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設計|園林規劃-規劃設計頻道 → 行業動態—規劃設計頻道 | www.www.kstxie.cn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普陀山建設漁農村新社區亮點多
自2005年6月起,普陀山管委會根據舟山市委四屆八次全會審議通過的《關于建立漁農村新社區的若干意見》和市委發布《關于創建漁農村新社區(小康社區)若干意見》的1號文件精神,廣泛發動全山人民深入持久地開展了以“經濟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環境優美,社會和諧,體制創新”為目標的創建漁農村新社區活動,并取得了可喜成績,呈現了九大亮點。 亮點一:率先建立新型社區管理體制。2005年6月,在普陀山管委會和普陀山鎮二級黨委的正確領導和組合下,率先(市試點小區外)建立了以數個村(街道)為單位建立的西山、錦屏、龍沙三個新型社區。同時配置了強有力的社區領導班子、現代化的辦公設施,順利完成了由村級體制向新社區體制的轉變,并引入了社區管理、服務模式,統籌基礎設施規劃、建設,推動了公共資源向各社區傾斜、公共服務向各社區覆蓋的新局面。 此后,各社區認真制定了各自的效能建設方案,全面落實廉政責任制,積極推進社區的民主化和科學化管理,強化組織監督、群眾監督和制度監督,實行政務信息公開,增強了社區工作的透明度,提高了社區管委會作風建設和辦事效率,社區形象進一步提升。 今年,各社區又探索如何建立節約型的社區管理體制和機制,加強社區管委會的效能建設,不斷規范社區管委會辦公制度,努力控制行政成本,更好地為廣大社區居民服務。同時,加強法治社區建設。引導社區居民深入學習《風景名勝區條例》和《省長210令》,積極配合有關部門認真做好《普陀山風景名勝區保護管理辦法》上升為《條例》的相關工作;落實貫徹市政府第三輪依法行政責任制,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繼續完善各社區內行政執法責任制,依法制訂規范性文件,完善行政決策的程序和規則,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健全“五五”普法工作機制,提高社區普法成效;積極開展基層民主法治創建活動,力爭評為“五五”期間法治建設先進社區。 亮點二:社區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在創建漁農村新社區活動中,各社區在普陀山管委會和鎮政府的領導下,按照“嚴格保護,統一管理,合理開發,永續利用”的工作方針,圍繞建設生態社區、和諧社區,營造良好的旅游環境和人居環境為目標,超前謀劃,科學布局,合理地、科學地建設美好家園。近年來,西山、龍沙、錦屏三社區基礎設施建設累計投入建設資金達1500余萬元,完成了合興海塘工程、合興自來水工程、合興村變電、村道、碼頭公路改造工程,中山洛橋變電工程、中山自來水一戶一表改造工程、前山白華庵自來水工程、龍灣村外線改造工程及老庵堂的“三線”改造等。改善了居住環境,提高了安全系數,達到了“示范社區”建設的要求。 亮點三:文明和諧的良好鄉風逐步形成。為不斷提高社區居民的綜合素質,各社區運用開展主題教育、“八榮八恥”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形勢時事教育、法律進社區等多種形式,加強了對社區居民的文明素質教育,積極引導社區居民講文明、樹新風、講和諧、守紀律。還制定出臺了《普陀山創建文明社區實施細則》、《普陀山創建文明家庭實施細則》、《普陀山創建文明樓群實施細則》等規范性文件,廣泛開展了創建文明家庭、文明樓群、文明單位等系列活動,使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更富有時代感,更充滿生命力,更具有吸引力,進一步激發了各社區居民奮發向上,積極工作的熱情,促進了全山各項事業順利發展。近兩年來,有99%的家庭被評為文明守法戶,有920戶家庭被評為文明家庭,占全山總戶數的43%。提升了全山居民的文明素質和景區的文明程度,推動了創建文明社區、和諧社會和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活動向縱深發展。 亮點四:“以獎代保”制度樂了老年人。幾年前,漁農村老年群眾贍養一直是個社會關注的問題,同時也是促進漁農村社會風氣的好轉,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中的一大難題。普陀山管委會、鎮政府和各社區在探索文明創建活動中發現,對精神文明的倡導,有兩種常用的方式,一種是精神鼓勵,一種是物質鼓勵。對經濟收入水平還比較低的漁農村家庭來說,采用物質獎勵的辦法更能激起漁農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此,從2005年起,普陀山率先試行了“以獎代保”制度,即以獎勵代保障,以獎勵代福利。并制定出臺了《普陀山文明守法戶考評獎勵實施細則》,當時規定:經居民小組評定,社區管委會審定,凡擁護黨和政府、愛國愛鄉、遵紀守法的家庭,經鎮委批準,均可獲獎,發給家中60歲以上老年人每人每月80元的獎金。僅去年全山就有481位老年人享受了獎勵代保障,以獎勵代福利這一待遇,普陀山管委會財政支出達46萬余元。 亮點五:建立健全了社會救助體系。建立健全了普陀山管委會、鎮政府、社區(村)三級救助網絡,加強工作人員業務培訓,不斷提高社會救助能力。強化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基礎性地位,繼續完善低保邊緣困難群體的分層分類救助制度,全面實現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應補盡補、應退盡退。據統計,載至去年底,全山已有39人得到了社會救助。同時,貫徹實施了《五保供養條例》,積極探索創新集中供養機構管理的方式方法,化巨資改建了普陀山敬老院,逐步建立了漁農村五保對象集中供養長效機制,不斷推進農村五保、城鎮“三無”人員的供養工作。還成立了普陀山慈善分會,著力提升全山人民的慈善理念,開辟慈善資源,開展了“慈善一日捐”活動,增強慈善實力,進一步發展了普陀山的慈善事業。繼續開展干部黨員結對幫扶、“送溫曖”等活動,營造了良好的社會互助氛圍。 去年底以來,普陀山管委會和鎮政府又加大了社保擴面征繳力度,著力抓好社保基金監督管理,保障社保基金的安全與完整;規范和完善殘疾人養老社保制度,全面推行60歲以上漁農村獨生子女父母養老保障制度,目前已有7戶獨生子女戶享受了這一保障制度。全面落實“五保”供養條例,完善農村“五保”對象集中供養長效機制,集中供養率繼續穩定在90%以上。進一步規范和完善了低保制度,實行貧困群體家庭分層分類救助實施辦法,對八類貧困群體進行全方位的救助,消除了漁農村人均純收入1800元以下的低收入家庭。同時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健全就業援助制度,深入開展“全員培訓年”活動,制訂和認真實施培訓規劃及計劃,不斷完善繼續教育機制,切實加強對各類人員的崗位培訓。仍今年1至3月底,已舉辦了導游、手語、“兩語”和烹飪等多期培訓班,受訓人員達200余人次,并充分發揮就業服務互動機制的作用,暢通就業平臺,努力完成市政府下達的新增就業崗位數,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同時,力爭今年全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2200元,比2006年增長10%。 亮點六:建立了新型漁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為做好新型漁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推行工作,普陀山管委會、鎮政府和有關部門注重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加強宣傳教育。運用有線電視、黑板報、宣傳窗等多種形式,向全山干部群眾宣傳推行漁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重要意義,積極引導漁農民確立“早參加早受益,遲參加遲受益,不參加不受益”思想,使廣大漁農民自愿、積極地參加新型漁農村合作醫療;二是保證各項資金及時足額到位;三是積極探索建立醫療救助體系,及時協調參保人員中的低保、五保人員補助事項;四是加強對合作醫療基金的監督工作。經過多方努力,優惠于民的新型漁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在普陀山得到了順利推行。載至去年底,全山已有2099位居民參加了合作醫療保險,參保率達983%。 今年將繼續推進社區居民醫保工作,建立以大病統籌為主的社區居民醫療保險體系;全面實施漁農民健康工程,健全新型社區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進一步深化完善新型社區合作醫療制度。2007年人均籌資達到90元以上,爭取參與率比上年略有增長;全面落實社區公共衛生項目,認真做好居民的健康體檢工作,漁農民健康體檢率爭取達到70%以上。積極探索建立惠民醫院,設立惠民醫療站點,完善優惠費用結算辦法,發揮惠民救濟作用,使惠民制度惠及更多的貧困群眾;促進全山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建設,健全特殊氣候應急衛生保障機制,引進名醫師來山開展專家門診,提高整體醫療服務水平;大力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積極做好各類傳染病防治工作,完善全山公共衛生應急預案,健全快速反應體系;加強服務行業從業人員衛生監管,全山公共服務行業人員體檢率達99%以上,檢出的“五病”患者處理率100%,嚴格控制食源性疾病發生,確保不發生重、特大食物中毒事件。 亮點七:群眾文體娛樂生活更加豐富。一是文化活動深入到日常群眾生活。按照管委會黨委“建設文化景區,繁榮景區文化”的戰略思想,緊緊依托“觀音文化節”、“普陀山之春旅游節”和全山重大節慶文化等活動,組織開展了以傳承傳統節慶文化為活動載體,以增強人民群眾身體素質,豐富社區群眾精神生活為目的群眾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通過“元宵燈會”、“端午呈吉祥”、“慶國慶、迎中秋”、“軍民納涼晚會”、“中山之光”、“合興之夜”、“重陽登高”、“百萬老人健身走”、“情緣佛國,美在青春”、“游佛國,活今昔,再證山盟海誓”、“慶重陽、健身體、促文明、獻余熱”、“社區健身操展演”和“好鄰居”等一列系活動,全山群眾文化活動呈現出方興未艾的景象。二是群眾參與文化建設表現出極高的熱情。在鎮、社區(村)干部和文體骨干的帶領下,各社區(村)相繼組織或自發組織了腰鼓隊、海釣隊、太極(拳、劍、扇)隊、健身操(舞)隊、民樂隊、秧歌隊、舞龍隊、戰鼓隊、洋鼓隊、業余攝影隊等多支群眾文體隊伍,全鎮每年參與群眾文化活動的人數達萬余人次,形成了良好的社會基礎和文化氛圍,為促進文化名山建設作出了新成績。三是成立了普陀山體育協會,積極開展體育強鎮創建活動。經過鎮和各社區上下不懈努力,群眾體育活動和競技體育得到協調發展,體育強鎮創建工作取得突破性的成效,去年12月,經省體委體育強鎮考核組驗收,普陀山鎮榮獲浙江省體育強鎮稱號。 亮點八:社區環境更加優美。近年來,各社區根據普陀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和加快城鄉一體化目標、管委會IS014001環境管理體系的要求,廣泛動員社區居民積極參與創建全國“五A”級風景旅游區、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和“建設美好家園”活動,進一步綠化、美化、凈化了社區和景區環境。重點搞好各景點、寺院和主要道路、游步道的綠化美化工作,還積極開展了社區環境專項整治、清理衛生死角。據不全統計,去年西山、龍沙、錦屏3個社區共植樹2000余株,清理垃圾雜物100余噸,不僅營造了整潔優美的社區環境,普陀山鎮還榮獲了國家環保總局授予的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稱號。 今年,管委會和鎮政府提出要繼續做好村莊示范整治工作,進一步推進龍沙小區物業建設,開展一系列的社區環境整治、綠化、美化和污水處理工程;繼續推行承諾制服務和“門前三包”責任制,在進一步提高社區整體衛生質量。同時,管委會又投入400多萬元,著力搞好社區和景區的十大綠化美化工程,積極打造生態社區、生態景區,進一步提升社區和景區的園林綠化層次和品位。重點搞好龍沙等住宅小區及周邊綠化工程。為滿足廣大居民的要求,今年在植物選擇上以經濟林等開花植物為主,如香柚、花石榴給龍沙小區營造良好的居住環境,在防護林帶下種植一些開花的地被及花灌木,高低結合,使林帶更加豐富、飽滿。同時,進一步搞好綜合大樓、千步沙、梅岑路、入三摩地、荷花池、百步沙游步道、司基畈長河水系等地的綠化美化工程,著力為當地居民和來山香游客營造一個四季有花,環境優美的居住和旅游休閑環境。 亮點九:社區居民生活不斷改善。近年來,普陀山鎮和各社區按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小康社區的奮斗目標,把以民為本、致富于民擺在工作的重要位置,通過鼓勵創業、扶持就業等多項措施,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一是人均純收入明顯增長。據了解,2006年全鎮漁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2588元,比2004年人均8577元增長了1928%。二是空調、彩電、電腦、手機等現代消費商品源源不斷地進入了普通居民家庭。三是安居工程曖了人心。近年來,普陀山管委會按照景區總體規劃要求,投入巨資著力為民打造安居工程。載至去年底,已有625戶昔日住破廟的住房困難戶搬出了舊庵堂,住進了寬闊明亮的新樓房,且洛橋廉租房一、二期工程相繼竣工,部分群眾住房又可及時得到解決,全山人民生活總體水平向寬裕型小康邁進。 據悉,今年普陀山管委會將加大投入,繼續搞好龍沙安居工程、敬老院擴建工程、綜合菜市場工程等3項實事工程建設,并做好龍沙小區單身公寓1-4號樓的工程建設,加快居民住房改造力度,逐年提高社區居民的居住質量,力爭早日把西山、龍沙、錦屏3社區建設成為全市乃至全省一流的小康社區。 (作者單位: 浙江普陀山管委會)
編輯:admin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