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植物|園林綠化 → 植物動態|綠化 | www.www.kstxie.cn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洛陽牡丹產業的迷茫
牡丹產業化似乎是懸在 “十三朝古都”洛陽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兩個月前,洛陽牡丹花會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8月,洛陽牡丹盆花將擺放在奧運會新聞發布中心會場、奧運比賽場館、機場等重要場所。 但是,好消息并未減輕菏澤牡丹產業快速發展給洛陽造成的壓力,洛陽部分牡丹經營者仍然在慘淡經營。為此,政府、經營者等都在不斷調整思路。 洛陽牡丹搭上“奧運專車” 7月22日,洛陽神州牡丹園催花溫棚里,千余盆牡丹長勢喜人,綠葉中一個個花苞透出艷麗的紅色。工作人員正在逐一澆水(如圖),確保牡丹在北京奧運會上按“規定”盛開。 她們芳齡四五歲,去年年底即被“冬眠”,為的是將花期延遲4個月。直到今年7月,她們才被送進催花溫棚進行解凍、修剪、施肥和澆水…… 神州牡丹園董事長付正林說:“給奧運會提供的牡丹有中國紅等15個品種,以紅色、粉色為主。主要擺放在奧運會新聞發布中心會場、奧運比賽場館、機場等重要場所,或者作為接待國際奧委會重要官員的禮賓用花。” 兩年前,王忠東與上海東華大學、奧運會贊助商恒源祥合作,從洛陽牡丹花瓣中提取花色素為北京奧運會服裝染色。 王忠東在河南科技大學等處任教授,還是洛陽梓生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 據《洛陽日報》報道,今年1月,洛陽某民營企業生產的盛唐牡丹餅成功入圍“2008年北京奧運會推薦食品”大名單。牡丹餅在制作過程中加入了牡丹花瓣。 北京奧運花卉配送中心選擇牡丹盆花,恒源祥選擇牡丹花染料,都是為了體現“綠色奧運”、“科技奧運”和洛陽牡丹文化契合的“人文奧運”。 洛陽市牡丹開發管理辦公室主任金志偉說:“牡丹夏季催花最難,難在種苗保存、控制培養環境,夏季能催花意味著牡丹一年四季都可以盛開。進奧運會能進一步提高洛陽牡丹的知名度,也預示著夏季培育技術的成熟,對在國內外長期銷售都有意義。同時,這也為全國各地會議用花提供了信息,全國重大活動、會議一年365 天都可以擺盛開的國花。”
7月21日下午,王忠東接到了洛陽市科技局的一份傳真——《關于召開牡丹產業發展專題研討會的通知》。 他拿著傳真瞥了一眼,笑著說:“牡丹產業發展研討會年年開,大家提的意見不少,也沒見政府有什么動作。” 近年來,洛陽對牡丹的科研投入很大,但是科研重點側重于延長花期和通過組培技術研究新品種。 王忠東說:“花錢過多不見效。誰也不會因為一個牡丹新品種而專程來洛陽。” 王忠東被稱為“牡丹專利大王”,有299個專利,去年光專利維護費就花了6萬多元。這些專利中除了牡丹撲克牌等269項外觀專利外,還有牡丹養生酒、牡丹精油、牡丹系列化妝品、牡丹香熏、牡丹殺蟲劑等12項發明專利。“牡丹產品80%的專利都在我這里,我是先占地盤。”王忠東說。但是,這些專利都沒有得到轉化。牡丹養生酒成本在80元以上,他在實驗室里生產了3000瓶,送給朋友喝,當地有公司聽說后購買了不少。“這些專利要投入市場開發,前期費用沒有數百萬元不行”。 另外,200畝牡丹能采半噸花瓣,半噸花提取的精油也不過能生產牡丹精油產品一千多套。“觀賞牡丹的花瓣很少能用,而能用的品種在洛陽種了不過幾百畝地。產量不夠,市場開發就沒有價值”。 詹建國從事牡丹深加工業務,他發明的牡丹花茶已經投產,一季度的收入二三十萬元,但是“成本很高,沒賺什么錢”。 但是,他認為這個市場前景會很好,“洛陽除了送人唐三彩還能送什么土特產品”? 金志偉說:“政府對深加工這兩年比較重視,但產品基本都屬于實驗性質,沒有形成氣候。”
牡丹生產問題不少 王忠東產品所用的牡丹種子和花瓣,主要來自洛陽市邙山腳下據傳最適合種牡丹的地方,那里有上萬畝的牡丹種植基地。 李龍章的洛陽土橋花木種苗有限公司就在那里,牡丹種植面積1300畝左右,是洛陽牡丹基地的“大哥大”,也是王忠東的供應商。 李龍章手下的經理衛志鵬苦笑著說:“我們現在飯都吃不飽,就快破產了。價格一滑再滑,原來投資1塊錢現在掙回5毛就不錯了。” 李龍章手里有400多萬棵株苗可以出售,但少有人問津。衛志鵬說:“牡丹給洛陽帶來的效益不少,但生產企業都不行。洛陽搞了那么多園子,都到山東買苗。因為本地土地、人工各方面都貴,苗木價格與山東相比沒有優勢。” 他把這些歸于政府“決策性錯誤”,牡丹種植太多。 2002年,因連年舉辦牡丹花會的帶動效應,牡丹的需求量急劇上升,但洛陽市可供銷售的牡丹株苗很少,一度甚至需要到另一個牡丹產地菏澤購買。于是,洛陽市號召周邊農民種植牡丹,做大做強牡丹產業,并且為此出臺了扶持政策,每畝地政府補貼400元,連續補貼3年,由政府出面租地然后再返租給種植大戶。“當年就發展了1萬多畝,等于20年牡丹種植總和。”政府也為此投入了近1000萬的資金。但是,3年過后牡丹開花時,并沒有出現期待中的產業化前景,牡丹苗反而銷售困難。 金志偉說:“當時很多不懂行的人都投入到牡丹種植中,造成種植的品種、檔次較低,這也影響了以后的銷售。”另外,原有的市場已飽和,新的市場開發不力,就造成了今天的困境。 衛志鵬說:“以前一些鎮全部種的是牡丹,現在不種的甚至達到1/3,都荒著呢。”在他們公司500畝地的邙山鎮牡丹種植基地,雜草旺盛,遮住了牡丹,“沒錢鋤草”。
政府和企業都在反思 衛志鵬說:“牡丹很難產業化,我是看不到什么希望。原來開會時耍得大的老板去得很多,現在有幾個?估計再堅持兩年剩不了幾個了。” 他認為搞觀賞的都不錯,搞生產就這樣。不過,即便是牡丹園也會像牡丹生產業一樣,在未來幾年淘汰一些。目前,洛陽有牡丹園二三十個,“來旅游的,一般去龍門石窟、白馬寺,最多再去兩個牡丹園就不錯了”。 他說:“政府要從基礎抓,沒有牡丹生產支撐都是空的。這么多年搞了那么多成果,有什么用?組培育種對實際生產意義不大。” 付正林說:“政府支持的研究可以寫論文,但是往往和生產應用結合不起來。研究應該重基礎應用產業化,牡丹各個生產期的量化指標是什么?我們有1000多個品種,商業生產的品種連10個都拿不出來。品種的特性還摸不透,更別說應用于商業化生產了。” 他認為,產業化是標準化、規模化、專業化,這些在洛陽都沒有形成,“洛陽沒有什么主打產品拿得出手”。生產銷售科研必須結合為一體,否則就難以與市場接軌。“如果有人一個品種要500棵,要幾百個品種,沒有幾個企業能拿得出來”。 神州牡丹園的經營不錯,但是讓付正林著急的是“滿足不了市場”。他說,現在牡丹是有價無市,有市無價,滿足不了不同客戶的需要。“我現在生產的主要是高端產品,比如給奧運會的牡丹成本每棵一二百塊錢。低端產品出不來。” 面對一些牡丹生產企業的困境,付正林說:“活得很艱難,是不按市場規律走,適合市場的優質化種苗、盆花少。其實,我們是滿足不了市場。” 金志偉說:“賣不了,要走出去。不能找市長,要找市場。自己要有造血功能,不能光靠政府補貼。”與山東菏澤相比,洛陽人常年在外跑市場的人太少了。 洛陽市政府的政策正在轉型,鼓勵企業走出去。“凡是株苗,賣多少株,就給多少補貼。這個政策市長已經簽過字了。但是,只是引導一下,不可能把企業全養住”。 金志偉說,企業經營好的占40%。牡丹不是賣不了,而是沒有好的種系。政府將在這些方面進行引導。牡丹深加工方面,洛陽將建立旅游產品展銷中心,同時進一步推動政府采購。
編輯:Aggie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