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設計|園林規劃-規劃設計頻道 → 觀點評論|規劃設計 | www.www.kstxie.cn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評論:百城爭貼低碳標簽 警惕“城建浮躁化”
近日有媒體報道,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目前至少有100個城市提出建設“低碳城市”目標。對此,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一位專家表示:“我國并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低碳城市。”觀察人士認為,“低碳城市”是繼前些年各地爭前恐后建設“國際型都市”、“創新型城市”之后的新一輪城建熱潮。各地建設“低碳城市”的迫切心情,表明環境保護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已得到普遍認同。值得關注的是,一些地方建設“低碳城市”實質行動遲滯的反常表現,催人深思;新一輪“低碳城市”熱出現的浮躁苗頭應引起警惕。 上百城市提出打造“低碳城市” 中國目前至少有100個城市提出了打造“低碳城市”的口號,沒有一個省份缺席。目前業界公認的低碳城市標準是,將建筑、交通、工業這三大碳排放源的低碳規劃納入城市的整體運行規劃中,并能使整個城市的碳排放量有明顯下降。在我國,不僅沒有一座城市有過可以量化的減排歷史,還出現了諸多建設低碳城市的怪現狀。有的是“舊瓶換新酒”,以低碳之名行地產開發之實;還有的是“低端不低碳”,一些打著低碳旗號的新能源產業園區,還停留在設備制造的低端加工環節;還有的“掛羊頭賣狗肉”,“燒著高碳的煤,生產低碳的節能燈”。 低碳城市不是時髦“頭銜” 中國城市目前的低碳實踐具有零散性和嘗試性,尚未形成系統的低碳經濟發展框架。國內發展低碳城市、進行低碳試點的熱情很高,都希望城市名片前擁有“低碳”這個時髦“頭銜”。各地打造“低碳城市”的熱情值得肯定,但要有科學的態度,目前必須走因地制宜、切合實際的道路。 工業節能減排取實質成效仍存挑戰 中國工業節能減排仍面臨嚴峻挑戰:工業增長主要依靠物質資源消耗支撐的現象仍較普遍,發展付出的資源環境代價過大;高耗能行業仍保持較快增長,工業發展面臨的資源約束進一步加大;發達國家大力倡導低碳經濟、綠色經濟,推動碳交易、碳關稅等節能環保技術標準、貿易壁壘和準則,對中國形成巨大壓力;中國工業生產過程余熱余壓浪費巨大,能源轉換、利用技術水平落后,環境污染嚴重,節能與科學用能的研究和指導薄弱,這也是當前中國工業用能存在的主要問題。 節能減排“強制風”席卷全國“拉閘限電”能走多遠? 面臨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的壓力,近兩個月,一場強制性的“減排”風暴正在多地涌動,部分省區紛紛采取限電限產甚至關停措施。這種“一刀切”的措施使當地非高耗能的企業和居民陷入了苦惱。而這種“突擊減排手段”能走多遠?拉閘限電成效又有幾何?背后折射出什么問題? “低碳城市”也不能“因噎廢食” 節能減排是為了實現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其根本目的還是為了發展,而絕對不是限制發展。因此,實現節能減排最根本的手段是要靠轉變發展方式,靠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靠技術進步和全民的節能意識的提高來實現。為了節能而干脆不讓用能,為了實現目標,干脆限制企業正常用電和居民生活用電,這是典型的因噎廢食之舉。如果我們的節能減排目標靠這樣的手段來實現,不僅失去意義,也失去了人心。 百城建“低碳”不能停留于口號 “低碳”不是喊喊口號就能實現的,先得從思想上認識到“低碳”的好處,將其納入城市規劃,將其生活化。在我國目前的城市里,真正的“低碳”設施不多,需要一步步改造替換。而且要做評估,看哪種方案更合適,不能只追求表面上的“低碳”,卻忽略了市民的感受。比如城市交通,應以發展公共交通為主,鼓勵市民低碳出行,減少私家車、政府公車的使用量。再比如城市建筑要考慮能耗標準,使用低碳環保材料,減少玻璃幕墻、豪華裝飾等。 “低碳城市”不是一日建成的 但凡流行什么,我們的城市就追逐什么,也不管是否弄清楚真實含義,不管是否適合自己。比如花園城市、衛生城市、宜居城市、幸福城市等等,諸如此類的城市頭銜,能列出一大串,每個城市都在盯著,妄圖將所有的“帽子”都戴上,絲毫不顧忌尺寸大小,也不咨詢市民是否樂意。“低碳城市”的流行,正如其他城市頭銜一樣,只因為它政治正確,又是國際潮流,兼有政績考核壓力,想不“低碳”都不行了。當然了,低碳概念出來并不久,莫說地方政府弄不明白,就連專家也是各執一詞。不過,這不妨礙追求者的決心,甚至概念越是不清爽,越有霧里看花的美感,還能鉆上“低碳”的空子。于是打著“低碳環保”的口號,實則干著破壞環境、高耗能、高污染的荒唐事情,也就屢見不鮮了。 “十二五”期間將采取六大措施力促節能減排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解振華11月24日說,“十二五”期間,中國將把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強度、二氧化碳排放強度和主要污染物的排放總量作為重要的約束性指標,并將采取六大措施力促節能減排。
編輯:joe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