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景園林師 → 學術思想|風景園林師 | www.www.kstxie.cn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吳良鏞:園林學重組的討論與專業教育的思考
4. 致力于第三體系的探索 4.1 走向“第三體系” 從古典園林到三山五岳、大山大河、風景名勝區,到傳統大地景觀等姑且可以稱為第一體系。 西方現代地景學的兩次發展和內涵以及面臨的新的大發展等,等,可謂第二體系。 在當今之中國,在面臨世界經濟危機與全球環境危機,我們針對西方的科學發展和中國國情面臨良好的機遇與挑戰,需要努力形成第一體系與第二體系的新的交融。這個有條件形成的新的東方“地景學”體系,可以成為第三體系。 一個專業或一個學科是在時代變革中發展的,是為滿足人類不斷發展的生活需求而拓展的。 當前,傳統園林學正處于學習如何在快速發展中積極應對各種人居環境問題的新階段。 于此同時,西方地景學的先進豐富的科學發展正在廣泛引入,這正是第三體系形成的良好條件。 期待著我們的加倍努力! 4.2 時代任務 中國園林專業的重組與展拓是中國園林從傳統走向前沿的時代任務。 所謂前沿,并不是那么虛無縹緲,也不靠什么人、什么單位的封賜,關鍵不在爭什么一級學科,或者隸屬于那個部門等等。這都不是問題的實質。 最重要的是學科的內容有發展,要有遠大的定位,宏觀的目標。學者們要有大氣魄,不能僅僅滿足于一家之言,要努力為中國的地景學體系做出貢獻。這是需要靠園林工作者面向時代任務,自主努力與創造的。 園林學前沿的“寶座”虛位以待,實至名歸。 4.3 關于專業名稱的問題 “地景學”并非我的發明,而是臺灣學者的貢獻,是哪位我未及查尋。 1、有人說它“太直”,我說好就好在太直,我覺得這“直”得很有技巧; 2、重要之點在“地”,大地是萬物之本,園林離不開地,它更引申強調,從根本上把握其實質。 3、我學建筑學、城市規劃學、園林學等,而從地理學中得益匪淺,而且,“地景”在德文、荷蘭文中早有淵源。我在大學時代就和地理學界、地理學前輩、同輩有交往,收獲良多。 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講話提出:“我們看問題討論問題要從實際出發,不能從定義出發! 定義也有大學問,也不妨討論下去。 但是多年來我們研究問題是從實際出發,“以問題為導向”已成為我們治學遵從的法則之一, 如果不討論中外園林的發展、歷史、優秀遺產、文化內涵,時代演變,在空洞的概念中遨游,就難以解決問題,特別是給初學者不正確的概念,或者繼續以訛傳訛,這就罪過了。 這是必須要明確的,希望嚴肅對待。 當前“地景生態學”這一切實在的內容是一個根基,而景觀,可以是建筑景觀、城市景觀、文化景觀等等是一種泛化的概念。但是也不是說“景觀”一詞就不能用,有些情況下還是可以使用的。 正因為上述理由,我并不固執己見,就習慣的園林學(有時可再加上風景園林學),還比較順當。
吳良鏞院士簡介 中國建筑學家。江蘇南京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建筑學與城市規劃專家。1922年生于江蘇南京。1944年重慶中央大學建筑系畢業,獲工學士學位。1946年開始協助梁思成創辦清華大學建筑系。 吳良鏞教授長期從事教育工作,為培養建設人才和師資隊伍做出了杰出貢獻,多次獲得國內外嘉獎,1996年被授予國際建協教育/評論獎。此外他主持參與多項重大工程項目和科研課題,如北京圖書館新館設計、天安門廣場擴建規劃設計、廣西桂林中心區規劃、孔子研究院規劃設計、京津冀北地區城鄉空間發展規劃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九五”項目——可持續發展的中國人居環境:基本理論與典型案例研究、滇西北人居環境可持續發展規劃研究、東北亞地區城市化發展新途徑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八五”重點項目--發達地區城市化進程中建筑環境的保護與發展研究等。 【更多】
編輯:jojo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1)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