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設計|園林規劃-規劃設計頻道 → 作品交流|規劃設計 → 建筑小品|規劃設計 | www.www.kstxie.cn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大連的“海中國·美術館”(組圖)
這種演繹是通過在平行于海的方向上木平臺經由撕裂、褶皺、隆起、折疊等等一系列構筑手段,完成了一個有容積的遮蔽物;而在垂直于海的方向上,撕開的木板形成南北通透的看海界面。這在第一層面上造就了一個有使用價值的空間,可以很好地履行營銷功能的職責。在第二個層面上,建筑的屋面和場地銜接了,從而形成了一個連續的整體,使體驗建筑和體驗場地貫穿為一體,這也更好地實現了開發商要用場景來促銷的意圖。 當這些形而下的形式語言和功能模式不再是個問題時,我們有必要再來探討這座假山的形而上的意義。回到山水畫,中國的山水畫從來不是寫生,而是寄情。明代宗師文徴明在自己的《幽壑鳴琴》畫中題詩:“萬疊高山供道眼,千尋飛瀑凈塵心”。可見滿幅的層巒與疊瀑,是來凈化塵心與俗目,從而澄懷觀道,獲得人的超越。畫山如此,掇山亦然。《園冶》中講,玩假山的“為者殊有識鑒”。換言之,把人從人造環境引到自然意境,是有超越凡俗的目的。在當代鋼筋水泥的叢林中,要想身居廟堂、還要胸存丘壑,脫世超俗,顯然是掩耳盜鈴。那么,我們今天還要做假山寄情于山水的意義又何在呢?
編輯: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