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景園林師 → 學術思想|風景園林師 | www.www.kstxie.cn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從“穴居”到戶外綠地,人們得到什么?
在“城市園林綠化景觀發展論壇”上,滬上一批景觀設計師提出了非常獨到的見解。上海上房綠化建設有限公司總經理虞金龍—— 從“穴居”到戶外綠地,人們得到什么? 本月初,在由中國農業部和國家林業局支持,中國花卉協會主辦,上海國際展覽中心有限公司和長城國際展覽有限責任公司共同承辦的“第十一屆中國國際花卉園藝展覽會”上,由上海市園林綠化行業協會與主辦方共同舉辦的“城市園林綠化景觀發展論壇”,上海上房綠化建設有限公司總經理虞金龍提出,人從“穴居”到戶外,綠地到底給了人們什么?也就是說,綠地設計到底是給予人們什么樣的享受和問題。 作為戶外的一個活動空間,不是靠每平方米三、四十元造價種出來的綠地就能夠滿足人們的需求,而是要給予人們一種生態的享受。這需從設計說起。設計者不是把樹種滿、把草鋪好就行,而是要給人們安排一定的綠量,然后再看花境,再看其他的景色,也就是綠地功能的問題。如今的開發商對綠地設計的重視程度不高,眼睛里把建筑看得比較重,而沒有給綠化設計一定的空間和余地,同時由于投入不多,設計者也難有更大的作為,這樣,居住區綠地的品質長期以來都沒有特別好的作品。那么沒有好作品的背后就是走出“穴居”的人們難以從綠地里得到什么。大規模的居住區里綠化卻是夾縫里求生,是“香腸”綠地,是“水泥森林”里難得的點綴。沒有大綠量的居住區當然也就沒有了通風道,這使小區不僅無綠而且壓抑。 另外,人與土地之間也有氣場共通問題。虞金龍說,我們的建筑體很少考慮到水能滲到地下去,在這方面的研究也很少,特別是在材料方面大量使用的是高價且不環保的材料。戶外公共空間里的水在我們生活的地下是活動的,因此,居住區和公園設計中,要關注水的流通,能讓水正常地滲透到地下,形成地表涇流,設計師應從更廣闊的地方做好綠地的設計。我們做園林設計的和景觀設計的,如何巧妙地運用場地上的資源特征進行景觀設計,用經濟的投入量來得到極大的生態量,這是設計師應該考慮的事情。最起碼不要讓室外有限的空間地坪都做得“滴水不漏”的,把地表涇流給截住了,讓我們走出“穴居”可以踩在透氣的、有呼吸的大地上。
編輯:royal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