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設計|園林規劃-規劃設計頻道 → 行業動態—規劃設計頻道 | www.www.kstxie.cn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關于中國風景園林學科的三個疑惑
1.引言 2009年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年會的主題是“融合與生長”,強調當前中國風景園林的發展要在繼承的基礎之上,做出更多創新的發展。同時,本屆年會通知的第2頁最后一句明確提到“最終,如何構建中國風景園林和諧而富有生命力的學術、教育和實踐平臺?”針對本屆年會的主題和相關問題,通過在風景園林學科專業名稱、教育評審制度和注冊風景園林師制度三個方面的一些分析,反觀當前我國風景園林繼承與發展過程當中遇到的突出問題和矛盾,希望解決上面的問題提供一些相關的對策。同時對中國風景園林學科發展過程當中的存在的個別現象提出自己的疑問,也突出的反映了當前中國風景園林所呈現的問題,并希望在未來的發展過程當中逐步解決這些疑問。 2.風景園林學科專業名稱 自從上世紀90年代國務院學位辦將風景園林學科專業名稱取消以后,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影響,在近十年中國風景園林飛速發展的過程當中,風景園林學科專業名稱相對于國外“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翻譯名稱又有了許多新的詞匯,包括景觀建筑學、景觀設計學、景觀學等等,從而引起了風景園林行業關于專業名稱問題喋喋不休的爭論,其爭論主要集中在國內的老一輩專家學者和上世紀90年代后歸國的海歸學派之間。老一輩專家學者主要偏向于傳統的園林學、造園學、地景、風景園林等專業名稱,海歸學派主要接受的是來自美國的現代景觀教育,因此更多傾向于將專業名稱理解為景觀建筑學、景觀設計學和景觀學。而且近十年的專業實踐發展已經使得社會大眾對“景觀”的認知度已經遠遠大于對“風景園林”的認知度,因此這一趨勢勢必要在統一專業名稱的時候進行適當的考慮。 在這種對學科專業名稱的爭論之下,盡管許多專家學者認為當務之急不在于對專業名稱的統一,而在于專業實踐。但是,從學科的長期發展來看,真是這樣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我認為,名不正,則言不順。首先,美國的“landscape architecture”之所以能發展到今天這么完善,首先是同行對這個專業名稱的共識和認可,從而確立了逐步確立了專業在社會當中的認知度。在社會發展過程當中,即使專業的內涵發生了改變,也仍然沒有對這個專業的名稱進行過隨意的更改,否則專業名稱的變化,必然讓學生和社會大眾混淆視聽,不利于社會對專業的認知度,不利于學生對專業的認識,進而影響學科的專業教育。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就是,中國每年的高考學生在進行專業選擇的時候,他們同時要面對園林、風景園林、景觀建筑、景觀規劃設計、景觀設計、景觀學這么多專業名稱,常常使得學生和家長對此專業同盟異常迷惑。而實質上這就是對應于“landscape architecture”同一個專業。但就是這么一個專業名稱的多樣性卻嚴重誤導了學生和家長對風景園林學科的認識和理解,間接的阻礙了學科專業的發展。因此,要提高風景園林學科專業的學術地位和社會地位,當務之急的第一步應該是對專業名稱進行統一,不論是建筑規劃類院校、農林類院校還是藝術類類院校,必須統一專業名稱,而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和知名的專家學者應該在這個過程當中擔當重要的角色,會同相關部門,協調統一,實現風景園林學科的專業名稱統一。因此,針對我國風景園林學科發展的現狀,我的第一個疑惑是:我國風景園林學科的專業名稱,有沒有可能統一?如果有可能,那么現在是否有相關機構和專家學者正在做這方面的協調統一?學科專業名稱統一的時間需要多長時間? 3. 風景園林學科專業教育 學科專業名稱的統一有利于學科的發展,這是任何一個學科長期穩定發展的前提。就像我們培養一個孩子,就必須要給這個孩子取一個合適的名字一樣。而關于怎么培養這個孩子,實際上正是風景園林學科專業教育的核心所在。在今年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年會主題里面特別提出了“建筑背景、農林背景、藝術背景怎樣融合在風景園林教育的大框架內?”實質上也反映出當前中國風景園林學科教育的現狀。我認為各類背景學校彼此間的沖突,首先來源于學科專業名稱的不統一,其次來源于對學科專業教育內涵的理解不夠透徹。關于學科專業內涵的問題,無論是老一輩的專家學者還是海歸學派都有了一定的共識,即無論是建筑背景、農林背景和藝術背景,只是專業發展的不同方向,而這也恰恰體現了學科內涵的綜合性,與學科在國際上的發展一致。反映出中國風景園林學科的發展并沒有真正落后于國際的發展,只是中國的社會現實決定了學科專業發展的現狀。學科的專業內涵框架實際上是與國際同步的,只是在專業的每個發展方向的深度上還跟國外發達國家的風景園林學科專業教育存在差異,而這個差異才是真正落后于西方發達國家的所在之處。 實質上,在統一了學科專業名稱的前提之下,學科專業教育的內容是允許并且鼓勵多元化的發展,而不是一定要由誰來主導專業教育的問題。從現代風景園林學科體系發展最完善的美國來看,他們的學科專業教育同樣分布在各類不同背景的學校,并且大家都有各自的長處,有的學校偏景觀設計,有的偏景觀規劃,有的偏資源管理等,這些都是根據各自的特長來發展他們自己學科專業的發展方向。但無論哪種方向的發展,在面對全球生態環境危機的大背景之下,大家都更多的開始關于景觀規劃設計的可持續性,更多的開始關注對環境資源的保護與可持續利用,當然也有對文化的可持續發展研究,從而推動了文化景觀的學術研究。因此,從美國“landscape architecture”發展的歷程來看,當下我國各類背景學校的專業教育要達成共識,即學科專業教育是在統一的學科專業之下根據各自學校的內部資源進行發展,各自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發展不同方向的專業內涵。當然,在達成了這種共識之后,還有必要建立一個學科專業教育評審委員會,對各類背景學校的風景園林學科專業教育進行定期的評估和檢查,建立專業教育的評審制度。可喜的是目前中國風景園林學會正在積極的籌辦和組建教育分會。關于這方面的經驗,一方面可以參考美國風景園林教育協會的經驗,另一方面,可以參考我國建筑學和城市規劃教育評審的經驗。因此,我的第二個疑惑是:中國風景園林學會正在組建的教育分會是否具備對我國風景園林學科專業教育的評審資格?風景園林學科的專業教育評審制度是否已經在逐步起草建立? 4. 風景園林學科專業實踐 新中國風景園林的60年,看似發展時間很長,但是真正專業實踐的發展,的確是近十年的事情,也就是中國快速城市化發展的十年。這十年,中國的風景園林建設飛速發展,但由于缺乏相應的注冊師制度,導致行業的門檻較低,設計師總體水平一般,因此總體設計作品表現較為一般。而境外設計力量的強大沖擊,直接導致當下中國年輕的風景園林師對境外設計的模仿之風盛行。這本身無可厚非,因為造成這種情形的主要原因還在于中國的風景園林專業教育存在問題,教育的局限性及其與實踐的脫離造成了設計師在面對社會現實的時候,不得不順應社會的實際需求來抄襲模仿,從而在實踐過程當中單一的滿足社會需求之后,在專業成就上卻逐漸的迷失了風景園林師自身的創作方向,最終導致我們的設計缺乏原創性。 盡管中國最近幾年有個別設計作品在國際上獲獎,體現出了中國風景園林行業的進步性,但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這些作品的設計理念更多的是來自于國外比較流行或者已經流行的設計理念,缺乏中國的地域特色,缺乏對中國傳統園林精神的提煉和創新,只能代表中國現代風景園林的一個發展方向,卻無法成為中國風景園林在國際上的一種獨特符合。因此,未來專業實踐的發展,一方面除了要發展跟國際接軌的現代風景園林之外,另一方面更要注重對中國傳統風景園林的繼承和發展,這種發展建立在傳統基礎之上的,延續傳統園林的設計精神,體現了當代中國風景園林的另外一個重要發展方向,也是最能代表中國本土特色的風景園林,是真正能代表中國屹立于世界風景園林體系的當代中國風景園林。在現代風景園林實踐過程當中,已經有少量的設計大師開始了這方面的研究和實踐,比如馮紀忠先生設計的上海松江方塔園、貝聿銘先生設計的蘇州博物館新館等等,都充分體現了這種對中國傳統園林設計精神的再現,運用現代的設計元素,結合傳統的設計手法,延續了中國傳統園林的造園精髓。 從學科專業實踐的宏觀角度來看,造成當前我國風景園林實踐困境的一個最主要原因,是缺乏注冊風景園林師制度。而為了提升我國風景園林建設的總體水平和風景園林師的社會地位,在借鑒國外發達國家建立注冊風景園林師制度的成熟經驗之上,應盡快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注冊風景園林師制度。在國內注冊建筑師、注冊規劃師制度已經逐步完善的情況下,對于中國的風景園林行業來說,也有必要盡快建立注冊風景園林師制度。在實踐過程當中進一步體現建筑、城市規劃和風景園林多學科的有機融合與發展。盡管建立注冊風景園林師制度從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提出,但是經過十多年的專業實踐發展,雖然這個階段是中國風景園林建設發展最快的十年,但是有關注冊風景園林師制度的聲音反而開始銷聲匿跡了,這不得不引起整個風景園林界的反思。因此,我的第三個疑惑是:中國的注冊風景園林師制度是否一直都在繼續?這個制度什么時候才能實行? 5.總結 從風景園林學科專業名稱的統一、專業教育的多樣化和評審制度的建立、專業實踐的發展方向和注冊風景園林師制度的建立這三個方面的分析當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風景園林發展的當務之急,首先是通過相關權威機構對專業名稱進行統一,促使行業內的共識,才能進一步提升專業在行業外的社會認知度;其次是建立適合中國國情和未來發展的專業教育評審制度,監督我國各類背景高校的風景園林教育;最后是建立反映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現實,符合國情的注冊風景園林師制度,提升我國的總體風景園林實踐水平。通過對這些問題的分析與反思,反映出當前中國風景園林的“融合與生長”之路還非常的艱難與漫長,它需要全體的風景園林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才能最終提升我國風景園林學科的總體發展水平,實現我國風景園林學科的可持續發展,最終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當代中國風景園林體系。
編輯:zhaohua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