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設計|園林規劃-規劃設計頻道 → 行業動態—規劃設計頻道 | www.www.kstxie.cn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莫森講座“生態城市主義”:可轉變 可持續
中國風景園林網訊 哈佛大學設計學院(GSD)院長莫森·莫斯塔法維(Mohsen Mostafavi)3月14日在北京大學舉辦“生態城市主義與哈佛設計”(Ecological Urbanism and Harvard Design)講座時指出,“生態城市主義”是一種顛覆傳統的“可轉變、可持續”(Ecological Urbanism: Alternative and Sustainable Citys in the Future)的理念。
![]() 莫森教授概括性地介紹了哈佛設計學院與中國城市化進程間的合作,并表示因中國城市化進程飛速,對其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莫森教授從城市垃圾及能源角度著眼,提出應從建筑學、城市規劃和景觀設計等方面迎接挑戰,使城市走出一條生態規劃之路。他圖聲并茂地講述了發生在加拿大石油油渣提煉和其所需土地消耗間的矛盾利弊、印度孟買富人住宅和英國利物浦難民在城市間耕種,三個發生在不同社會、不同階層的實際案例說明“生態與城市環境、社會學及自我責任”的關系。然后,莫森教授解釋了“生態城市主義”的一些核心問題:城市規劃在不同尺度上對藝術美感的思考;生產性景觀等一系列可持續景觀發展;對垃圾、能源利用成為城市景觀的可能,景觀和具體建筑的融合;以及小尺度上,“微弱景觀”室內外空間的合理使用與創造等等。他指出“生態城市主義”是一種顛覆傳統的“可轉變、可持續”(Ecological Urbanism: Alternative and Sustainable Citys in the Future)的新理念。隨后,莫森介紹了去年在哈佛設計學院組織的一次主題為“生態城市主義”的全球性會議詳情,展示并講解了與會者的精彩作品。該次會議共六大主題:生產性城市環境(Productive Urban Environment)、資源整合(Curating Resources)、社會基礎設施流通性(Mobility, Infrastructure and Society)、生態尺度(Ecologies of Scale)、工程生態學(Engineering Ecology)和城市氣息(Sensing the City),并表示該次會議的成果已編輯成書于最近出版。 最后,莫森總結說,“生態城市主義”作為本體論,是對于我們自己自身的一種審美,它需要各學科方法論和各方面社會政治倫理的結合和通力合作,不僅僅在于考慮計算成本、節省資源等,更重要的是思考如何創造城市新空間和城市景觀美感的延續。
編輯:royal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