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設計|園林規劃-規劃設計頻道 → 觀點評論|規劃設計 | www.www.kstxie.cn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城市“規劃掣肘”不除交通堵局難破
現在一些地方,喊出了大力發展本地汽車工業的口號,視汽車產銷為拉動地方經濟的支柱之一。另一個事實是,多數地方政府不愿預留更多的土地作將來的道路資源,匆匆忙忙派上其他用場為財政創收。這種局面下,地方的利益或許實現了最大化,可是卻是以犧牲整體公共利益為代價的。 近日一則消息,令國人不知是喜是憂:我國汽車年產銷有望超過1700萬輛,蟬聯全球最大新車市場的位置,超過美國。 而光明日報11日恰好刊發報道《大城市陷“堵局” 新規劃如何不犯老錯誤》,對交通擁堵問題進行破解。其編者按說:如何規劃明天的城市和交通,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道考題。而科學的城市規劃、合理的功能布局,無疑是破解交通擁堵問題的最關鍵一環。 這話看似沒有什么新意,如果和汽車產銷新聞聯系起來反思,卻十分發人深省:我們看到了“堵局”的問題,但是我們的解決之道卻是雜亂無章,而雜亂無章的根源則是規劃的失序與矛盾。 說起來,國內大城市屢陷擁堵困局,已不是新聞。北京堵得不堪,南京也時不時讓人身堵心也堵。今年以來快報即有多篇報道對堵城困局進行追蹤、分析。 問題是,我們現在的所謂解決之道,往往是“就交通而交通”,無論是引起廣泛爭議的“擁堵費”、“進城費”,還是一本正經地探討“限購”、“限行”,即使充滿著改變現狀的熱情,有的還帶有“國際眼光”,但是總的來說,由于對其他相關規劃缺乏協調或呼應,到頭來還是陷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窠臼。 須知,擁堵困局的出現,絕不是單單患了“交通病”,病根還涉及到諸多方面,比如說城市的功能布局問題、公共資源的分配問題,還有經濟發展模式問題,如果只是視“交通手術刀”為解決核心問題的不二法門,那不是盲目嗎?自2000年以來,我國城市道路與公共交通投資累計超過2萬億元,但仍無法遏制城市交通擁堵的蔓延,就是例證。 破解大城市的堵局,當然要靠解決具體交通問題的戰術手段,但更要靠戰略。這個戰略就是實行統一的、科學的規劃,不僅要規劃好交通布局,更要好好地規劃城市發展總體布局。現在,不少城市有一種“貪大病”,完全不考慮城市的承載能力,一味“放馬畫圈”,盲目加大土地開發力度,壓縮城市公地,大力推進汽車消費,使城市陷入亂局。 有道是“交通問題不僅是交通規劃的問題,更是城市總體規劃布局以及城市公共資源到底為誰服務的問題”,然而,很多城市在規劃上有一種“過家家”的可笑和傻氣,有的連總體規劃都談不上,其規劃就像“六月天娃娃臉”,說變就變。 我們什么時候能有一兩百年都不被顛覆的規劃呢? 可怕的是,城市在規劃問題上缺乏檢討精神,在亂規劃的問題上表現出反常的熱情。 現在一些地方,喊出了大力發展本地汽車工業的口號,視汽車產銷為拉動地方經濟的支柱之一。另一個事實是,多數地方政府不愿預留更多的土地作將來的道路資源,匆匆忙忙派上其他用場為財政創收。在這種局面下,地方的利益或許實現了最大化,可是卻是以犧牲整體公共利益為代價的。這就是發展規劃上的誤區。 地方領導熱衷按照自己的思路亂規劃,或者缺乏統籌進行總體規劃的意識,往往受到了攤大地方“GDP面餅”的慫恿。這就需要我們從體制上、法律上,管住地方領導不受控制的“任期規劃欲”。 其一,徹底治愈“一屆領導一張規劃”的重癥。城市應有民主規劃的制度支持,必須吸收專家和百姓意見,不能搞長官意志,不能搞短期行為。一項規劃加以確定,那就要由每屆領導執行下去,不能前書記要開發A區域,后書記卻要開發B區域。作為城市管理者,領導對規劃的意見必須著眼于長遠發展,著眼于人居的世代幸福感,而不能偏重任期內的GDP政績。 其二,必須強化規劃的法律效力。現在一些地方領導之所以敢于在規劃問題上朝令夕改,就在于這些地方,規劃不具有實際的法律效力,一紙規劃甚至不如某個領導的一句話管用。規劃法頒布有年,然而,違反規劃法的事例層出不窮,卻鮮聞追究違法責任,也鮮聞行政問責,這不是咄咄怪事嗎?遇上懂規劃的領導還好,遇上不懂規劃的領導,這樣的規劃“折騰”就非常危險了。 其三,克服各自為政的“小圈子規劃”現象。不能省市規劃“不理”國家規劃,區縣規劃“不理”省市規劃,行業規劃“不理”城市規劃。行業之間的規劃打架更是不能成為常態。像交通擁堵這樣的問題不是一個地區或一個領域的積重難返,往往牽涉相當范圍的大區域布局、大經濟格局。如果我們的規劃不跳出本位的小圈子,不放眼全國,即便是一個有地方適應性的規劃,也未必成為科學性的規劃。 說到底,中國的行政區劃過多過細,規劃分散帶來的發展隱患,必須下大力氣動手術了。這個掣肘不除,城市堵局難破!
編輯:daodao712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