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鹽倉景觀效果圖 常新喜 攝

海棠花影效果圖 常新喜 攝
小清河北岸景觀規劃已正式出臺。小清河指揮部28日宣布,北岸園林景觀工程將與南岸共同打造集旅游觀光、體育健身、娛樂休閑、商貿服務等功能于一身的景觀河道走廊,進一步將小清河深厚的鹽運、老工業、名士等地域文化以更加豐富的載體予以記載、表現和延續。小清河北岸景觀改造計劃2009年2月下旬開工,明年全運會前達到景觀效果。
景觀文化線建設七大景觀節點
小清河北岸園林景觀工程西起林家橋東至賢文路橋,全長10.7公里,面積約39公頃。綠地較南岸寬廣,其中林家橋至華山路橋段平均寬40米,華山路橋至洪園閘段平均寬20米。
根據規劃,小清河北岸設計方案利用空間的劃分、雕塑的創意等園林手法,集中展現小清河深厚的文化底蘊。在景觀文化線中,設計了7處景點:作為城市空間出現的清河水韻和滄桑黃臺;展現地域文化的石磨余香、俚風傳揚、荷恬凝碧;“演進”和水岸鵲華兩處點景空間。
清河水韻景點位于五柳島航運廣場對岸,該景點由一主兩次空間組成,主空間為水韻廣場,其次為兩側的潤澤園、暢清園。水韻廣場設計了以泉、河、海為主題的水文化空間,空間起點為象征四大泉群的涌泉雕塑。水韻廣場兩側各設一處點景空間。西側的潤澤園由花架、樹陣組成,利用地雕的形式,反映出小清河治理歷史。東側的暢清園擺放展示水文化的雕塑小品,預示小清河永遠清澈、順暢。
滄桑黃臺節點主要展現鹽運文化,與南岸“鹽運遺風”景點形成對景,設計以重建的鹽倉為景觀中心,由鹽倉、廣場以及南岸的鹽運遺風景點串聯成南北軸線和由鹽運碑亭、鹽倉、燈塔、枕木園路串聯成東西軸線,周邊布置曬鹽架、船樁、鹽袋等元素的雕塑小品,場地采用古樸的條石鋪裝,共同形成滄桑古樸的城市空間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