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設計|園林規劃-規劃設計頻道 → 作品交流|規劃設計 → 公園綠地|規劃設計 | www.www.kstxie.cn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東營園—第七屆園博會展園設計方案
東營展園 一、概況 東營園占地2500平方米,位于博覽園落霞山南麓齊魯園的沿黃展區,東臨中央湖,南隔河與沿海展區、齊魯文化展區相望,園博園主標志水滴塔,望湖相距僅100米;園址北為聊城園,西為德州園,是突出黃河入海口文化和地域特色的重要節點。 二、規劃原則 1、文化建園原則。體現黃河入海口特有的文化習俗、自然風光、東營城市特點。 2、實用美觀原則。在尊重原有地形特點的基礎上,與山、林、水有機結合。選用東營鄉土植物做基調,表現東營濕地園林景觀特色,展示東營城市園林建設成就,特別是改堿綠化技術成果,寓教于樂,升華成地域景觀。 3、科學節約原則。使用新材料、新技術,凝煉東營建筑文化符號,使用觀賞性高、養護成本低的當地特色植物,考慮雨水循環利用、廢舊材料的利用,體現節約型園林建設理念。 4、傳承有序原則。在沿黃文化大背景下立意構思,實現與現代城市文化的有機融合,與將來發展緊密聯系,傳承有序。 三、構思立意 “黃河從這里入海”作為著眼點。充分利用落霞山、中央湖、 河及現有綠化的空間格局,以入海口特有的茅草土屋為意象,結合小水面、微地形的營造,突出東營石油、黃河、土地三大資源優勢,展現民俗文化和濕地園林特點。 四、總體布局 結合規劃游覽路,設置西側主入口,北側次入口,向南與濱河路相聯系,布置以圍繞小水體的環狀游覽路。全園分主景區、改堿綠化展示區、西入口、微地形、鷺灣五個功能分區,與展區外圍大草地和環湖干道相呼應。 1、山水結構。借落霞山近河坡腳平緩地形,開挖 平方米水面,形成一大一小兩個湖和水溪,規劃小水池,構成源、溪、湖、島、池堤、橋等水形態和水景觀。西南角與落霞山相呼應,設一起伏地形,作為空間分割和山之余脈,也象征東營南依泰山余脈、黃河入海的地理特征,其余為平地。 2、建筑特點。主島上設主體建筑與北入口園門、東側碑廊、次展室、知魚榭等建筑形成面向水體的半圍合院落。建筑形式在黃河入海口地區茅草土坯房的基礎上抽象升華,除圍墻用漏窗白墻外,采用鋼、玻璃等現代材料,屋頂使用白色光纖材料,做成茅草狀,晚上可結合LED燈光亮化,突出黃河岸邊人家的意境。 碑廊石刻東營孫子湖、自然保護區、黃河大橋、油田風光等景點圖示及簡單的文字介紹(請書畫家創作);次展廳作為管理、小賣、衛生間,形式與主體建筑相同;知魚榭作為山上茅亭的對景,是賞魚、觀水的重要觀景點。山上茅亭以東營城區常見的白鷺命名為鷺亭,是全園制高點。 3、入口景觀。主入口由紅色隔墻圍合,突出入口標識性墻前設置主題群雕“出夫”,再現東營市和勝利油田建設初期,調集全省勞動力進行開發建設的真實場景;北入口設置紅、黃、蘭三色廊架作為入口標志。 4、園林展示。(1)西北角為改堿綠化成果展示區,入口西側設四塊浮雕墻,介紹改堿技術;方格狀淺水池,展示東營特有的觀賞草、水生植物,以木棧道與園路相聯系。(2)水溪體現東營城區水系作為大環境改堿措施的主要設施,結合景觀設置。(3)微地形山體展現東營為防止次生鹽漬化抬高地面、相對降低地下水位的成功做法。(4)主展廳集中展示東營風土人情、黃河水城建設、園林綠化成就。(5)鄉土動植物展示大喬木白蠟、白榆、刺槐,灌木檉柳、枸杞和蘆葦等耐鹽地被植物,白鷺、魚養在山水之間,突出東營特有的生物多樣性景觀。 5、文化特質。東營園秉承生態園林、節約型園林、文化建園原則,以濕地園林景觀為載體,集中展現東營歷史、風土人情和黃河口文化,如以群雕再現東營在山東人民支持下,戰天斗地的感人歷史;以當地民居、油田廢舊鋼材構建的建筑表現黃河口人以苦為樂的博大情懷;以抽象的“抽油機”景觀亮化設施,表達石油城市特有的工業文明;以碑廊、碑刻表達東營野、趣、曠、美的旅游資源;用浮雕墻講述東營現代綠化的成功經驗;以“紅、黃、蘭”三種色彩代表東營土地、石油、黃河(大海)三大資源優勢基礎上建設黃河水城科學發展的美好未來。
編輯:zhaohua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