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設計|園林規劃-規劃設計頻道 → 行業動態—規劃設計頻道 | www.www.kstxie.cn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專家學者縱論天津“大規劃”
看了規劃后,感覺天津將來一片光明。”“希望天津能有個標志性建筑,讓人家一看就想到天津……”昨日上午,市規劃局四樓會議室內,各界知名專家學者從不同領域圍繞天津市空間發展規劃拋出了不少真知灼見。與此同時,廣大市民建言獻策的熱情繼續高漲,市規劃局尹海林局長介紹說,截至昨日,規劃展覽館已經接待了21000名觀眾,現場接了1800多個電話,同時也接到了2000多個郵件,天津市民對兩個規劃的確非常關心。 趙友華 (市規劃局原局長 高級規劃師) 希望建個像樣蠟像館 得知這兩個重要規劃公示的消息,作為一個老規劃人,我感到非常欣喜和振奮。過去,城市規劃中不是商業中心就是CBD(商務中心),現在把文化提高到這么高的層次,是從來沒有過的,能把這幾大件集中在一起建設,這非常可貴。過去有領導曾講過,我們再也不能干莊稼活了,意思就是不能再搞低水平的規劃了,有的規劃建成后幾年就落后了,我們應該把規劃當作城市的亮點來做,要有精品意識。 天津文化中心把幾大建筑集中在一起非常好,但同時也會帶來一個新問題——城市增加了一個新的交通節點。該地區周圍道路都不太寬,道路再拓寬不太容易,只有利用地下空間來做。應當考慮如何和地鐵這些大的交通干線直接在地下連通。另外,我一直希望天津能建個非常像樣的蠟像館。人們常說,看中國的近現代歷史就要看天津,我想把在天津活動過的歷史名人用蠟像再現出來。這樣可以完美體現天津在中國近現代史中的重要地位,這對天津開展旅游和發展旅游事業有非常大的好處。 李喜所 (南開大學歷史學家) 希望天博建成“天”字形 兩個重要規劃公示,感覺天津將來一片光明。 我想闡述一下城市的形象問題。一個城市必須要有代表城市的標志性建筑,人們看到這個建筑就想到這個城市,比如倫敦有倫敦橋、紐約有自由女神像、悉尼有悉尼歌劇院,我們在這方面如何做做文章呢?讓人一想到這個建筑就應該是天津。我總想天津有一個標志性建筑,我總希望有一個東西讓人家一看就想到天津。如果天津博物館設計成“天”字形狀,進去以后給人的感覺會非常不一樣,說不定也會成為一個標志性建筑。另外,“大規劃”要處理好人文與自然的關系。我們每天生活在鋼筋水泥的叢林中,在海河地段能否搞一個自然的景觀呢?例如,法蘭克福市的幾片城區中間有好幾片大森林。在城市里生活久了,在身邊出現一片森林,那種感覺肯定是優哉游哉。 羅澍偉 (市社科院原歷史所所長) 提高文化設施輻射力 這次天津市文化中心規劃設計方案是很先進的,起碼在國內是非常先進的,天津市文化中心設計方案充分注意到了文化設施的規模效應,文化設施的規模效應對于拉動城市的文化產業發展,增加城市文化活力非常有幫助。過去我們的文化設施比較分散,無法形成規模,這就影響了它的發展,我認為整合以后,對于促進天津市文化發展繁榮有很大的幫助。 我們還應該加大對文化場館的宣傳力度,不僅僅讓它滿足全市人民的文化消費需求,還應當輻射到周邊地區。人無我有,只此一家,只有到天津,到文化中心才能得到這種文化享受,我認為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問題,這在設計理念當中也應該體現出來。 白長虹 (南開大學城市經濟專家) 將圖書館建成全國典范 我研究的方向是城市品牌和文化營銷,我談一下我的建議,供大家參考。 一個地方搞這么大的設施去發展文化益處多多,比如說香港,曾被視為“文化沙漠”,興建了尖沙咀文化中心區域后,現在已經是一個很有魅力的國際都市,這跟在文化設施上的建設和投入非常有關系,設施建設帶動城市發展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樣本。 天津大劇院的定位比較清晰,但是要讓它不浪費、活起來,讓它多用。香港博物館強調可用性,在設計中,讓它日常有更多的活躍的空間和活動的支持,它就活起來了。 現在藝術形式越來越多了,是不是美術館應該改名叫藝術館,更強調視覺藝術,把已有的和未來要張揚的多種探索集成在一起。里面可以以美術展示為主,但是展示品不能擺在那兒不動,應當在國際上進行交流,讓人們去了還愿意去。 今天人們閱讀的方式也面臨極大改變,隨著網絡技術的普及,甚至建不建圖書館都值得探索。我們應該趁著這次建設新圖書館,讓它在全國的讀書智慧、知識交流、知識化生活方式的綜合性館上有示范性和典范性。 王雄 (亞太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相向拓展改成雙向拓展 “雙城雙港、相向拓展”中的相向拓展我建議改成雙向拓展,相向拓展也非常對,有助于增強天津的核心競爭力,但是容易給人誤解,沒有更多體現天津的開放度。如果改成雙向拓展,中心城區除了向濱海新區核心區拓展,另外也可以向北京拓展。除了拓展陸域空間,還可以拓展海域空間。
編輯:邵春艷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