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設計|園林規劃-規劃設計頻道 → 理論探索—規劃設計頻道 | www.www.kstxie.cn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持續發展的綠色住區環境設計
住是人類生活的四大要素之一,人的一生大約有三分之二的時間可說是在住宅與住區環境中度過的,因此住區環境質量的高低對人們的影響是巨大的。近年來隨著人們對自己所處生活與生存環境質量要求的提高,加上綠色設計與可持續發展研究在全球的興起,其研究成果也被大量運用到人類住區環境設計之中,從而促使"綠色住區環境"觀念的提出及設計實踐工作的開展,所有這些無疑對提高住區環境質量,促進城市現代化與可持續發展具有非常現實的意義。
一、綠色住區環境的理念及其形成的基本條件
就綠色住區環境來說,它是一種以生態學的基本原理為指導,規劃、建設、經營、管理的城鎮人居環境。由于綠色意味著生命和生長,它又來自于大自然,所以綠色即成為活力與希望的象征而被人們所向往。為此綠色住區環境的意義就可以理解為具有生命與活力的城鎮住區環境了,它們是具有優化的生存條件和使人們能夠在住區環境中可持續健康發展的生活空間。除此之外,綠色住區環境還可理解為是自然資源消耗少、能源消耗少、無污染、無公害、具有地方特色的高居住質量、高性能、高生活品位及具有文化意韻的住區環境空間場所。
綠色住區環境觀念的提出,對我國建國50多年來在住宅與住區環境中所確立的以滿足人們居住基本需求為目的建設指導思想將產生巨大的沖擊。走向未來的我國住宅與住區環境建設,必將以"改善住區環境生活質量"為起點,努力營造出以生態學原理為指導的綠色住區環境來。此外住區還是一個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面積往往占城市用地的30%以上,可見住區環境質量的優劣將直接影響到城市環境質量的好壞印象。從綠色住區環境建設來看,形成綠色住區環境的基本條件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綠色住區環境能給住區居民提供符合國家標準的整體生態環境質量,應有較好的日照、空氣與通風條件,并遠離釋放有害氣體的污染源和噪聲源;
——綠色住區環境從宏觀層面上來看,還應為人們或可被人們利用的各種生態因子,諸如水、食物、能源、土地、氣候、建筑、交通、區位等的集合,以及反映住區的現狀對于人類各種活動的適宜程度及吸引力的大小;若從微觀層面來看,綠色住區環境為住區居民提供的居住條件在物質空間方面雖有差異,但在生態方面則應相差不大,并給每個住區居民提供的生態條件是公平的;
——建立以綠主的住區環境規劃模式,將住區環境綠地系統規劃設計提高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來認識。在綠地系統規劃布局上,應注意將其與居住、服務、交通等系統結合起來進行考慮,且改變以往"綠地指標"的簡單計算方法。
——在綠色住區環境中還需留出一定比例的"自然空間",這是因為它是城市生態系統中最能有效地調節住區的生態環境。而自然空間的生態功能主要體現在保持水土、固碳制氧、維持大氣成份穩定、調節氣溫、增加空氣濕度、改善住區氣候、凈化空氣、吸塵滯塵、消減噪音等方面;
——綠色住區環境對住區地域自然景觀、自然生態及除人之外物種的尊重與關懷,并對住區地域生物多樣性的重視。另外綠色住區環境對地域自然界的干擾與沖擊要小,并盡可能地利用自然資源,諸如太陽能、風能、地熱能與降雨為住區環境服務。再就是綠色住區環境中采用的包括建筑材料在內的各種物質應具有對自然界和住區居民無害的"綠色"特征;
所有這些均為形成綠色住區環境的基本條件,需要我們的規劃設計師們更新觀念,把握其要點,并在具體設計實踐中予以正確地應用。
[分頁-landscape]
二、綠色住區環境設計的構成要素與主要特征
從綠色住區環境設計的構成要素來看,,它主要由城市人類及其人類所處生存環境兩個部分組成,其中人類的生存環境主要包括自然環境、生物環境、物質環境與社會環境四個方面的內容。而具體到綠色住區環境設計實踐來說,其設計的構成要素主要可分為室內與室外兩個部分。
人是住區環境的主體,設計必須以人為本。進行未來綠色住區環境的設計實踐,即需首先把握住綠色住區環境設計的特征,以及在設計實踐中應遵循的原則。而作為綠色住區環境設計的特征,主要表現在可持續特征、循環特征、時代特征與文化特征等方面,即:
1.可持續特征:
綠色住區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特征意為住區環境設計在滿足當代人需求的同時,應不危及后代人的需求及選擇生活方式的可能性。具體在其規劃設計的構思、平面布局結構與各類設施的設置方面應尊重住區內土地和環境及棲居者的自然屬性,全面考慮住區室內環境與室外環境及周圍環境的各種關系,強調人類活動與住區環境所處地域的不可分割性。從而提高住區的吸引力,并使其成為穩定且可持續發展的社會細胞。
2.循環特征:
這是指在綠色住區環境中的生活與生產活動所消耗的能量、原料及廢料能相互循環利用,自行消化分解。即在住區規劃設計中能使其各系統在能量利用、物質消耗、信息傳遞及分解污染物方面能形成一個卓有成效的相對閉合的循環網絡,這樣既對住區外部區域不產生污染,周圍環境的有害干擾也不易入侵住區環境內部,故循環特征就成為綠色住區環境的一個重要標志。
3.時代特征:
從綠色住區環境的提出可知:它是城市社會經濟水平發展到一定高度后才出現的,其住區環境的時代特征具體應體現在住區環境與信息技術的有機結合,從而創造一個高質量的人居環境服務體系;另外住宅智能化將被引入住區環境建設之中,住區環境中住房的概念將被擴展,使其不僅僅被理解為家庭居住,而是集工作、學習、居家、娛樂等于一體的社會單元。
4.文化特征:
我們知道:住區環境作為城市人類居住的空間,也是住區文化的凝聚地與承載點。因此在綠色住區環境的規劃設計中要認識到文化特征對于住區居民健康高尚情操培育的重要性,而營造綠色住區環境的文化氛圍,首當其沖的就是要在綠色住區環境中設置較高水準的文化教育設施,這是賦予住區文化的物質基礎。然后在具體規劃設計中,應注重住區所在地域自然環境的特征及地方色彩,挖掘、提煉和發揚住區地域的歷史文化傳統,并在規劃中予以體現。同時,還要注意到綠色住區環境文化構成的豐富性、延續性與多元性,以賦予綠色住區環境中單體建筑、建筑組群、公共設施、綠化環境小品能具有高層次的文化品位與特色。
三、綠色住區環境設計應遵循的原則與具體設計實踐
正是綠色住區的環境設計具有上述這樣一些特征,為此在具體的設計實踐中還應遵循以下設計原則來進行設計:
一是整體性原則。作為城市整體環境中重要組成部位的綠色住區環境,無論是其人工環境還是自然環境的開發,都必須考慮到與整體環境的聯系,如住區環境的規模、內容、功能、結構與布局,以及住宅建筑的密度、高度、造型、色彩、材質與風格等都應納入整體環境關系中去思考。此外還應將人、社會與自然視為一個完整和睦的系統,從而把設計與綠色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結合起來,以利用自然規律進行設計。
二是多樣性原則。在綠色體區環境設計中,其多樣性被賦予了豐富的社會涵義,它不僅包括物種的多樣性,還包括宏觀功能與人類活動場所的多樣性等。它能通過各種人類居住的基本功能單元的生態位重疊,在狹小的空間內創造出多樣性的住區空間環境來。如北京菊兒胡同的"類四合院"設計即在保持單元式公寓的私密性與四合院的基礎上,進行既有傳統風貌特點又有時代感的四合院創作就是一次成功的探索。
[分頁-landscape]
三是方便性原則。綠色住區環境設計的方便性主要體現在住區環境的內外交通、公共設施配套與服務方式等方面。從住區內外交通系統來看,不僅要滿足住區居民出行的需要,還必須為住區內部交通提供方便。至于住區公共服務設施,即應依據住區內居民的生活習慣和活動特點,采取合理的分級結構、宜人的建筑尺度與良好的服務方式,從而為住區居民提供便利的生活服務。
四是安全性原則。綠色住區環境設計的安全性由環境安全、社會安全兩方面共同組成,其中前者又稱之為"綠色安全。"而住區的環境安全就是要求其設計能使住區避免因環境惡化而造成對居民生存的威脅,它是住區安全中最基本的安全要求。此外住區環境的社會安全即指綠色住區環境應具有完善的治安措施,能有效地保證居民的人身安全,并能抵御各種突發事故和自然災害,在不同情況下均能保證居民的安居樂業。
五是舒適性原則。綠色住區環境設計應努力營造出陽光充足、空氣清新、無污雜及噪聲干擾的環境空間,并且有廣闊的綠地和戶外活動場地,有完善的識別特征及良好的環境景觀效果等等。
世紀之交,綠色住區環境設計理論與實踐的研究在我國正處于方興末艾的發展時期,由于我們的國家幅員遼闊,東西南北差異較大,加上各地生態因素也不盡相同,這樣作為綠色住區環境設計的研究領域必然十分寬廣,為此一定會產生出許多結合地域特色來研究綠色住區環境的設計理論。而從綠色住區環境的設計實踐來看,已有北京市房山區的北潞園綠色住宅小區、上海市浦東新區的御橋花園民樂苑居住小區、萬里示范居住小區、錦華住宅小區、廣州市郊的山水庭苑住宅小區、深圳市的中城康橋花園居住小區、龍崗世紀山莊居住小區等等,真是不勝枚舉。它們必將促使我國未來的住區環境建設繼續向著"綠色"的方向邁進,進而為我國走向新世紀的人居環境科學發展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
未來的住區環境是與綠色息息相關的,人類的取向與選擇必然是生態化,愿綠色住區環境設計實踐與人居環境研究能促進住區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以使人類能夠擁有更加廣闊、更為美好的綠色世界。
編輯:admin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