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景觀煥新 天津“花式”迎達沃斯
2025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于24日開幕。記者從市城市管理委了解到,近幾個月,天津市對城市景觀進行了全方位升級,60余條重點道路和橋梁集中“換裝”,城市面貌煥然一新【詳細】
2025-06-25
以城市更新為契機 系統化增強城市韌性
我國在城市建設方面系統性韌性思維仍顯不足。當前規劃建設常聚焦單一災害應對,面對多重危機疊加或長期慢性壓力時,系統整體的抗風險能力不足,各子系統之間的韌性協同不足【詳細】
2025-06-25
文旅融合賦能城市更新路徑探析
近年來,各地積極探索文旅融合賦能城市更新的可持續發展路徑,形成了歷史街區活化、工業遺址轉型、公共空間共享、藝術園區升級、社區街區共生、傳統商圈迭代等模式,拓展了城市文旅消費新場景、新空間,文旅消費新地標、新業態不斷涌現,有效滿足了人們的旅游休閑和精神文化需求【詳細】
2025-06-24
海淀桑葚,釀著屬于中國人的千年甜意
海淀的桑葚尤其不同。這里長出的桑葚個大、肉厚,最妙的是鮮食,摘一顆熟透的放進嘴里,牙齒輕輕一咬,果子瞬間裂開,甜津津的汁水裹著細膩的果肉瞬間鋪滿舌尖,帶一點恰到好處的酸味,像夏夜里突然掠過的涼風【詳細】
2025-06-23
秦咸陽城咸陽宮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方案發布
秦咸陽城咸陽宮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規劃范圍總面積約703公頃。主題定位為“大秦帝都、一統之地”,集中展示秦從方國、王國到帝國的發展歷程,主要展示對象為半個世紀以來的考古成果,重點圍繞核心宮殿區、國家府庫遺址、手工業作坊遺址等遺存進行全方位闡釋【詳細】
2025-06-23
北京全市將推行三級園藝師制度
市林長制辦公室日前正式印發《關于建立園藝師制度推動首都花園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即2025年第2號總林長令。《實施意見》明確,全市將推行三級園藝師制度,到2027年9月底實現全覆蓋【詳細】
2025-06-20
看重慶如何打造“侏羅紀+白堊紀公園”
重慶不僅恐龍化石多,其他古生物化石也多。市規劃自然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扈萬泰介紹,重慶是全國古生物化石最為豐富的15個省市之一,是古生物化石發掘保護、活化利用的“聚寶盆”。目前,全市已查明444個化石產地,古生物化石種類包括恐龍類、水生爬行類、魚類、高等植物等【詳細】
2025-06-20
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開展城市體檢
“無體檢,不更新。”城市體檢已成為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的前置要素。住房城鄉建設部副部長秦海翔近日表示,目前,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已全面開展城市體檢工作,下一步將拓展城市體檢的廣度和深度,更好地應用城市體檢的成果【詳細】
2025-06-19
中國正在建設世界最大國家公園體系
中國希望未來十年成為全球自然保護的領軍者,打造世界上最大的國家公園體系。盡管中國4年前才正式設立首批國家公園,比美國晚了149年,但中國計劃到2035年基本建成全世界最大的國家公園體系,49個國家公園候選區,占地110萬平方公里【詳細】
2025-06-19
山東發布全國首個考古遺址公園省級標識
山東考古遺址公園標識設計巧妙融合了地域文化與考古元素:以泰山為代表的山川、以黃河為代表的河流以及象征考古遺址的草屋頂和陶鬶,共同匯聚于一個開放的視覺空間。其簡潔的造型和鮮明的特色【詳細】
2025-06-18
武漢首個自帶公園商業綜合體年內投用
武昌濱江,一座“凹凸有致”的商業裙樓在陽光的照射下披上金色“霓裳”。近日,記者探訪武漢濱江天街建設現場看到,商場地上7層、地下1層的商業公區部分正在進行精裝修收尾工作,已有多家門店率先進場裝修【詳細】
2025-06-17
我國新增10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記者從國家文物局獲悉,國家文物局近日完成新一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評定工作,10家單位列入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至此,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已評定65家,分布在全國21個省(區、市)【詳細】
2025-06-16
走近北京溫榆河公園:城市公園為何留“荒野”?
夏日,生機勃勃,在北京市溫榆河公園“生態心”區域,水邊的蘆葦和蒲草蓬勃舒展開來,野花散發出淡淡芬芳,叫不上名字的野草也在享受著陽光和雨露。這里沒有人工干預和打理,一切都在“野蠻”生長【詳細】
2025-06-13
全國首個“園林足球主題夜市”將開啟
“蘇超”揚州首個主場比賽日即將到來,記者從揚子江文旅集團了解到,6月14日至11月8日,冶春御馬頭店將開啟全國首個“園林足球主題夜市”——“燃蘇超·行大運·夜游冶春”活動,以四個月超長夜宴點亮“蘇超”狂歡【詳細】
2025-06-13
工業遺跡變身北京首個“全域零碳公園”
北京城市副中心藏著一顆跳動的“綠色心臟”。近日,北投集團建設運營的城市綠心森林公園同時獲得TUV南德意志集團與北京綠色交易所頒發的碳中和認證證書,成為全市首個通過國際國內雙認證的“全域零碳公園”【詳細】
2025-06-12
數字園林開啟傳統與現代的對話
數字化沒有把園林鎖進“電子博物館”,而是創造了全新的體驗方式。市民游客夜游拙政園,在光影中與虛擬小鹿邂逅;手機一點,就能360度探訪見山樓的每個角落。這些創新并非喧賓奪主【詳細】
2025-06-12
北京溫榆河公園亮出生態系統家底
《北京溫榆河公園生物多樣性發展白皮書》日前發布。數據顯示,溫榆河公園內生態系統多樣性和物種多樣性穩中向好,經過四年的生態修復和保護,累計監測到的動植物種類增加了200余種,達到880種【詳細】
2025-06-11
500歲地壇神馬圈首次煥新開放
在近500歲的神馬圈里,喝咖啡、學調酒、聽音樂會,感受古今交融的魅力。經過改造后的地壇公園神馬圈近日首次向公眾開放。這座始建于1530年的古建,曾是明清皇家祭祀時喂養御馬的場所,此前一直未對外開放【詳細】
2025-06-10
看上海如何打造超大城市更新樣本
從黃浦江和蘇州河的濱水空間實現公共化轉型,到舊里弄、老街區的改造更新,上海以“傳承不泥古、創新不離根”的智慧,構建出“人民性、系統性、可持續性”的城市更新范式【詳細】
2025-06-10
經濟日報:城市更新要堅持問題導向
針對城市發展新階段、人民群眾新需求,《意見》多向發力,既包括對既有建筑、老舊小區、老舊街區的改造升級,也涉及完善城市功能、修復城市生態系統等方面,全方位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城市更新要貫徹落實中央文件精神,走深走實,好事辦好【詳細】
2025-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