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設計|園林規劃-規劃設計頻道 → 理論探索—規劃設計頻道 | www.www.kstxie.cn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專家:質樸郊野景觀營造的思考與實踐
2、有關“郊野自然”的認識 2.1“郊野”的特征與延伸 所謂“郊野”;“郊”區位特征,城市核心區外圍生態防護組成的一部分。城市核心建設區與城市外部之間的過渡區“野”環境屬性,區別于城市核心建設區域公園綠地景觀特征的生態植被群落與大地肌理。它們多因人類生產生活之需改造而成,外部特征表現為林圃、耕田、洼塘、坎丘等等。 2. 2“自然”的含義與層次 作為名詞,廣義“自然”在不同層次上有著不同的含義。橫貫東西方,大量學者隨著社會的發展與認識的提升通過不同渠道、不同角度繼續著對自然認知的闡述以及對自然認識體系的完善。從普遍關注與認同的角度,我們關注如下歸納: 第一類自然;原始自然,源于地質、氣候、水文等自然條件與因素的景觀表現,是人類認識世界的開始,心靈回歸的向往。其總體物質形態未受人類活動的影響。如山川、峽谷、江河、湖泊等等。 第二類自然;人為自然,源于人們在不違背自然規律的前提下,為生產生活而對土地的影響進而形成具有相當規模的人為性自然景觀。如苗圃林地、耕作田野、洼地池塘、坡坎丘陵等等。 第三類自然;人文自然,也稱美學的自然;主要是以美學為規律與目的而建造的人為性自然景觀。如城市公園綠地、住區綠地等園林景觀。因此,為了人的理想與愉悅而按照人的審美與自然觀建造的園林景觀理所當然的被歸納為第三類自然。 至此,三類自然的劃分很清晰的表達了人與自然之間的辯證關系。人們出于對“原始自然”的認知本能與“人文自然”源自自身審美主觀能動性的緣故,我們對以上兩種自然的認知與積累的經驗頗多,然而“人為自然”--第二類自然,卻遲遲未能得到人們的足夠關注。從郊野“公園”作為話題之始便為我們打開了一個廣闊的視野,提供了一個我們對第二自然展開全新認知與對話的機遇。 2.3“公園環”地區的原始外貌與景觀特征及審美取向 第二自然的概念十分重要,它不但為我們打開了一個廣闊視野,同時加強第二自然的認識也是風景園林行業實踐向深度與廣度拓展的前提。它是人與自然相互適應的結果,是在第一自然上人類活動的疊加而產生的景觀形態,表現為植被、地形等土地肌理的綜合,這種肌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們對土地的使用方式的發展與演變,具有濃郁的人為痕跡與人文色彩,是人類與自然共同歷史的一部分。 隔離地區現狀綠地中生態林約占綠地總面積的72%,其中包含已成規模、重特色的綠化方式,形成了數十處大規模的特色突出的純林。如:常營的千畝銀杏林、三間房的千畝杜仲林、東小口的千畝金絲垂柳和檜柏林等。但因多種原因造成植物結構不合理、樹種單一、種植密度大、長勢較弱及生態穩定性差等普遍問題。 以由人類生產活動所演變而成的“生態林”為基底的 “公園環”,為風景園林師們掀起了再次閱讀第二自然的一角。設計師對基址上原有自然的認識與態度會對整個項目的走向帶來關鍵的影響。重讀“自然含義”的意義就在于,有助常于“第三自然”審美實踐積累與教育的風景園林師在面對“郊野自然”類型項目時,回歸審美的原點,發現質樸、真實、自然狀態中的可貴點滴。
編輯:daodao712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