為激發區域內商業、寫字樓發展的源動力。隨著新興住宅小區的交付,以及未來科技企業和五常的沃爾瑪山姆店的進駐,西溪西區周邊將形成一個新的商圈。而隨著商務辦公氛圍的逐漸形成,西溪西區藝術集合村“夢西溪”酒店、農耕文化體驗村酒店以及各高端會所的投入使用,園區商務活動增加,商務往來將更加頻繁,西溪西區不僅為市民休閑旅游提供了一個好去處,還將成為余杭乃至杭城未來商務發展的新領域。 在不久的將來,西溪國家濕地公園及其周邊地區將被打造成世界一流的國際旅游綜合體,“杭州的濕地文化將再活一千六百年”,市民一定會看到一個更美麗、更舒適、更休閑、同時充滿文化氣息和時尚氣息的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西區!
編輯:justin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