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設計|園林規劃-規劃設計頻道 → 理論探索—規劃設計頻道 | www.www.kstxie.cn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生態建設要走出哪些誤區
近年來,加強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已經成為社會共識。但是,一些地方打著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旗號,借著環境保護、生態建設的名義,開展違背客觀規律的“生態大躍進”,由此造成的生態系統破壞比比皆是,令人觸目驚心。如時下的城市綠化、美化工作就陷入了誤區之中。最典型、最普遍的就是,一些城市盛刮“砍大樹,種小草,建大廣場”之風,而且互相攀比。在這方面,地方政府帶了很不好的頭。走遍全國,大凡新建的政府辦公大樓前,動輒是占地數百畝、上千畝的宏偉廣場。廣場上往往是千篇一律、生態功能很差的草坪或毫無生態功能的水泥地坪。 有必要強調一些基本認識 小草的生態效益遠遜于樹木。據專家測算,樹木和草坪的投入比例為1∶10,而產生的生態效益比卻是30∶1,相同面積的樹木制氧能力是草坪的上百倍,樹木在改善城市小氣候、凈化空氣、吸收熱量、降塵降噪等方面也比草坪強20多倍。印度加爾各答農業大學的一位教授對一棵樹算了兩筆不同的賬:一棵正常生長50年的樹,按市場上的木材價格計算,最多值300多美元,但是如果按照生態效益來計算,每年可以生產出價值31250美元的氧氣和價值2500美元的蛋白質,同時具有減輕大氣污染的價值62500美元,涵養水源價值31250美元,還可以為鳥類及其他動物提供棲息環境價值31250美元等。綜合在一起,一棵樹的價值就不是300美元,而是19.6萬美元。 “有綠缺蔭”現象加劇城市熱島效應。目前,熱島效應在一些城市有加劇的趨勢。造成熱島效應加劇的原因,除了城市建筑、人口密集,各類污染物排放量大等原因之外,修建廣場、大草坪等造成的“有綠缺蔭”現象也是主要原因之一。“有綠缺蔭”不僅使人們在夏天飽受烈日暴曬之苦,而且使得人們開動更多的空調,排放更多的熱量,形成惡性循環。 相對于樹木,草坪的養護成本很高。“看起來很美”的草坪造價一般在每平方米至少7元以上,加上澆水、防病、治蟲、修剪等日常養護,費用每平方米每年高達10元以上。草坪本身又很脆弱,老化、退化快。草坪涵養水分的能力也很差,既費水又費工。而小樹苗栽下去極易成活,樹木只要成活了,除了必要的修剪外,幾乎不需要什么養護成本。 “嬌貴”的草坪不利于人們親近自然。許多草坪豎立著“嚴禁進入”或“嚴禁踐踏”的提示牌。對于踐踏草坪的不文明現象,應該批評甚至譴責。但是,如果我們換個角度來思考,或許會有不同的結論。筆者認為,應該反思這個問題的,不僅是游人,更應該是城市建設的決策者和管理者。 曾幾何時,“不踐踏草坪”成為我們呼喚的社會美德。其實,這和城市中盲目建設觀賞性草坪的不科學做法有關。很多草坪都引種“洋草”,這些洋品種之所以被選用就是因為其觀賞性好,但是實用性很差,不耐踐踏。無奈之下,呼吁人們愛護草坪的做法就是“遠離草坪”。其實,草坪在西方是與人親近、為人服務的。美國白宮門前的草坪上經常有很多人嬉戲玩耍,倫敦警察局旁邊的草坪更是人們放松休閑的好地方。而過去國內普遍存在的本土巴根草草坪就不怕踐踏,但這些年來卻逐步消失了。 草坪建設應該“以人為本”,而不是“以草為本”。城市建設應該還原草坪的實用性,還市民一個可以親近的大自然。在崇尚科學綠化和以人為本的今天,如果不允許游人在草坪上踢球、嬉戲,那么草坪就失去了其本來的意義。 弊多利少的事情為啥要做? 實踐證明,“砍大樹,種小草,建大廣場”是一種本末倒置的錯位建設。一是目的錯位。造景替代造蔭成為生態建設第一目的,這是不對的。二是審美錯位。以為只有大廣場、洋草坪才漂亮、時尚。以為綠化就是畫畫,種樹種草種花全部是按照畫面需要,而不是按生態功能需要安排。這兩個錯位導致城市“有綠缺蔭”,甚至只見綠色不見綠蔭。究其深層次原因,要么是決策者和管理者對城市生態學、城市美學無知,要么是畸形的政績觀使然,二者必居其一,或者兼而有之。城市綠化美化工作,實際上是在檢驗一個城市決策者、管理者的執政理念和執政能力。 城市綠化美化只注重景觀效果,“增綠”、“造景”之所以替代造蔭成為城市綠化美化的第一目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城市決策者、管理者的指導思想發生了偏差,沒有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背離了“以人為本”的原則,漠視了公眾需求,說穿了就是為了搞“形象工程”。這個至關重要的目的一錯位,勢必導致城市綠化美化片面追求形式,圖形象、圖好看,圖數字、圖政績。 最大限度地滿足人的需求,為公眾創造舒適、合理的人居環境和工作環境,是城市管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城市管理“以人為本”絕不是一句空話。衡量、評判是否“以人為本”的一個重要標準是:在城市管理的決策、執行等各環節,是否為普通市民著想,是否體現和反映民意。時下相當多的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務普遍缺少民眾參與,較少考慮民眾需求,喜歡“為民作主”。正因為城市管理者和決策者不了解社情民意,難免決策行事科學性不足,吃力不討好,甚至把好事辦成壞事。 城市綠化路在何方? 城市綠化的目的在于造福市民,應堅持“以人為本”、功能優先的原則,其著眼點應在于為市民創造一個宜居的環境。城市綠化美化應回歸主旨,突出重點。要以樹為主,以遮陰為主。第一,要多植樹、少種草,樹為主、草為輔。通常要做到比較合理的“三分草七分樹”。第二,應堅持宜樹則樹、宜草則草的原則,凡是能植樹的地方都要植樹,無法植樹的地方用花草點綴。第三,植樹要植混交林,不僅種喬木、亞喬木,還要植灌木;不僅種常綠樹,還要植落葉樹等,形成分布合理、植物多樣、景觀優美的綠地生態系統,避免樹種單一造成生態災難。第四,凡是種樹應盡力選擇枝繁葉茂、樹冠大的樹種。樹陰主要來自于枝葉繁茂的高大喬木,喬、灌木覆蓋面積應占綠地總面積的70%以上。第五,植樹應以鄉土樹種為主,凡是本地有的盡量選本地樹種,鄉土樹種比例至少應占總樹種的60%以上。
編輯:royal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