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設計|園林規劃-規劃設計頻道 → 行業動態—規劃設計頻道 | www.www.kstxie.cn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玉樹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總體規劃》(全文)
第八章 特色產業和服務業 以生態環境保護為前提,依托資源優勢,適應市場需求,促進特色產業、服務業恢復和發展,夯實產業發展基礎,擴大就業,提高群眾收入水平,促進經濟、社會、生態環境的持續協調發展。 第一節 農 牧 業 生態畜牧業。轉變畜牧業發展方式,大力發展農牧民專業合作社,加大牦牛提純復壯、藏羊品種選育和犏牛推廣力度,推進良種繁育體系、養殖基地和養殖小區建設,恢復重建畜用暖棚、貯草棚。 種植業。推廣優良新品種和新技術,加強青稞生產基地建設。建立青稞、馬鈴薯良種繁育基地,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發展馬鈴薯、高原蔬菜、中藏藥材生產,在適宜地區建設高標準日光節能溫室,逐步提高蔬菜自給水平。 生產設施。修復農牧業生產設施,因地制宜發展高原優勢特色農畜產品,積極發展生態農牧業,穩步提高農牧業綜合生產能力。 技術服務設施。按照整合資源、共建共享的原則,統籌安排農技、畜牧獸醫、動物疾病預防控制、動物衛生監督和草原、農經、農機、農產品質檢、農業有害生物預警等農牧業服務設施,以及農牧業信息網絡平臺建設。
第二節 旅 游 業 旅游設施。圍繞“一區四帶”旅游布局,恢復重建重點旅游景區景點。結合災后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改善重要旅游通道交通條件。建設旅游安全應急救援系統,修復旅游服務設施,提高旅游服務水平。 旅游產品。加強旅游市場培育和宣傳,建立和完善旅游市場營銷體系,開發歷史文化、民俗風情、高原自然風光等特色旅游產品,發展藏家樂旅游。
第三節 市場服務體系 商貿流通設施。發揮結古鎮的區位優勢,繼承歷史商貿傳統,建設區域商貿流通中心。優先恢復重建保障災區群眾基本生活的商貿流通服務網點,建設農畜產品、消費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及生產、生活資料配送中心等流通基礎設施。 服務網點。優化城鄉服務設施網點布局,根據城鄉建設規劃,適度增加服務網點數量,支持民族貿易網點建設。恢復重建加油站。加強現代物流配送設施和信息網絡建設,提高商貿、物流服務水平。 儲備設施。恢復重建糧食儲備庫和糧食加工廠,適當增加糧油供應網點(含軍糧)、糧食批發市場。建設肉類、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儲備倉庫。 金融服務。恢復重建農業銀行、農業發展銀行、郵政儲蓄銀行分支機構及保險業分支機構,支持農村信用合作社恢復重建,建設營業用房、金庫和金融網絡信息系統等設施。合理布局基層金融服務網點,鼓勵商業銀行和保險公司設立分支機構,方便群眾生產生活,為災區經濟發展提供支持。
第四節 特色加工業 農牧產品加工。以滿足本地和周邊市場需求為重點,促進公司、基地、農牧戶相結合,積極發展肉、乳、青稞等產品加工,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在保護生態和資源的前提下,發展冬蟲夏草等藥用生物資源加工生產,提高產品附加值。 民族手工業。加快民族佩飾、服裝、特色家具、家飾等民族特需品生產恢復,滿足群眾的生活需要。做好唐卡、佛像等宗教用品的生產恢復。以旅游業發展為契機,積極發展石刻、剪紙、羊皮畫、編織、藏繡、藏毯等特色旅游紀念品的生產加工。支持中小企業和民族特色手工業發展,繁榮民族工業,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建筑材料。根據當地災后恢復重建和經濟發展,優先恢復建材生產企業,建設水泥粉磨站、混凝土攪拌站以及商品混凝土預制、新型墻體材料、節能門窗等建材企業。加強廢舊建筑材料、建筑垃圾的綜合利用,生產新型節能環保建筑材料。結合地質災害整治,規范砂石料生產,避免破壞生態。 綠色產業聚集區。結合結古鎮的恢復重建,按照合理布局、集聚發展、節約用地的原則,規劃建設綠色產業聚集區,合理確定聚集區規模。加工類企業的恢復重建、新建原則上應入區建設。嚴格準入條件和環保要求,合理確定產業發展規模,高起點、高標準建設,發展循環經濟和綠色經濟。
編輯:Aggie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1)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