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設計|園林規劃-規劃設計頻道 → 行業動態—規劃設計頻道 | www.www.kstxie.cn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深圳市城市總體規劃(2010-2020)(摘要)
第五章 住房發展與居住用地布局 第28條 住房發展目標 1.規劃期形成完善的政府住房保障體系,房地產業健康發展,居住條件持續改善,人居環境良好,常住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達到33平方米左右,居住質量全面達到小康水平。 2.規劃期全市住房建筑面積規模達到3.7億平方米。 3.規劃期居住用地達到220平方公里,比2007年凈增23平方公里,其中新增居住用地約12平方公里,由存量建設用地的改造更新提供居住用地約11平方公里。人均居住用地達到20平方米。 第29條 住房發展策略 1.發展節地型和節能型住宅,在城市核心地區和軌道沿線地區適度提高住宅開發密度。引導合理的住房消費,建立符合市情的住房建設和消費模式。 2.完善住房保障政策。大力發展各類保障性住房,以加快發展公共租賃住房為重點,擴大滿足中低收入居民家庭和人才安居需求的公共住房供應規模,逐步提高公共住房占全市住房總量的比重。規劃期內通過新建和回購存量社會住房等方式,增加供應3000萬平方米政策保障性住房。 3.合理調整商品住房供給結構,鼓勵發展中小套型、中低價位商品住房,增加住房的有效供應。 4.挖掘城中村存量住房的潛在供應能力,使其進入住房供應體系。以完善基本居住功能為導向,加快城中村私房的綜合整治和舊住宅區的修繕;積極發揮包括城中村、舊住宅區在內的存量住房在全市住房供應體系中的重要作用,并通過綜合整治和完善配套來提高供應效率。 5.在以普通住房占主體、滿足保障性住房要求的基礎上,按照建設國際化城市要求,從區位、戶型、標準及個性化需求等多方面提供多種選擇,滿足多樣化、多層次住房需求。通過住房政策引導和調節居住社會空間,緩解居住社會空間分化的矛盾。 第30條 居住用地布局 構建“大均衡、小集中”的居住-就業空間,引導“大融合、小分散”的和諧社會空間。對分布在中心城區、原特區線周邊地區、軌道沿線地區、新城及組團中心、東部濱海地區、其他地區等六種不同類型地區的居住用地,分別采取差異化的規劃對策。 1.羅湖、福田和南山區等中心城區以存量改造更新為主、增量開發建設為輔,適度提高居住開發密度;增加經濟適用住房和廉租房供給;對舊居住區和城中村進行環境綜合整治。在南山區的前海、后海和西麗等片區適當增加新增居住用地供應。 2.大力改善寶安中心區、龍華和布吉地區的居住配套環境,強化其作為重要通勤目的地的功能,發展成為獨具特色的現代化居住地區。 3.在城市軌道沿線地區,加大住宅開發力度,鼓勵高密度居住發展模式,引導居住與就業等其它適宜功能的混合布局。增加軌道沿線的西鄉、福永、橫崗等地區的居住用地,優先發展普通商品住房。 4.龍崗中心城、光明新城、坪山新城和沙井等地區,是重要的產業和人口集聚地。通過提供充足的多層次住房滿足本地區產業配套和周邊地區住房需求,以現代化居住開發與產業發展的互動凝聚人氣,提升組團綜合功能,發揮對中心城區的疏解作用。 5.鹽田區和葵涌、大鵬、南澳等東部濱海地區,應控制居住用地規模,限制高密度開發,建設具有濱海特色的高品質居住社區。 6.其他地區的居住用地主要承擔本地區就業人口的配套居住功能,應緊湊布局,高效集約利用土地。 第31條 政策保障性住房布局指引 1.在重要的城市中心地區,政府通過收回、回購或簽訂租約等形式,將位于布心、羅湖南、福田南、梅林、西麗、南頭、沙頭角、新安、龍城、龍華、布吉等城市更新地區的城市舊居住區和城中村納入政策保障性住房體系。 2.在鹽田、新安、西鄉、龍城、龍華、布吉、沙井、光明、坪山、葵涌等地區,結合組團中心及軌道沿線地區的開發和改造,大力建設政策保障性住房。 3.在市高新園區、鹽田后方陸域以及光明、公明、沙井、觀瀾、大浪、坪山、平湖、寶龍—碧嶺等地的城市大型工業、物流園區周邊地區,通過政府建設政策保障性住房以及引導企業建設配套的員工宿舍等方式,滿足產業發展所必要的居住配套需求。
編輯:daodao712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