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設計|園林規劃-規劃設計頻道 → 理論探索—規劃設計頻道 | www.www.kstxie.cn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中國景觀設計學的傳承嬗變、困境自贖與價值回歸
作為“ 人詩意地棲居于大地之上” 的載體——景觀設計學的發展和嬗變,不僅有其對歷史脈絡的繼承,也深受現實生活的影響。在過去的100年間,隨著棲居時代的更迭,人們的價值觀和社會需求不斷改變,現代景觀設計學經歷了從蹣跚學步到茁壯成長,從畏葸困頓到多元共生的歷史進程。在中國,這一過程甚至被壓縮至短短的10年,而且面臨著更多的矛盾和問題,昨夜還是隨風潛入的綿綿細雨,今天已是陽光燦爛的興盛行業。但一種學科,如果不能通過持續創新保持自身的學術活力并適應時代要求,就注定會走向衰亡,古老而又新興的景觀設計學也不能例外。我們在10年光陰間的那一縷縫隙中稍事停留,盤點往昔、警醒現實、尋找價值,這既是中國當代景觀設計學自贖之道,也是創新發展之途。 1 中國景觀設計的十年嬗變 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以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各種類型的園林景觀項目紛至沓來,國外的景觀設計思想和作品也通過各種渠道被介紹到中國,巨大的市場誘惑力讓本土的、境外的設計公司紛紛染指中國的景觀設計項目。于是,中國的景觀設計(風景園林)行業在古老的造園學基礎上萌發成長起來,又因為東西方文化和思想的混雜碰撞、行業名稱和規范的爭議等因素,中國的景觀設計業在極短的時間內,在重重的矛盾中,快速生長而又不斷嬗變。 1.1 破冰之旅——昆明世博會 出于擴大國際影響和促進交流合作的目的,中國政府自1992年起向國際展覽局申請在中國舉辦世博會,1994年12月7日獲國際展覽局通過舉辦國際A1級園藝博覽會。 當時,園藝博覽園選址昆明市的金殿風景名勝區,根據地勢采用組團式布置,主要包括中國館、人與自然館、大溫室、科技館和國際館5大室內展館;竹園、蔬菜瓜果園、藥草園、盆景園和樹木園6個專題展園及國內、國際、企業3大室外展區。 博覽會于1999年5月1日正式開幕,10月30日閉幕,歷時184天。它廣泛的政治和經濟價值在此不再贅言,但對于中國的景觀設計行業而言卻不亞于是一場破冰之旅,國外的園藝科技成果、園林設計思想、建造工藝材料等向國人進行了一次全方位、多維度、直觀的展示,盡管這些國外的展園大多數都不是當時世界頂尖的景觀設計師所設計,但是已經足夠吸引眼球,震撼人心,那些一味仿古,“一池三山”式的園林模式開始受到質疑,新鮮的血液已經汩汩而出,迫不及待了。 1.2 西風東漸——蘇州金雞湖 位于蘇州市郊的蘇州工業園區是國家級重點高科技開發區。1998年2月,園區規劃建設局委托美國易道(EDAW)公司編制金雞湖地區景觀規劃。易道是“哈佛三雄”之一艾克博所創立的設計公司,是目前世界上最優秀的景觀規劃設計公司之一。金雞湖的規劃可以說是在一個成熟的、規范的西方景觀規劃框架體系下有條不紊地展開的。整個湖區共分為城市廣場、湖濱大道、文化水廊、玲瓏灣、金姬墩、望湖角、水巷鄰里、波心島8大片區,8大片區各有其功能和特色,并通過綠地系統和步行系統連接為一體。拋開具體的規劃設計細節,金雞湖項目顯然是一個甲乙方雙贏的結局,也是中國現代景觀設計的一個里程碑,一方面在中國這塊古老的土地上終于出現了全新的城市公共綠地和濱水開放空間,西方現代景觀規劃設計的思想在蘇州這個擁有眾多古典園林的城市率先付諸于現實;另一方面易道公司作為一家境外設計機構通過運作這樣一個大型的項目,敲開了中國日益龐大的設計市場的大門(此前雖有香港的貝爾高林等景觀公司在珠三角的地產項目中嶄露頭角,但無論是項目尺度,還是甲乙雙方的影響力都無法與金雞湖項目相比)。以此為契機,易道先后成立了蘇州、上海、北京、廣州、深圳等辦事處,不斷開拓中國市場,至今已成為中國境內最有影響力的境外景觀設計公司。 2003年,金雞湖項目獲美國景觀設計師協會(ASLA)優秀設計獎,更為這段西風東漸的佳緣添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1.3 理性之析——西湖西進 杭州西湖是中國美麗的風景名勝區之一,也是中國自然山水園的集大成者,很多北方皇家園林的景點都是直接以西湖的某個局部節點作為摹本的。 “西湖西進”規劃始于2001年,以王向榮博士為首的北京多義景觀的設計師借鑒麥克哈格以來的現代景觀生態規劃理念和方法,利用地理信息系統將“西進”區域按高程、坡度、植被、道路等多個要素進行分層分析,確定在每個要素中適合拓展為水面的區域,并從徑流分析、水質條件、引水渠道、污染防治等諸方面進行數據的測算,綜合了各種社會、生態、水文、城市等方方面面因素之后規劃出西進的區域和面積。西湖西進最終的成功實現證明了該規劃的合理性,這個項目也因此獲得了2003年全國十大建設科技成就獎。 這個理性框架之下的科學規劃是中國景觀設計學在生態規劃領域的先行者,是現代景觀生態學思想與傳統的自然山水園之間的成功對接,直接啟發和促進了后來國內眾多的區域規劃和生態規劃的項目。 1.4 野草之美——歧江公園 中山岐江公園的場地原是中山著名的粵中造船廠,作為中山社會主義工業化發展的象征,它始于20世紀50年代初,終于20世紀90年代后期,幾十年間歷經滄桑。特定歷史背景下,幾代工業人艱苦的創業歷程在這里沉淀為真實而彌足珍貴的城市記憶。 1999年,中山市政府打算在這個舊廠址上建造一個公園。以俞孔堅博士為首的土人景觀設計師們摒棄了桃花源式的理想園林模式,成功地借鑒了西方后工業景觀設計的理論和實踐,利用對舊廠房和工業設施的改造利用形成新的景點,利用蘆葦、水草等野生的植物構筑新的風光。2001年公園建成后,它集中表現出的工業之美、野草之美、平凡之美,深深吸引著市民,吸引著感性和理性的目光。 這個項目為中國的景觀設計機構和設計師捧得了首個美國景觀設計師協會(ASLA)綜合設計類榮譽獎(2002年),可以視為中國現代景觀設計走出國門與世界接軌的里程碑。從此,野草之美深入人心,中國的景觀設計師開始尋找現代景觀的本土表達之途。 這個項目為中國的景觀設計機構和設計師捧得了首個美國景觀設計師協會(ASLA)綜合設計類榮譽獎(2002年),可以視為中國現代景觀設計走出國門與世界接軌的里程碑。從此,野草之美深入人心,中國的景觀設計師開始尋找現代景觀的本土表達之途。 1.5 星火燎原——中國景觀設計的大躍遷 2003年以后,隨著市場的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本土景觀設計公司成立起來,境外的設計機構也紛紛搶灘中國市場,一時間景觀設計成了一個紅紅火火的行業。隨著眾多現代的景觀設計作品的紛紛涌現和建成,大眾也慢慢經歷了從感到新奇到接受再到批判的過程,這些作品良莠不齊,既有優秀的、獲得大眾和專家好評的實踐成果,也有一些粗制濫造的、不倫不類的假大空方案和建成品。 同時,市場也間接帶動了教育的發展,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先后成立了景觀設計學院和景觀學系,很多院校開始招收風景園林工程碩士(MLA),各種國內外的景觀教育論壇也紛紛出現,景觀設計(風景園林)開始成為一個熱門的專業,但關于專業名稱和注冊制度的爭議卻也日益尖銳。 在國際交流方面,中國的景觀設計界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先是不少學生頻頻在國際景觀設計師協會(IFLA)組織的學生競賽中獲獎,然后是不少設計師陸續獲得美國景觀設計師協會(ASLA)的各類年度獎項。特別是在2005年底,中國風景園林學會正式加入IFLA組織,中國的風景園林(景觀設計)界與國際同行的交流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編輯:royal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