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層層遞進的樓層如同張開的翅膀、中間綻開的球體隱現出展設和走廊……昨天,9個創意獨特的北京科學中心建筑概念性設計方案模型在市科協首次亮相,開始接受專家評選,市民也可登錄首都科技網(www.bast.net.cn)投票。
北京科學中心的前身為中國科技館老館。今年7月,市科協邀請國內外8家設計機構參加概念性建筑設計方案的征集。經過一個多月的精心準備,8家設計機構共提交9個設計方案。將通過專家評審、公眾投票和科技工作者投票三個環節選出優勝方案。
昨天,權威專家專業評審已經開始。另外,從9月3日至9月25日,全部9個設計方案將在首都科技網進行展示。參加網上投票的市民將有機會獲得中國科技館的門票或手機一部。
據了解,北京科學中心主展區將以“生命、生存、生活”為主題,在功能上與中國科技館形成互補。目前,中國科技館老建筑群是全部拆掉重建,還是在原有基礎上進行改建尚未確定。
■特色方案
綠色未來
名叫“綠色未來”的2號設計方案,總體綠地面積達6.4萬平方米,比老館的總占地面積還多。其中最吸引人的是主展館頂部的空中花園,有2.2萬平方米,堪稱全市最大。觀眾可通過穹幕影廳的外墻上的螺旋式樓梯走到空中花園。
科學之翼
8號設計方案的主展館像一對張開的翅膀,所以被命名為科學之翼。該設計為世界上最大的單體零碳建筑。在主展館外有一個透明的“大球”,這個命名為“生命機器”的水循環處理設施,可以清晰地觀看到水的生物過濾、循環利用過程。
生命之島
名為“生命之島”的6號方案,主展廳呈現三角形,由三根中空的“柱子”支撐,象征人與自然的依托和平衡。“生命、生存、生活”三個展區分別設計在三個“柱子”之中。一條蜿蜒的紅色坡道將整個場館連接起來,仿佛纏上了一根紅色的飄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