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設計|園林規劃-規劃設計頻道 → 理論探索—規劃設計頻道 | www.www.kstxie.cn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現代城市中自然式園林的審美與營造特點
二、營造原則 本文從人的體驗、自然生態兩個角度闡述現代城市中自然式園林的營造原則。 1、自然生態 無論是在怎樣的環境中營造,園林景觀都與自然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只是在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的今天,生態主義浪潮促使人們站在科學的視角上重新審視景觀行業,對生態的追求已經與對功能和形式的追求同等重要,有時甚至超越后者,占據了首要的位置。 城市中自然式園林營造的根本任務,除了展示給人們自然形式的美,還有一點就是調節人居環境中的生態平衡,這同時也是自然美得以展示的前提。 城市景觀中的生態原則反映了人類的一個夢想,它伴隨著工業化的進程和后工業時代的到來而日益清晰,從社會主義運動先驅歐文的新和諧工業村,到霍華德的田園城市和20世紀70~80年代興起的生態城市及可持續城市。這個夢想就是自然與人類文明、美的形式與生態功能的真正全面的融合,讓科學的生態自然構成融入到人的生活之中,讓人們感知、體驗和關懷自然的過程。 單純從景觀營造角度考慮,生態原則也同樣是必不可少的。規則式的景觀易滯于呆板,而自然式的園林往往流于散漫。在對自然式景觀的控制方面,除了設計者有意為之的設計手法的控制,生態的營造原則也同樣可以發揮作用,并且這是基于自然景觀內部的一種潛在秩序,較人為的控制更為科學合理,不露痕跡。 2、人的體驗 園林設計的核心內容不是一幅二維畫面,也不是一處三維的空間場景,而是人身處其中的體驗。——西蒙茲 設計“人身處其中的體驗”,可以說是“以人為本”思想最為直接的貫徹。以此作為景觀營造的指導原則和功能優劣的評判依據,可以使我們的設計更具人性化和合理性。 人身處其中的體驗涵蓋諸多方面,包括人體對外界的各種感覺,以及通過將這種感覺映象到人的認識范疇以后,所激發的內心觸動。范仲淹《岳陽樓記》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只是“吾嘗求古仁人之心”的一種理想心理狀態,而不同景物所觸發的“覽物之情,得無異乎”的感慨,才是生動的真實寫照。所謂情景交融,少情則景黯然失色,少景則情矯揉造作,二者缺一不可。因此自然景觀營造在遵循自然法則的基礎上,必須以人的心理活動對其構成內在邏輯制約。游客的心理體驗,已成為景觀營造過程中必須考慮的因素之一。 現代城市的高度社會分工導致了現代人生活的重復性,先不說這是人類的進步還是自虐,但這勢必造成現代人心理上的枯燥和空虛。當現代城市滿目皆是筆直的道路,棱角分明的建筑甚至四角的天空時,尋找遺漏下來的自然的陽光,已成為一種普遍城市心理。 城市中自然景觀營造,是緩解這種局促心理的有效手段。對城市的整體進行人工的自然化,在園林綠地中體現自然的人工化,從整體規劃和局部設計兩方面著手,實現人居環境功能需求和自然景觀的統一和諧,最大程度上滿足現代都市人觸摸自然、接近自然的心理需求,最終達到我們所預期要帶給人們回歸自然的心靈體驗。
編輯:joe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