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植物 → 植物動態 ![]() |
|
大連向“花都”邁進路有多遠
日期:2008-12-02 來源:大連日報 作者: 我要評論()
漸入寒冬,但在大連市很多花卉企業的溫室大棚中,各種鮮花爭奇斗艷,已經進入盛花期,相信年節期間,很多市民又能選購到自己中意的鮮花裝點各自的生活。作為大連市五大農業支柱產業之一,花卉產業的發展近年在我市有目共睹,市政府也陸續出臺了一些扶持的政策,支持花卉產業的發展。日前,副市長孫廣田帶領市林業局、市花卉協會有關負責人遠赴廣州進行考察,就兩地花卉產業共同發展,打造“一南一北”兩個“花都”達成了共識。而包括愛花者在內的許多人也在思考:大連,距離“花都”還有多遠? 我市已躋身全國十大花卉強市 大連,作為東北地區最適宜花卉生長的地區有著發展花卉產業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而花卉產業在增加農民收入、調整農業產業格局方面又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記者從市花卉協會了解到:目前,我市花卉種植面積已經達到8萬畝,從種植品種和種植面積來說,已躋身全國十大花卉強市。 據介紹,從2002年以來,我市花卉產業種植面積年均增長1萬畝,特別是在設施花卉方面,目前全市已發展花卉聯棟溫室100多處,面積60萬平方米,在長江以北地區占主導地位。在“因地制宜,科學發展”的前提下,我市花卉品種也逐漸形成優勢,目前已經形成了包括白菊、大花蕙蘭、蝴蝶蘭、紅掌、仙客來、草花等六大主打品種,產品除內銷到國內很多城市外,更跨出國界,在國際花卉市場上賺取著外匯。截至去年年底,已經創匯3500萬美元。花卉產業取得的優異成績更堅定了市政府和各花卉企業進一步發展的信心,為此,我市政府出臺了《大連市花卉產業發展財政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直接用于扶持花卉產業資金1000萬元。到2012年,全市規劃花卉種植面積將達到15萬畝。可以說,我市已經初步具備了打造中國東北地區“花都”的必要基礎。 六大南北差異給大連留下發展空間 大連市花卉協會理事張耀武告訴記者:此次廣州考察給考察團成員留下了深刻印象。許多成員表示,南北方地域自然條件差異雖然不能改變,但廣州市在營造人文底蘊、創新發展思路、加大政府扶持、提高管理水平、打造花卉集散地和引進專業人才方面,仍然給大連的花卉產業發展留下了空間。 廣州地區屬于亞熱帶氣候,適宜大部分花卉品種露天種植,生產成本較北方要低很多,因此,北方產花卉在價格上只能處于劣勢。在人文底蘊方面,如廣州市芳村,種植花卉已經有2000多年的悠久歷史,人們種花、愛花、賞花非常普遍,而我市花卉產業進入新世紀才剛剛起步,這種觀念上的差距,勢必造成內需銷售的巨大差距;在發展思路上,南北方花卉產業在發展目標和產業布局方面存在一定差異,相對于南方,我市仍然處于單獨追求數量增長階段;在政策扶持方面,廣州市政府在包括基地公共設施、生產設施、出口創匯、流通領域、項目研發等五個方面,每年市財政安排專項資金2000萬元~3000萬元,并在簡化行政事業性審批手續、減免稅收、開辟出口“綠色通道”等方面,都有許多值得我市借鑒之處;在管理水平上,南方花卉企業運作規范,企業升級迅速,大多已步入良性循環軌道,而我市花卉企業少有能與之媲美,管理水平普遍低下,影響了企業的發展速度;在打造花卉集散地方面,我市花卉市場建設落后于產業發展,不利于擴大內需銷售;在人才方面,我市包括龍頭企業在內,普遍缺乏復合型專業人才,造成企業升級速度慢,發展難上臺階。 打造花卉文化底蘊成為關鍵 許多花卉企業經營者向記者表示:從總體上看,我市花卉產業依然有較大發展潛力,但僅僅是政府重視、企業積極是不夠的,關鍵在于營造全社會關注花卉產業發展的氛圍。 一個事例可以凸顯問題所在:從去年開始,甘井子區為了打造良好的生態環境,提升全社會對花卉產業的關注程度,在全區主要的沿街小區和主干線上掛起了鮮花,此舉讓該區整體形象有了較大提升,但個別小區居民卻抱怨——這懸掛起來的鮮花影響了他們在陽臺上晾曬衣物。大連西郊生物園是該項工程的花卉提供者,企業副總經理徐杰告訴記者:雖然隨著廣大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市民開始關注花卉對提高生活質量起到的作用,但更多的百姓則仍處在“花卉可有可無”的狀態,花卉本市內銷并不看好。而在產業層面,也很少有企業主動投身到花卉產業鏈中,缺失部分環節的大連花卉市場,又怎么能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呢? 在日前召開的全市花卉產業會議上,市政府提出了進一步發展花卉產業的要求,并在市場建設、產業鏈健全、政府扶持方面給予了優惠政策。可見,大連確實在向著東北“花都”的目標前進,但真正能夠實現該目標,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走。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熱點推薦
企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