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設計|園林規劃-規劃設計頻道 → 理論探索—規劃設計頻道 | www.www.kstxie.cn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面向游憩活動 滿足多功能需要
近年來持續大型的地產開發推進了樓房的高層化,必備的樓房基底占地、地上停車位、樓房四周的自家院落等功能區使得小區內的綠化很難產生足夠的休閑活動空間,為了面向老、中、少年以及各種不同工作生活背景的居民的游憩活動,小區設計必須在既定的空間內最大限度地滿足所有這些功能需要。
榮勛花園小區位于開封市西開發區,北臨開發區主干道晉安路,與金明池遺址公園隔街相對,東臨開發區主干道金明大道,南面是電業局大樓,東北面與市委市政府遙相呼應。綠化用地面積15000平米。在開封榮勛花園小區的四期改造設計中,通過對現狀景觀的分析和重構,重新塑造小區外環境,著重體現了“面向游憩活動,滿足多功能需要”的設計原則,具體運用了下述幾點理念。
1 復合功能性理念
我們在景觀設計中采用了一種“整合景觀”的觀念,即:不以簡單的功能分區將使用者生硬地劃分開來,而是將各類功能融入景觀中,突出景觀的復合功能性。景觀的功能是多樣性的,同一種景觀可以滿足多種不同功能的需要,為了注重人居感受,充分滿足現代人的個性化設計要求,本方案設計強調各種景觀功能空間的多種組合方式,使居住者有更多的選擇。各類組團綠地可以同時滿足各類功能的需求,如游憩步道兼有游覽和健身的功能,建筑的外觀和色彩、功能性的步行路、車行路也是整體景觀的組成部分。
原小區主入口中間為跌水景墻,由于離大門太近顯得特別局促。入口兩側為方正的混凝土花臺、人行道花磚鋪地,遠處視覺終點是亂石堆砌的假山,缺少植物的掩映。
設計中,從主入口大門前至南圍墻前的假山,形成了一條園區中面積最大的步行綠色中心景觀大道和中心綠地,與東西小區入口呼應形成由城市空間過渡到居住空間的綠色地段。我們在設計中運用復合功能性概念,將入口大道作為步行景觀大道處理,使之與對景假山融為一體,形成景觀序列。
在本案中希望通過對中心景觀大道的改造形成真正意義上的過渡空間(城市空間過渡到居住空間)和交往空間(小區內較大的活動場地)。以柔美的曲線代替原本直板僵硬的花臺,曲線型的臺地也形成了自然的凹凸的坐凳;對人行道上的鋪裝重新做了調整,使人行道的色彩更加生動,體現小區的人性化關懷。
2 安全感和舒適感原則
在當今居住園區的發展中,人們已經逐漸意識到了對于“人居環境”的要求,近年來許多新建居住區在環境規劃上都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當今居住區發展的方向——“以人為本”:尊重居住者的切身需求、注重鄰里間的交往、人與自然的親和力等。
“榮勛花園小區”的具體設計所追求的是至真的人本、至純的生活,力求用設計的點點滴滴體現出對人的關愛,旨在營造一個個性鮮明的融情于景、觸景生情的時尚生活空間。
在舒適感方面,則包括了“動態中肢體動作的舒適感”和“靜態中綜合感覺的舒適感”。前者利用植物空間的連續性、和諧性及明顯的序列性,給人以明確的空間感受,并使空間具有整體感,并同時產生情趣變化和豐富變幻的景象;后者則主要針對植物空間本身的各種性質和狀態,強調人處于植物空間內部停留時的感受。
3 “抓小放大”的理念
“抓小放大”在我們的設計中主要有兩層含義:第一,設計整體呈現了一組同心圓序列的設計程序,即,在確定了大的景觀布局及構架之后,強調精心設計、精心建設每一個功能區、每一項設施、每一個小品,使得整個環境讓人感覺到無處不在的人文體貼,人性關懷。第二,設計的景觀及場地有大有小,有疏有密,有動有靜。大處如中心大道的疏朗、大氣,小處則細致到樓前墻后都做了精心的特別處理。主要體現在宅間綠地的空間設計:為了使居住者在經過一天緊張的工作后,在小區中能夠感到舒適與放松,在樓間綠地的規劃設計中采用簡約的布局方式,用植物、水、木制的建筑小品、石頭等自然的素材營造出一個親切、平易的環境,結合雕塑、小品、設施的靈活運用來豐富景觀層次,滿足休閑需要。在環境設計時較多的考慮空間的流動感與景觀的融合,設計在體現不同樓宇間景觀特色的同時將其作為整體考慮。以空間的場所化和功能的多樣性為前提,滿足小區較多居民的日常活動需要。
設計中在保留通透景觀視線的同時還保證了一定的居民室外活動的私密性需要。主張將大樹集中布置于鋪裝場地之中,圍繞林下展開棋藝、聊天等活動,而兒童活動場地及老年活動區應當透、露,令居民盡量能夠方便觀望場地活動,保證老年兒童的安全性,對于材料和小品顏色選取,在滿足樸實大方的基礎上,大膽使用較有童趣的色彩,形成兒童喜愛的活動空間。
4 功能為主、注重環境質量、創造優美景觀的植物規劃理念
在植物規劃方面,我們的設計力求更有效、更實際地最大限度地改善生態環境,以最佳的優美狀態愉悅人的精神。我們用豐富的植物色彩、形態、質地拼湊了一個充滿陽光雨露、空氣清新的生態家園。具體來講,植物規劃遵從以下幾個原則。
4.1 物種、景觀、功能的多樣性原則
設計中,多樣性包括了物種多樣性、景觀多樣性、功能多樣性。小區內植物種類50種,包括常綠喬、灌木,落葉喬、灌木,竹子類,藤本植物,地被植物等,分別構成單獨的異質單元,而這些單元在滿足了審美需要的同時,也成了居民們的室外健身房、娛樂室和會客廳。
4.2 人工群落的應用
植物規劃中除了具有一定數量的植物種類外,還有豐富的植物群落類型,注重通過一定量的花灌木及花卉來體現季相的變化。設計中,因地制宜根據不同服務對象的需求和應達到的功能進行植物規劃,例如,棚架下采用藤本植物遮蔭,活動廣場應采用高大喬木遮蔭,以觀賞為主的綠地采用灌木草本型或喬灌草搭配型,觀賞結合散步游覽的綠地采用喬木草本型的植物配置方式,防護性的綠地則采用灌木籬或復層的群落搭配。
編輯:admin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