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內動態 ![]() |
|
沈陽城建30年回顧
日期:2008-12-25 來源:東北新聞網 作者: 我要評論()
40多年前,沈陽人一到下雨天就得拿著瓢從屋里往外倒臟水;30多年前,城市里好容易修好了下水道,可下水道卻被用來當做“防空洞”;如今的沈陽城,不但解決了汛期內澇,城市的生態環境也得到了極大改善,城區美麗得像個大花園。近日,沈陽市城建學校的師生們用一幕幕生動、幽默的情景劇,再現了改革開放30年來沈陽市城市建設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和沈城老百姓生活的變遷。 場景一:曾經拿瓢、拎桶倒臟水 ——“媽,您慢點,可千萬別閃了腰。” ——“沒事兒,你快別管我,快把這桶水倒了吧!要不門口的臭水又要漫進屋里來了!” 第一幕是一對身著布衣的母女,各自拎著一桶臟水,艱難地向前走著。突然,母親一不小心,腳下一滑,結果一桶臟水潑了一地不說,把自己也弄得一身濕。女兒趕緊把母親扶起來,娘倆累得互相為對方擦汗。 畫外音:那時,沈陽市城區排水管渠只有366公里,因為年久淤塞,市區污水橫流,臭氣熏天。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沈陽,城市建設的重點不是建橋和蓋樓,而是排水、解決城市內澇和修路,使地勢低洼的居民區告別雨水、污水倒灌城區房屋的問題。那時候,一年中城市建設投資的80%,用在了這上面。 場景二:下水道咋成了“防空洞”? 第二幕主要有兩個場景:一邊是熱火朝天的城市建設的鏡頭。一位記者滿頭大汗地跟著工程建設的指揮長到處跑,好容易在一個土堆旁把他截住了。 ——“您就說兩句話吧!”記者捧著采訪本對指揮長說。 ——“你看我們忙的,哪有時間接受采訪啊?” 兩個人站在高高的土堆上,向城南望去,橫跨渾河南北兩岸的工農橋、長青大橋正在緊張地建設著。它們成為城市里最美麗的風光。鋼筋混凝土的橋身和城區里黑黑的柏油路,成為沈陽市人驕傲。 可就在兩人滿懷深情地望著施工現場時,兩名年輕人走上前臺,他們的話給工程指揮長和記者當頭潑了一通“冷水”。 只見二人手叉著腰,嘴里高喊著口號走上來。“你們這是瞎忙活!修這個、蓋那個的,有什么用?“ 結果把指揮長和記者都弄糊涂了。“為什么把城市打扮得漂亮”,就不行呢。更要命的是,剛剛修好的地下排水設施,也被改成了“防空洞”。 畫外音: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沈陽城,城區柏油路的鋪設已超過1000公里,城市污水排放量在20萬立方米左右。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熱點推薦
企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