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內動態 ![]() |
|
倫敦海德公園綠化模式落戶重慶主城區不是夢(圖)
日期:2008-06-24 來源:代信報 作者:龍丹梅 我要評論()
首次提出海德公園概念 市園林局局長余守明講過這樣兩個事例,來形容重慶的生態環境現狀。 60多年前,美國經濟學家費正清在對重慶進行考察之后,寫下了這樣一段話:“一個極為不幸的人類居住地。這里連一塊平地都沒有,一切東西都似乎蒙上1/4英寸厚的灰塵。” 而60年后的今天,美國《紐約時報》對重慶的評價充滿溢美之詞:在重慶,到處可見新的高速公路、新的大橋、拔地而起的高樓……“水泥森林。”這名美國記者用這樣的詞句來描述重慶。 “恰恰是‘水泥森林’點到重慶的痛處。”余守明認為,少綠化、缺景觀、各類公園屈指可數,正是這些阻礙重慶打造園林城市、森林城市,邁向宜居城市的步伐。 令人欣喜的是,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重慶建設“森林城市”的目標。那么,寸土寸金的重慶主城區,將以哪種模式為范本來建設“城市森林”呢? 園林部門給出的答案是———倫敦“海德公園”。 今年5月29日,余守明在重慶日報發表署名文章,正式提出了“海德模式”的概念。 6月21日,市園林局表示,重慶都市區森林城市“六大工程”的公園體系建設工程,將按照海德公園的模式建設城市森林公園,初步計劃公園數量達到10個左右。 不過,并非今后修建的所有公園都將采用海德模式。“例如大渡口的義渡公園,由于蘊含重慶的渡口文化,公園的打造就著重以還原碼頭文化、渡口文化為主。”市園林局公園處處長李光明說。 但在重慶,可供挖掘文化內涵的公園畢竟是少數,因此,“未來大多數公園都會以海德公園模式打造。” 為什么偏偏是“海德”? “海德對于重慶來說,不僅是值得學習的模式,更重要的是它的理念能夠提升人們對于都市森林的認知程度。”市園林局公園處處長李光明這樣評價重慶式的“海德模式”。 在重慶,目前已建成的公園共有135個,其中近40個是在2006年之后建立的,而在這40個公園中,絕大多數是主城區內的公園。也就是說,之前的數十年內,重慶僅建造了95個公園。 “這就是在重慶提出海德模式的初衷。”李光明說。“在寸土寸金的國際大都市倫敦,都能在城市中心留出如此大面積的綠地來修建公園,重慶沒有理由不重視綠化。” 而“海德模式”的提出,不僅僅是對“水泥森林”的顛覆,其“樸實、天然”的特點將被運用到重慶的公園建造中。森林、河流、草原,綠野……將原生態的野趣歸還給市民。 “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條件,少鋪裝,多種樹、種大樹,形成森林公園。”李光明說,將建的這些“海德式”公園,面積大都在百畝以上,以自然生態為其主要特色,著重突出公園生態、休閑的特點,盡量避免人工斧鑿的痕跡。 作為城市森林的典型代表,海德公園模式的另一個特點當然是森林,而森林的建造則離不開參天大樹。市園林局表示,將全面引進大規格喬木,讓城市森林公園名副其實。 栽植樹木和種植花草有什么不同?在市園林局,幾乎每個人都能夠如數家珍般地說出“一棵樹的價值”:一棵正常生長50年的樹,市場價值最多300美元。但按生態效益來算:它每年可以生產出價值31250美元的氧氣和價值2500美元的蛋白質,同時可以減輕大氣污染(價值62500美元)、涵養水源(價值31250美元)等等,將這些價值綜合在一起,一棵樹的價值為20萬美元! 倫敦曾以霧都而聞名于世,而如今的倫敦,更多的是藍天白云,偶爾在冬季或初春的早晨才能看到一層薄薄的白色霧靄。這樣的改變,與倫敦對城市綠化及生態園林建設的重視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資料顯示:上世紀90年代,倫敦綠地覆蓋率就達到42%。住宅、道路和商業建筑等地面綠化達到37%,而公園、居住區花園和農地等地面綠化占63%。 這一切,對于正在向國際化大都市挺進的重慶有著足以借鑒的重要意義。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熱點推薦
企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