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生態基礎設施
規模:核心區930KM2
地點:杭州
特色:
方案特色
“回到河邊”
以生態理念為指導,維護、保障及恢復水系生態健康,滿足市民利用濱水空間進行文化與游憩體驗的需求。使杭州城市水系建設成為符合生態文明時代特征的人水和諧的典范。
宏觀上——構建區域生態基礎設施,形成以水系為骨架的網絡格局,實現水系統的生態健康與安全;
中觀上——以生態系統服務為核心價值標準,重新認知水系統作為杭州重要生態基礎設施的功能與作用,以明確市區范圍內各條河道的定位;
微觀上——以生態恢復與生態設計為原則,結合土地利用方式對杭州水系進行系統分類,并探究各種類型河道的建設模式,使居民的生活與休閑、植被的生長與演替、動物的棲息與繁衍得以重歸河畔,實現人水關系的和諧。
(1)重新認識城市水系的價值
人們對于城市水系的認知普遍停留在表層,缺少水系之于生態服務的深層認知,忽視水生態系統健康的重要意義。正因為如此,傳統河道整治工程才會肆意破壞水生態系統,大行其道。本規劃以水系統的生態系統服務為核心,重新審視城市水系的價值與功能,不僅符合構建環境友好型和諧社會的政策背景,而且是生態文明時代改變傳統水系整治措施對的開始。
(2)改善傳統水系整治與規劃
本規劃與傳統水系整治規劃相比,具有以下特點:由工業時代的傳統工程價值觀轉變為生態文明的生態服務價值觀;由單一尺度轉變為多尺度體系;由單一治水目標轉變為多目標的濱水空間綜合利用;由重點關注河道本身轉變為重視河道與城市各系統的關系。
(3)形成體系完整的以生態為核心的研究方法
研究以生態系統服務為核心標準,以水系統為中心,研究其與生物棲息地系統、遺產系統、游憩系統的關系,從宏觀的市域與流域尺度、中觀的河道尺度、微觀的河段尺度進行系統的研究與規劃設計,形成完整的體系。
(4)運用先進的技術支撐實現創新
研究運用地理信息系統(GIS)等先進技術方法,使得創新性理念得以準確地落實。
(5)形成具有實用性和操作性的研究成果
本研究最終將以方便操作與實施為努力方向,最終形成一本實用的操作手冊。可以便于城市行政決策者與建設管理者查閱,也為相關單位進一步的規劃設計提供切實可查的指導性依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