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設計|園林規劃-規劃設計頻道 → 行業動態—規劃設計頻道 | www.www.kstxie.cn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美國駐華新使館的中國元素
美國駐華新使館選擇在一個頗具中國特色的良辰吉日開館:8月8日上午8點,由美國總統布什親自剪彩。這可能是布什總統任期內最后一次為美國的海外大使館剪彩,距離其父老布什出任美國駐中國聯絡處主任一職整整34年。 竹林、胡同、假山石、荷花池位于天澤路上的美國新館有望成為北京城中中式傳統園林建筑新地標。該館項目建筑師韓文杰告訴《外灘畫報》,與周圍鄰居的和諧,是建筑設計時必須考慮的重要元素。 荷花池:新館的“護城河” “為什么你的筆記本電腦沒有電池?”“因為太重,卸了。”“你能去你車上取嗎?”“我不開車。”“那你怎么來的?”“打車來的。”“你為什么會帶著個沒有電池的筆記本電腦?”“我報社插電源就能用了。”“哦,那你還是把筆記本暫時交給我們同事保管吧。請把照相機打開讓我檢查??”新使館的安保程序可以算得上是記者經歷過最嚴格的程序之一:兩次核對媒體名稱與記者身份,經過安檢拱門,開機檢查所有電子產品,提交身份證件,領取特別采訪證。記者的筆記本不能開機,不得不接受使館安全人員的再三詢問,最終才得以順利過關。 使館內的氣氛緊張。簽證處旁邊的小樹林原是為了方便使館人員休閑之用,美國工人們為了“重要人物”的到來,正在此處搭建巨大的白色帳篷;使館內隨處可見神情肅穆的安保人員。每結束了一處的采訪,安保人員就會極富效率地帶著所有人撤離。 占地十公頃的新使館由5座玻璃現代派建筑構成。走出安檢通道,首先映入眼簾的卻是一大池荷花在陽光下隨著清風搖擺,清涼之氣撲面而來;巨大的七彩郁金香雕塑豎立在一片江南園林風光中;池上木橋的對面第一幢建筑便是領事和簽證辦公室,這幢由玻璃與黑色石材打造的建筑與荷花池對面而立,產生了中西合璧的效果。 “新使館是集合古典與現代,東方與西方于一體的建筑群。荷花池是非常典型的中國園林設計,而我們的簽證辦公室又是非常現代的玻璃與石頭建筑。當訪客進入大使館,首先要通過荷花池,就如同中國與美國之間正好也隔著一個大洋。”美國駐中國大使雷德對這個設計非常得意。 “荷花池的建造不僅為了美觀,而且還帶有一定的功能。”作為這個項目的建筑師韓文杰要考慮的問題則遠遠比雷德更實際。設計大使館時要考慮的因素遠遠超過一般建筑項目,尤其在安保方面。比如,考慮到汽車炸彈的襲擊,所有大使館的房子必須與街道保持100英尺以上的距離。除了設立高墻以外,這個環繞大使館一側的荷花池又有了類似中國古代“護城河”的功效,形成一道緩沖隔離帶。 “不過,這池荷花實在是太美了。為了讓大家都能欣賞到,我們在墻上鑿了一些玻璃洞,這樣行人就能透過窗戶與我們共享美景了。”韓文杰笑說。使館的安保并不僅限于建筑設計的層面上。1985年,美國駐莫斯科大使館的官員在使館的墻壁內發現隱藏的竊聽裝置后,華盛頓停止了其駐莫斯科大使館的建設。2001年《紐約時報》曝料說,美國也曾于1980年代在莫斯科駐美使館下挖地道。難怪當有記者指著8層高的主辦公樓問,“為什么不能去那參觀?”韓文杰脫口而出,“莫斯科”,大家都笑了。 與中國在美國建造大使館時全部使用中國員工不同,美國新使館由中美兩國工人共同打造的,“我們也想使用這里的廉價勞動力,”韓文杰說,“不過在工程的關鍵建設方面,先是中國工人做一些外圍的建造然后撤離,美方工作人員迅速用幕布把整個建造場地隔離開,然后由美國工人繼續做。”而8層的主辦公樓顯然就是他所指的“工程關鍵建筑”。 “其實真沒什么好看的,就是一些從美國運來的家具、辦公用品、桌子、椅子什么的,不值得你們好奇。”被記者問急了,工作人員最后這樣答道。 新館設計借鑒“中國風水”說 “美國大使館本可以以簡單的兩幢高樓完成,但我們在做這個項目時則選擇了更為精巧的庭院式設計,也許這就是我們能夠最終脫穎而出的原因。”SOM建筑事務所合伙人、美國駐華大使館項目負責人哈特曼這樣說。 哈特曼是SOM公司舊金山分公司的合伙人,他的設計關注當前的時代環境及城市、自然環境的生態可持續性發展,作品包括美國駐華新使館、哈佛大學西北科學中心、舊金山國際機場及美國珍寶島可持續發展規劃。2001年,哈特曼獲得美國建筑師協會(AIA)加利福尼亞委員會頒發的Maybeck獎,是該獎最年輕獲獎者。 占地4公頃的美國新大使館耗費超過4億美元,被美方認為是“集合了美國21世紀建筑最高水平”的經典之作。美國國務院特別為新使館項目設置一個聯邦優秀設計競賽。建筑師們必須把自己的作品提交給一個由美國國內最出名的建筑大師和美國國務院官員共同組成的評審小組進行評估,經過整整一年的遴選程序后SOM公司勝出。 包括美國大使雷德在內的使館工作人員顯然對設計非常滿意,“在舊大使館內,各個工作區域都被分割開了,感覺每個部門的工作人員都很疏離,而這次的設計通過一些胡同、竹林等的表現形式,將所有區域都聯系在了一起,大家的感覺更親密了。” 韓文杰最喜愛主辦公樓一側的竹林,“工作一天累了,買杯咖啡在這里坐坐,吹吹風肯定很爽”。在這位美國建筑師眼中,美國大使館的工作人員儼然是在一個中式大庭院里工作,所以他更傾向于將聯結各大樓的小徑叫做“胡同”。 除此之外,新使館的設計同樣借鑒了中國的“風水”學說。“我們認為風水是一些有道理的原則。例如,在北半球,太陽從來都是從南邊升起。因此我們會在朝東和朝南的方向安裝許多大玻璃。而在建筑的北邊則大量使用混凝土,窗戶也比較小。這樣的設計,你既可以理解為中國風水,也可以理解為節約能耗。”韓文杰說。 鷹與松枝 一只伸展著雙翅的巨鷹正緩緩停落在松枝上,這是藝術家蔡國強為新美國使館落成特地創作的紙上火藥爆破作品《鷹與松枝》。蔡國強將制作這幅《鷹與松枝》的過程拍攝成攝影作品,而畫作本身則已被懸掛在使館行政辦公樓的大廳內的醒目位置。 “蔡國強在美國相當有名,經常出現在諸如CNN這樣主流媒體的電視采訪中。”負責使館內部設計的SharonEaton說道。她對蔡國強的這幅作品尤其欣賞,認為藝術家選擇了兩個最能代表兩國精神的元素來表達中美之間的親密關系。清華大學美研中心主任孫哲告訴記者,中美兩國選擇在這個時刻互相建立新使館是一個重要的信號,“隨著中美兩國關系更密切地往來,外交人員也會越來越龐大。” 新使館在選址方面也頗費了一番周折,“一些看過的地皮都沒有那么大,”韓文杰回憶,“有人推薦了這塊地皮,我們一看不錯,符合我們的要求。正好中國這時候也向我們提出了在華盛頓建造新使館的要求,于是雙方進行了多方面的磋商,達到了很好的結果。而原本要被收回的部分舊館現在也可以租借繼續使用。” 專訪美駐華新使館設計師克雷格·W·哈特曼靈感來源于中國古典城市的肌理 B=《外灘畫報》 H=克雷格·W·哈特曼(CraigW.Hartman) B:在項目過程中,對您來說最困難的是哪個部分?有些什么特別的考慮? H:美國駐華新使館是目前美國政府海外建設的最大規模的項目之一。設計中必須反映美國的文化、設計及政治觀的同時,亦呈現出對中國悠久豐富文化的尊敬。基于此,我在設計中希望表達出和諧的理念。因此,我們并未將美國駐華新使館設計成城市天際線中搶眼的一棟或兩棟摩天大樓,取而代之的是將其設計成為多棟優雅的低層和中層建筑。我認為,SOM出乎意料、新穎的設計視角及理念成為我們贏得本項目的主要原因。 B:你們在這個設計之前有無參考過一些中國的古典園林建筑? H:美國駐華新使館的設計理念頗受中國神秘、豐富的城市肌理及城市景觀設計的影響,如中國庭院布局、胡同及古典園林等;同時SOM希望在設計中可以傳達真誠正直、積極樂觀、開放的美國精神。因此,美國駐華新使館的設計手法反映出對歷史外在表現形式的尊重與探求,即在古典城市景觀的基礎上運用新的城市及文化。 SOM的設計理念并非是建造具有紀念性的龐大突出的建筑,展現在眼前的使館是一組處于園林及庭院之中的小型建筑,這些小型建筑以一條由竹林形成的狹長胡同形的小徑所連接。 B:許多媒體都評論說,大量的中國元素成為了這個新使館的一個令人驚喜的亮點,當時,你們是如何考慮的? H:美國駐華新使館的部分設計靈感來源于北京古典城市肌理中所體現出的建筑與景觀之間的體量關系及呼應關系,而并非直接采用某些特定的建筑元素。項目中幾處小型建筑及庭院的排列處理手法借用了中國古典城市規劃的思想,但以當代的設計表達加以演繹。 美國駐華新使館運用了大量常用的建筑材料,例如現澆混凝土、大面積玻璃及鋪設地面所用的石材。這些“低調”的材料的運用可以通過材料的真實表達、質樸的表現手法、比例協調的優雅表現手法及設計的創新精神來恰到好處地詮釋美國形象,而并非通過富麗堂皇的材料及外形。 其中一座最高的八層建筑,覆以混合著透明、半透明及不透明玻璃的表皮。建筑的玻璃表面可隨全天光線的變化而進行相應調整,因此便呈現出時似不透明錦緞、時似透光稀松織物的視覺效果。 B:在設計方面,美國政府有無給過你們一些建議? H:其實無論是美國政府也好,其他普通客戶也好,都有他們一些特別的設計要求。我們在設計過程中也曾做過一些微調,都是為了使得最后的作品與我們最初的設計愿景一致。 B:中國剛剛經歷了一場大地震,設計中還專門考慮了抗震這一要求? H:美國駐華使館的抗震設計保證了大樓在經歷較大地震后仍可運作。另外,高性能玻璃的運用能夠抵御人為或自然力量給建筑可能造成的損壞,同時可以實現內部空間光透性及建筑外部的輕盈和光亮度。 B:在環保節能方面,你們做了一些怎樣的處理? H:美國駐華新使館的設計呈現了當今科技水平及時代的特征,整體設計是基于可持續性、綠色建筑的理念之上完成的。例如,因暴風雨所造成的積水將會被聚集至一處,并由多個蓮花池加以凈化。同時,在仔細考慮過當地可用材料及熟練技術工人技術水平之后,我們在設計中亦采用了混凝土細部施工。用于建造使館的大部分材料均就地取材。熱感性材料及自然光照明被廣泛采用以增加舒適度及降低能量損耗。同時裝有最先進機械系統的白色屋頂被用來進一步降低能耗及二氧化碳消耗。 B:此前,《新聞周刊》曾刊發了一組美國在各個國家大使館的照片,他們認為,通過這些照片人們可以看出美國針對各個國家的外交戰略的端倪,那作為美國駐華新使館項目的設計負責人,你認為美國對中國的態度是怎么樣的? H:中國作為人口占世界1/6的大國,美中關系近些年來發展迅速。以去年為例,美國駐北京使館的美中雙邊關系部門除簽證處及美國公民服務處之外,增加了100名工作人員。美國駐華新使館的設計反映了這一發展趨勢,同時我們期望SOM的設計可以表達將自然環境與北京城市公共區域及居民融合的理念。
編輯:royal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