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設計|園林規劃-規劃設計頻道 → 行業動態—規劃設計頻道 | www.www.kstxie.cn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復合社區:規劃師的新課題
在重化工業時代,城市布局強調功能分區,白天在一個地方上班,晚上驅車回到另一個地方居住。而在更注重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后工業時代,上下班之間已不再有居住環境選擇上的矛盾。城市發展能否帶動就業崗位的增加?城市布局是否能為人們的工作、生活帶來更多方便?已被視為一座城市可持續發展和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標之一。 在上海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黨委書記余亮茹看來,上海世博會城市最佳實踐區展示的案例,體現的是現代城市的未來走向,生動詮釋著城市發展“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理念,給城市規劃工作的啟發是多方面的。這不僅將深刻影響到正處于轉型期的上海的城市規劃,更將全面刷新城市規劃師的規劃理念和知識結構。 未來城市拒絕單一的功能分區 以大量消耗能源和資源為特征的重化工業階段,城市規劃為確保居住的環境要求,往往會將工廠區域和生活居住區域相互隔離,以此保證居住區的空氣質量,但這一過程卻耗費了太多時間和大量資源。 余亮茹談道,世博園內展示的未來城市,不再講求單一的功能分區,而更注重城市的復合功能――城市最佳實踐區的北部,有一個模擬的城市街區。這里,居住、娛樂和辦公融為一體,居民無需兩地奔波,通勤時間大為縮短,生活品質大大提高;芬蘭館內全景式的屏幕展示的“夢想之城”里,采用清潔環境技術的工廠沒有任何污染,生活區域毗鄰工作區域,步行或騎自行車便能輕松上下班,水和空氣都是那般清新;烏克蘭館內展出的“未來城市”模型上,城市建筑和道路沿著河流的走向布置,而不是人為地構建“橫平豎直”的路網格局,路的左邊是田地,右邊是城市,上班路程可縮短至15分鐘…… 實踐中心齊頭并進和產城融合 “通常,人們所能接受的工作出行單程極限是兩至三小時。”余亮茹說,像上海這樣的現代化特大型城市,城市的發展必須摒棄“攤大餅”局面,實現多中心齊頭并進。從世博會最佳實踐區傳遞的諸多理念來看,在上海近期的青浦、南橋、嘉定等多座新城規劃中,規劃師們所進行的一些探索與嘗試,應當是符合未來城市發展要求的。 比如,在郊區規劃建設新城,如何避免新城成為“空城”、“臥城”,形成真正意義上的人口“蓄水池”?城市最佳實踐區及芬蘭、烏克蘭等展館告訴我們,“產城融合”是可行之道。這需要充分考慮新城發展起來以后,如何布局好高效能、高效益,低消耗、低污染的新興產業,因為只有形成多元化的產業集聚,才能向新城居民提供更多就近就業的機會,吸引更多高端人才。 “在新城規劃中,規劃師更為注重順應上海轉方式、調結構的內在需求,挖掘新城的產業潛力,提升產業能級。”余亮茹舉例說,金山地區近40年以來已形成了較為強大的基礎化工產業,隨著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進一步提升高附加值的精細化工能力的需求已十分迫切。規劃人員考慮在龍泉港以東2.4公里的上海化工區西部發展區圍堤岸線建設專用物流碼頭,作為直接配套于石化產業的重要工程,這不僅能提供更多的新增就業崗位,也將提升金山區內化工生產性服務業能級。 城市規劃不能忽視“活的要素” 夯實產業平臺、擴大居民就業只是新城邁向繁榮的第一步。真正實現“產城融合”,還要在提升城市功能、培育社區文化上下功夫。 “城市最佳實踐區中的街區設計,其展示的功能不再是單一的而是混合的,包括了工作、居住、娛樂等復合形態,人們在工作之余還能滿足各類的精神需求。這種復合社區的概念,也已被引入上海的新城規劃。”余亮茹介紹說,在南橋新城的產業片區,已不再把各類工廠簡單集聚,而是規劃為先進制造、研發和生產服務業的綜合基地,與公共服務設施、生態型的居住小區錯落分布。“只有讓居民在上班之余,也能就近獲得精神、文化方面的滿足,才能讓更多的人在新城安居樂業。” 余亮茹告訴記者,全新的城市規劃理念,也將對城市規劃師原本的規劃理念和知識結構提出挑戰。多次觀看最佳實踐區后,感到培養一專多能的規劃師團隊并不斷豐富他們的知識結構,是一項十分緊要的工作。“以往編制城市規劃時,對于產業、人口等社會經濟發展的‘活的要素’應用不夠,或者缺乏科學的動態數據判讀與考量,城市規劃師的知識結構也相對單一。如今看來,城市規劃要挖掘城市的復合型功能,規劃師本身就應該是個復合型人才,或者規劃師團隊應該是各類人才的復合集聚。”
編輯:Aggie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