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設計|園林規劃-規劃設計頻道 → 行業動態—規劃設計頻道 | www.www.kstxie.cn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日本館:睡著的“蠶寶寶”
被稱為“紫蠶島”的日本館是上海世博會國家館中規模最大的展館之一,外形十分低調,看上去像一只睡著的“蠶寶寶”。它承襲了愛知世博會的環保理念,注重用科技來解決現實問題。在日本館內,最引人注目的是兩款機器人的展示,這兩款機器人可以處理家政、照顧老人,應對日本將要迫近的老齡化問題。 和大多數國家的世博館不同,上海世博會的日本館沒有找一位名氣響亮的設計師坐鎮,總規劃師彥坂裕的名字是在記者幾次三番的打聽之后才得知。日本館外形也一樣低調,在眾多體態花哨、極盡扭曲翻轉之能事的場館旁邊,日本館看上去像一只睡著的“蠶寶寶”。 日本館的愛稱就是“紫蠶島”。為了給日本館起一個讓人感覺親切、瑯瑯上口的名字,日本專門進行了一個名稱征集活動,從3588 個作品中甄選而出“紫蠶島”這個名字。 日本館外觀為淡紫色,由象征太陽的紅色與象征水的藍色融合而成;⌒务讽斖鹑缟w一般,與自然渾然一體。日本館的外部會隨著陽光的變化及夜景照明的變化變換各種“表情”,可以感受到周圍環境的變化,加上島身上突起的觸角,充分地體現了“像生命體一樣會呼吸的建筑”這一理念。走入館內部,給人最大的驚喜則是代表了未來解決老齡化問題的機器人技術。 日本館占地面積大約6000平米,高24米,是參展上海世博會的外國國家館中規模最大的展館之一,預計2009年11月完工。 沿襲愛知世博會的環境共生技術 2005年的愛知世博會是日本人的驕傲,特別是其中一些開創性的做法,讓日本貿易振興機構上海代表處愛知縣經濟交流部部長吉田真樹至今仍津津樂道。 吉田真樹告訴《外灘畫報》記者,愛知世博會公共場所的有些路面采用了高機能鋪裝技術,路面的排水性得到了很大提高,雨水迅速被路面吸收,不像普通瀝青路面一樣汽車駛過以后會激起大片水花。在有些停車場區域,路面覆蓋了遮熱涂料,能將路面溫度從65℃降低到40℃。為了增加停車場的面積,科技人員在農田上鋪上一層保護膜,經過一番加工以后變成停車場,而世博會結束以后,再將“停車場”拆掉,重新變回農田。 此外,愛知世博會日本展區的外殼是用竹子編織的,可以充分采光和通風,減少了對照明和空調的使用。園區的路是用廢舊輪胎碎塊、沙礫等摻合鋪設的。環保廁所直接由微生物和臭氧處理,將排泄物處理成清透的中水,可以再用來沖廁所和灌溉植物,共節約1000 噸水。 這些技術如今也應用在上海世博會的日本館中。“我們的主要目的是在不隔斷周圍環境的境況下,以一種與環境共生的方式減低環境負荷,或者靈活運用自然本身所具有的能源!痹诮邮堋锻鉃┊媹蟆凡稍L時,日本館總規劃師彥坂裕闡釋了上海世博會上日本館對能源利用的理念。 等到日本館竣工之后,人們可以看到弧形穹頂上的三個呼吸孔、三座排熱塔以及透明夾層皮膚。設計師選擇了透光、輕質、高強、可回收利用的夾層薄膜ETFE 作為建筑表皮系統,夾層中埋設有曲面太陽能電池,為建筑提供綠色輔助能源。 日本館的設計中還融入了一些古老的日本傳統環保手段,人工霧氣就是日本在沒有空調的時代所采用的一種傳統降溫方法。它的原理是通過人工制造的霧氣,利用水從液體變成氣體時從周圍吸取熱量的氣化熱來制造清涼的環境。 “紫蠶島”就采用了這樣的技術,其墻表的噴霧系統可降溫而不濕衣。呼吸孔與排熱塔用于室內外空氣的交換,強化冷暖空氣流通,同時具有采光、收集雨水、散水降溫的“呼吸”功能,可減少空調能耗和照明用電。當夜幕降臨,墻表照明明暗交替,建筑宛如生命體般緩緩呼吸。進入館內,淺紫色的外表、骨骼與支柱融為一體,天花板自由過渡到地面,形成了宛如渾然天成的鐘乳石洞窟般的全新景觀,充分表達了展示空間的活力與流動感。 彥坂裕表示:“愛知世博會會場曾經被整體當成了一個環保實驗場,這次日本館材料的回收以及循環利用將承襲愛知世博會的做法! 過去、現在、未來三大主題 和其他展館相比,日本館更關注現實問題的解決!爱斍叭祟愓媾R著環境等諸多課題,解決這些問題的潛在技術也應運而生。為了使這些技術得到有效運用,人類還必須要重視‘心靈的聯接’”。彥坂裕說。 日本館把“心靈的聯接”具體闡釋為對地球、人類、兒童的關愛。館內設立了3 個主展區,分別代表“過去”、“現在”、“未來”,這種以時間的推移為軸線的結構,將使整個展示內容流暢自然。 代表“過去”的展區以“聯接的驚喜”為主題,講述古時中日兩國信息文化的交流結出的令人稱奇的碩果。以遣唐使為開端,中日兩國展開了各種各樣的文化、技術交流,由中國傳入日本的文化,在日本衍生出新的文化,逐漸演變成為日本獨特的文化。通過“西陣織”等展示(西陣為日本地名,古代是織工的聚集地之一,此地出產的織品以華麗高貴聞名,被稱為“西陣織”),參觀者可以看到中國技術在日本的傳承,同時也可以看到這些技術在得到藝術升華之后形成的新工藝。這些工藝在日本扎根下來,并不斷地得到傳承與發展。這就是“聯接”所帶給人們的“驚喜”。 代表“現在”的展區以“從知識的聯接到心靈的聯接”為主題,講述為解決環境等人類共同面臨的問題,“知識的聯接”與“心靈的聯接”必不可少。水資源問題、全球變暖問題、老齡化問題已成為全人類所面臨的共同問題,解決這些問題的技術也應運而生。在“現代”展區,觀眾可以看到拉小提琴的機器人,還有機器人靈活處理老年人生活事務的情景。 代表“未來”的展區則以“心靈的聯接與未來的和美”為主題,通過音樂劇的形式描繪人類實現和美未來的夢想,通過對地球、人類、兒童的關愛和個人細小的努力實現美好的未來。在以山村為背景的舞臺上,人們體驗著未來的各項技術,這些技術將人們各自的活動和心靈聯接起來,個人細小的努力將開拓出未來無限的可能。 “未來”展區是整個展館的最大亮點。在這個展區里,游客將在一個可容納500 人的傳統木制劇場中,欣賞到由中日兩國導演聯袂導演的舞臺劇《拯救朱》。朱是日本人民最喜愛的鳥類之一,在日本傳統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上世紀中葉以來,朱幾近滅絕。上世紀80 年代初中國陜西省發現朱后,中日兩國開始協商朱保護事宜,終于拯救了瀕臨滅絕的朱。這部時長20分鐘的舞臺劇,將在世博會期間循環演出,每天36 場。 老齡化催生護理機器人市場機器人向來是日本世博館的重頭戲。2005 年的愛知世博會上,日本豐田館等展示的載人步行的機器人、會吹小號的機器人、外形宛若真人的美女機器人……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2010 年上海世博會,日本科學家們也不會讓參觀者失望。日本館展示總監若松浩文表示:“相信參觀者能夠通過日本館的機器人來暢想未來社會。” 日本的機器人開發所涉及的領域十分廣泛,除了最具代表的生產技術外,還包括各式各樣的探測技術以及家庭運用等。但若松浩文告訴記者:“考慮到上海世博會的主題,我們認為展示內容應該更接近都市生活所面臨的課題,因此將使用科技手段應對老齡化問題作為了主題。” 對以日本為典型的都市社會來說,即將到來的老齡化問題將造成各個領域的人力匱乏,對于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將會成為迫在眉睫的事。同時,若松浩文和他的同事預計,這樣的社會環境也將催生一個對機器人具有需求量的市場。 若松浩文告訴記者,屆時展出的將有兩款機器人。其中一款是豐田汽車公司的“機器人伙伴”;另一款是三菱重工的生活輔助家用機器人。 豐田公司的“機器人伙伴”可以用于“家務輔助”、“護理及醫療輔助”、“制造及創作輔助”、“近距離的單人移動輔助”這4 大領域的服務,并且功能還在提升當中。豐田公司計劃展示該開發過程中制作而成的“小提琴演奏機器人”。 這款機器人可以雙腳步行,并且能協調雙臂以及雙手彈奏小提琴。它拉弓的動作能夠和人類一樣細膩,演奏時還能夠掌握力量的強弱,甚至能使用左手做出揉弦技巧。但是,這款機器人的研究目的并不是為了進行演奏,而是為了使機器人能夠廣泛地使用各種工具。為了使機器人在未來能夠活躍于“家務輔助”、“護理及醫療輔助”等領域,熟練使用更多的工具,豐田方面正在進行進一步研究,提高機器人手臂和手指的靈活性,使其具有更高的性能。 三菱重工的機器人,其使用對象被設定為存在健康隱患的獨居老人,平時可與通訊網絡連接,具有看家、看護、報警、健康管理這4 項功能。此外,在和使用者的交流性能方面,目前的研究工作將幫助機器人記住生活必須的語言,在對話中同時進行走近以及注視面部等一系列動作。除上述功能外,機器人還能夠向使用者介紹和傳達網絡信息。 若松浩文表示,日本在世博會上展出的機器人絕對不是純屬表演性質的“演員機器人”,而是圍繞演出主題運用了一些已經投入實際研究開發的機器人。
編輯:royal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