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敗已蔓延到基層,反腐敗不能留死角。綠化工程,利國利民,一片綠色,賞心悅目,但在綠化從中,也發現一抹黑色。
近日,重慶江北區綠化工程處曝出腐敗窩案,一串掌管照明、綠化等看似“不起眼”項目的市政官員“集體落馬”。“綠化貪官”、“燈泡所長”一一浮出水面。如:重慶江北區綠化工程處原主任陳亮先后5次在賓館、茶樓等地收下某園藝場送上的27萬元現金;原副主任羅開靜在自家樓下車庫等處笑納了多家園林公司、勞務公司所送的現金65萬元;重慶南岸區路燈管理所原所長龔正勇多次收取某燈飾企業的賄賂12萬元,等等。
目前各地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市政投入不斷增加,過去市政部門中的“綠化處”等“清水衙門”,已漸成商家眼中的“財神爺”,使腐敗的“潛規則”找到了大顯身手的新天地。小小的路燈、綠樹等市政設施,單筆投入往往在幾萬元到幾十萬元之間,這和涉案金額動輒上千萬元的“土地規劃腐敗”雖不能相比,然而,這些容易讓人忽視的領域滋生的腐敗行為,嚴重后果同樣令人觸目驚心。
群蛀,已成為時下貪污腐敗的一個新態勢,一個特殊的社會現象。重慶這起群蛀案的特點是:他們在內則上下聯手,結成利益共同體,上行下效,使內部監督機制失效;對外則與承接工程的商家結成“伙伴關系”,導致外部監督梗阻,都促使腐敗滋生。群蛀成一團,小官成大貪。原本一些默默無聞的“官場小人物”,現在卻出任腐敗大案的主角。在一個區的綠化工程處里,腐敗分子抱成一團,黏在一起,互相利用,互相勾結,他們利用手中擁有的權力,以各種名目貪污受賄,把國庫中的錢財大筆大筆地化為己有。群蛀之害,害在其隱蔽,害在慢慢地消蝕,一點一點地從內里蛀空,其害實在是不可等閑視之的。
重慶這起群蛀案之所以值得引起我們的關注,就在于它進一步體現“腐敗落勢化”。所謂“腐敗落勢化”,也可以稱之為“腐敗基層化”,即腐敗現象的態勢,從有權有勢的上層人士向有權無勢的基層干部滲透。所謂“綠化貪官”,最多不過是一個副處級干部,許多主角僅是科級干部,甚至是普通科員。但是,我們決不要小覷這些“小人物”的能量。“小人物”抱成團,一個科長加上幾個辦事員,雖是權力有限,但和有實權的局長、主任等“一把手”聯結起來,互相勾結,沆瀣一氣,也能驚天動地。
這種腐敗“落勢化現象”的可怕之處還在于,這是干部權力意識腐敗的普及,以權謀私行為的普及。在很多公職人員看來,只要有權就應該去“用”——大把大把地撈錢。重慶江北區的有的干部把索賄看成理所應當,象過路遙收買路錢一樣,不收錢反是咄咄怪事。以權謀私是理所當然、天經地義,有權不用反而被看作是“贛大一個”。這個區的綠化工程處不少干部都曾主動向商家示意要好處。有人在被查處后的反思中說:工程領域中都是這樣,大家都在拿,也好像沒什么不好的后果。靠綠化吃綠化,靠燈泡吃燈泡,靠土建吃土建,人人開口,有啥吃啥,大家撈錢,皆大歡喜。商家和貪官結為“互利互惠”。一名行賄者說,行賄一是為了多拿項目,二是為了少受刁難。受賄鼓勵行賄,行賄推動受賄,雞生蛋,蛋變雞,如此循環往復,腐敗之風益甚。
一條蛀蟲只能蛀出一個小洞,而一群蛀蟲能把一棵大樹蛀空,使一條大船沉沒。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